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六岁那年投入荣蝶仙先生门下学京戏。拜师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材料一:

我六岁那年投入荣蝶仙先生门下学京戏。拜师后的头一天,就从练基本功撕腿开始练撕腿的同时,还要练下腰、压腰全是一清早戴着星星就得起来练,不论三伏三九全是一样。当我练得稍稍有些功底时,先生又给我加了功,教给我练习一些校大的功夫了。将近一年的光景,一般的腿功差不多全练习到了,先生又给我绑起跷来陈习。练完站功后也不许摘下来休息要整天绑着跷给先生家里做事,像扫地、扫院子、打水等体力劳动,并不能因为绑着跷就减少了这些活.

荣先生的脾气很厉害,你干活稍微慢一些,就会挨他的打。荣先生对我练功非常严,他总怕我绑着跷的时候偷懒弯腿,所以用两头都尖了的竹筷子扎在我的膝上,一弯腿筷子尖扎你一下,这一来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绷直了腿。这虽等于受酷刑一样,可日子长了,功夫也出来了。

唱青衣(正旦)戏要学习青衣的身段,每日要单练习走脚步。走步法的时候,手要着肚子,用脚后跟压着脚尖的走法来练习,先生说练熟了自然有姿势了,将来上台演出,才能表现出青衣的稳重大方,才能使人感到美现呢!

当时我感觉一个小姐的角色总是捂着出来进去的怎么能算是美呢?这种怀提是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舞台实践,才产生的。为了要表现旦角的端庄,所以先生就叫学生捂着肚子走路,实际上这又如何能表现出端庄的姿态来呢?我得这个道理以后,有意识地向生活中寻找这种身段的根源,但这个问题一时没有得到解决没有解决的事,我心里总是放不下,随时留意揣摩着。有一次我在前门大街见抬桥子的,脚步走得极了,这一来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我就追上去,注意看着抬桥子人的步伐,一直跟了几里地,看见人家走得又平又又准,脚步丝毫不乱,好极了卿先生告诉我,练这种平的碎步可不容易了,要拿一碗水顶在头上,练到走起步来水不洒才成功。我听到这种练法之后,就照这样开始去练习,最初总练不好,反使腰腿酸痛得厉害,我并不灰心,还是不断地练习,慢慢地找着点门道了。同时我还发了一个走起来又美又又灵活的窍门。从此,我上台再不捂着肚子死板板地走了。后来我在新排的《 梨花记》 里第一次用上去,走起路来又端庄、又严肃、又大方、又流丽,很受现众称赞。(摘编自程砚秋《我的学艺经过》)

材料二: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学戏很苦!边学边唱边挨打,荣家的生活琐事也都要做,当听差使唤,无异于童仆仙脾气又坏,稍有不欢举鞭就打,常常无端他出气程砚秋每天要劈柴生火,洗衣做饭,学戏的时间很少。这样,也难免挨打

在大名士罗公的赏识、帮助下,未满八年的程砚秋提前出师并追随罗瘿公读书习字,钻研音韵。所以后来的程砚秋不但精通经史,一手字也写得不错。特别是对京剧的行腔咬字,深工夫,文人雅士熏陶所致,也是艺人当中少有的。

一九一九年,罗瘿公安排程砚秋拜梅兰芳为师,为他添置行头编排新戏,又特意为他介绍了一位武师教武术。罗瘿公又介绍他师从王瑶卿。据说王初并不怎么重程砚秋,后来终被他的刻苦和钻研精神所感动,依据他的别样禀赋,为他设计出的喝法,独创一格。

一九二二年春节,在罗瘿公的精心安排下,十八岁的程砚秋以一出改编的京剧《 龙马姻缘 动了京城程砚秋又请荣仙任戏班社社长。师徒间的合作,颇能示出程砚秋的胸怀

的戏曲研究家齐先生说:“如果听梅兰芳的戏等于吃鸦片,那么听程砚秋就等于打吗啡。因为吃片尚有戒除的可能;而一旦打上吗啡,则很难了,后唯有以身相殉”这话近于,可还真无法否认。

程砚秋的嗓子外显柔和,内敛锋芒,加上标新立异的唱法,唱起来真有鬼斧神工之妙。最封人寻味的是《玉堂春》一剧,他柳眉入鬓,凤眼传神。行腔乍疾乍徐,一股细音,唯其独有。高出则如天外游云,低唱则似花下鸣泉,听来惊心动魄。化装也别致,身着红色罪衣罪裙,脸似鹅蛋,眼皮上一层黛绿涂得停匀,妩媚中带出憔悴和满腔哀怨的神情。程砚秋身材高大,现众初见,都暗自吃惊:“这么大块头的一个旦呀!”但等演过了一阵,被他的各种身段表演所吸引,你便不会觉得他是个庞然大物,而是个美妙妇人。简淡蕴藉,洒脱雅致。程砚秋就有那么大的魅力。

