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参照示例,在给定的事物中选取两个,写出简短诗句或哲理性的话,不要求句式一致。 示...

参照示例,在给定的事物中选取两个,写出简短诗句或哲理性的话,不要求句式一致。

示例:竹: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火山:过分的热情,反而成了一种灾难。

可选事物:谷穗    玻璃窗    流星    晚霞

 

谷穗:越是饱满,就越谦逊地弯腰低头。 玻璃窗:因为单纯的透明,所以一眼就叫人看穿。 流星:即使燃烧了自己,也要留下一抹灿烂。 晚霞:虽然前方一片漆黑,但还是努力绽放自己的美丽。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参照示例,在给定的事物中选取两个,写出简短诗句或哲理性的话,不要求句式一致”,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写出带有哲理话或是简短诗句,首先要去想所提供事物谷穗、玻璃窗、流星和晚霞这些事物的特点。比如谷穗越饱满,越是下沉,然后据此就可以写出带有哲理性的话了:越是饱满,就越是谦逊地低下头。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在给定的事物中选取两个,写出简短诗句或哲理性的话,不要求句式一致”,这里要注意如下问题,一是“在给定的事物中选取两个”,二是“写出简短诗句或哲理性的话”,三是“不要求句式一致”。然后就要思考所给的事物有何特点,比如“流星”,虽然燃烧了自己,却也留下了一抹灿烂;比如谷穗,越饱满,就越谦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示例: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高树鸣蝉

①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对夏天来说,是蝉。

②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③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④一出“智取生辰纲”把“公子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不想如此。人的本性总是趋同的。周美成《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主题“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想来也极富韵味。

⑤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

⑥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如此。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此时却是怕听蝉鸣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思,越往后,秋蝉、蟋蟀这些东西,叫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⑦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说:“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高树,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

⑧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⑨不能因喜转悲,来苛求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4年泥土下的黑暗,1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经历了化蛹为蝶般的蝉是伟大的,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听夜蝉。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而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槃,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

⑩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季节的轮回。我们更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着前方悠远的岁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篇直接入题,行文扣住蝉声所包含的无限意蕴来抒发情怀,结尾与题目呼应,含意悠长。

B.文中异样的蝉鸣,传达的是秋的讯息,这种讯息凄婉哀怨,让人联想到离别与伤逝,觉得有一种清空风格。

C.作者在文中把飞花、秋蝉、蟋蟀归为一类,因为这些事物能够引起人们相似的感受。

D.文中“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这句话,表达了要与蝉说再见时,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

E.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抑”人闻秋蝉之声而生愁怨,“扬”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2.第⑤段说:“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请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的理解与感悟。

 

查看答案

根据所学课文,补写出下列陈述中空缺的部分(每题1分)

(1)《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2)《诗经·采薇》中写士兵采集野生的薇菜充饥的场面,其中两句“               ”写了夏天刚长出来的薇菜的叶片肥嫩的样子。

(3)《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写恋人之间悠长思念以此表达自己对人才的一片深情,同时又点明了“愁”的原因(对人才的渴求)的句子是:              

(5)《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愿意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的句子是:              

(6)《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表现他们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强的句子是:              

(7)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 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 遭贬黜的句子:              

(8)《涉江采芙蓉》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境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杂诗二首(其二)曹丕

西北有浮云,亭亭①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②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③。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注】①亭亭:远而无所依靠的样子。②飘风:暴起的风。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吴本是秦会稽郡,后汉时分为吴和会稽两郡。

1.诗人开篇两句中塑造“浮云”这一意象的目的是什么?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国子高子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况君乎!”又俯而泣。晏子曰:“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

(取材于《韩诗外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