麟囊》是集程派艺术之大成的剧目,为设计安排唱腔,花去了砚秋整一年的时间,真可谓禅精竭虑。他每编出一段都要就正于王瑶卿。一般来说,京剧唱词都是很规整的七字句或十字句,但程砚秋要求剧作者写长短句,比如这样两句喝词:“在轿中只觉得天昏地暗,耳边厢,风声断,雨声喧,雷声乱,乐声阑珊,人声呐喊,都道是大雨倾天。”“轿中人,必定有一腔幽怨,她泪自弹,声续断,似杜鹤,啼别院,巴峡哀猿,动人心弦,好不惨然。”这种句式,在传统京剧里是根本没有的.而程砚秋据此创造出抑扬错落、疾徐有致的新腔,并把唱腔和身段触合在一起,使程式化表演装满了真实的人间情感和惊人程砚秋不具备梅兰芳响遏行云的金嗓子,但他硬是创出了一种大异于梅兰芳,却又能与之相杭衡的以新奇声腔为特的表演风格。

1924年罗瘿公患病住院诊疗,程砚秋每日亲侍饮食,从无间断。罗瘿公遗嘱写道:“程君砚秋,义心至性,胆淹古人,慨然任吾身后事极周备。”罗瘿公归去之际,程砚秋是第一个赶到的!他见恩师遗嘱,捧之大恸,几至昏厥。回到家中,为设灵堂,除朝夕哭奠,唯伏案抄写经书。罗瘿公丧事所用祭奠、棺木、墓地之程砚秋一手经办,务极完美出殡那天程砚秋身服重孝,抚棺痛哭人家了一笔帐,罗瘿公自病至死,金过万元而程本人绝口不提一个钱字。这事儿,在士大夫身上都很难做到,一个艺人做到了。难怪康有为赞程砚秋为“义伶”。

(摘编自章和《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程砚秋往事》)

1.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一记述程砚秋自己少年时一段学戏的经历和自己对戏剧角色一些表演动作的思考和改进,语言质朴平实,感情表达比较节制

B “当时我感觉一个小姐的角色总是捂着肚子出来进去的怎么能算是呢?”表明程砚秋学青衣戏时就已怀疑这种表演不能表现美

C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叙述程砚秋跟随荣仙学戏时,都突出了老师教戏时的简单粗暴,程砚秋在学戏、干苦力活时挨打是家常便饭

D .《梨花记》、《玉堂春》和《锁麟囊》都是程砚秋表演的京戏剧目,材料中写它们,旨在介绍程派艺术的一些独特的艺术成就。

E .材料二充满感情地记述程砚秋演艺事业的经历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宇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程砚秋京剧表演艺术造诣的极力推祟。

2.材料二中引用戏曲研究家齐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在程砚秋京戏表演生涯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回答

4.作为“四大名旦”之一,除了有创新,程砚秋的成功还能给读者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

 

1.AE (答对一项给2 分.答对两项给5 分,多答不给分。) 2.① 说明程砚秋的戏和悔兰芳的戏给观众带来的艺术体验不同(或“二人的戏有不同的艺术效果”)。② 暗示程砚秋虽曾师从悔兰芳学戏.却有青出于蓝之势。③ 行文上,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答’‘承上启下”也可)。 3.① 向生活学习.摸索改进舞台表演时青衣出场时的步法,一改传统的表演程式.更好地表现了剧中人物的美。② 唱法标新立异.化装别致.有一种”‘简淡蕴藉.洒脱雅致”的魅力。③ 要求剧作者创作出传统京剧根本没有的长短句式的唱词.并据此创造出抑扬错落、疾徐有致的新腔.并把唱腔和身段融合在一起,使程式化表演装满了真实的人问情感和惊人美感。 4.① 要刻苦学习。在学戏生涯中,程砚秋凭着刻苦和钻研精神.硬是创出了一种大异于梅兰芳,却又能与之相抗衡的以新奇声腔为特点的表演风格。② 要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在表演中.程砚秋对传统表演程式的不足有很深的体验和思考,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③ 要常怀感恩之心。程砚秋请老师荣蝶仙任戏班社长,为罗澳公侍疾送终。④ 善于借助外力.获得他人的帮助。程砚秋演戏生涯中,得到了罗澳公和王瑶卿非常重要的帮助.演艺辜业不断得到突破。 【解析】 1. 试题分析:B “学青衣戏时就已怀疑”错误,原文说“这种怀疑是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舞台实践才产生的”。C “都突出了”错误.材料一突出的是练功时的辛苦和收获。D 程砚秋提到《 梨花记》 不是为了介绍取得的艺术成就.而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2. 试题分析:“如果听梅兰芳的戏等于吃鸦片,那么听程砚秋就等于打吗啡。因为吃鸦片尚有戒除的可能;而一旦打上吗啡,则很难了,最后唯有以身相殉。”这里在内容上是两个人物技艺的对比,结构要从与上下文的联系来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在文章开头,内容方面上:(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结构方面: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记叙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记叙文)等。在文章中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结构方面: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在文章末尾,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归纳总结论点(议论文);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另外,还应考虑到句子所带的标点符号和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如:句末带省略号,还有引人联想、思考的作用。感叹句: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写事物、表现对象的特征(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 排比,反复: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了对象的特点(记叙文、说明文),作者观点,感情(议论文、记叙文),加强节奏感。反问,设问:强调某些内容,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此句在文中,要根据这样的位置特点去分析。 3. 试题分析:材料一“没有解决的事,我心里总是放不下,随时留意揣摩着。”向生活学习.摸索改进舞台表演时青衣出场时的步法,一改传统的表演程式.更好地表现了剧中人物的美。② 材料二“程砚秋的嗓子外显柔和,内敛锋芒,加上标新立异的唱法,唱起来真有鬼斧神工之妙……听来惊心动魄。化装也别致,身唱法标新立异.化装别致.有一种”‘简淡蕴藉.洒脱雅致”的魅力。③京剧唱词都是很规整的七字句或十字句,但程砚秋要求剧作者写长短句,……这种句式,在传统京剧里是根本没有的.要求剧作者创作出传统京剧根本没有的长短句式的唱词.并据此创造出抑扬错落、疾徐有致的新腔.并把唱腔和身段融合在一起,使程式化表演装满了真实的人问情感和惊人美感。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创新”,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另外还要做到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本题就是如此,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此题注意答题要全面。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概括能力和个性解读。从材料一可以学到程砚秋刻苦学习。要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在表演中.程砚秋对传统表演程式的不足有很深的体验和思考,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材料二告诉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像程砚秋为罗澳公侍疾送终。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 “阅读人物传记,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分析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认识传主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其功过得失;能体验传主的内心感情世界,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考试说明》“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实质上就是对上述教学要求的提炼和概括。“不同的角度”有正面与反面角度,有个人与民族角度,有当事人与旁观者的角度,有历史与现实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术层面、哲学层面等;可能涉及的范畴,如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科学等。“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应该包括传主本身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和传者的情感态度所反映出来的人生价值。而“文本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则是指文本体现出来的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包括文本本身与现在社会的精神之间的相通之处。前者属于历史性的,后者则是属于现实性的。这是对探究能力的要求,能力层级属于F级。这种考查大多采用的是阐述题或论述题。解决这种题,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善于捕捉主要材料。无论是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还是探讨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都必须从文本的材料出发,我们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传主或传者精神实质的那些材料进行分析,只有抓住了这些主要的材料所作的分析探讨才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万不可以在无关紧要的枝节性的材料上大做文章。依赖枝节性材料所作出来的结论,是不能代表文本的主体意识的,因此也是偏颇的。第二,善于分析提炼概括。这里的分析提炼概括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捕捉到文本的主要材料之后,要善于对占有的材料进行细密周到的分析,对其中蕴含着的人生价值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进行发掘整理。另一方面是指要善于对“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提炼,不管是文本产生的那个时代,还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都是纷纭而复杂的,“时代精神”到底是什么,要善于在纷纭复杂的事实中概括抽象出来,如果不能准确地提炼出“时代精神”,就不可能完成对文本所反映的“时代精神”的探究,因为离开了对历史或现实的“时代精神”的正确认知,对文本进行这方面的探究时就没有合适的参照对象,自然就很难获得正确的探讨结论。第三,善于做个性化解读。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新闻天天发生,视角有所不同”,就是说同样的材料,因为我们采用不同的审视角度,不同的分析方法,就有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来。所以,做这类探究性的思考题,就更需要具有个性色彩。此题的前三点答案都可从资料得来,而第四点不同的读者想法会不同属于个性解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年三十的私房菜

付春从城里回家时,爹和妈正在院子里剔玉米棒子。他们都没有发现身后的儿子付春。付春一声不吭地跨进院门,拎着大包小包进了自己的屋,放下行李,就一头栽倒在床上。爹和妈同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时间静止了两分钟后,付春透过掉了半块的玻璃窗听见爹说,春,回来了?妈马上站起身来,责怪爹说,他爹,春都进屋了,还问?快去抱柴禾,我给儿子做吃的去。付春拉起被角,捂在脸上,眼泪无声地流下。

付春在城里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厨师。付春的厨艺好,在这家酒店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间付春很少回乡下,五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下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城里人,他甚至发誓要在这家酒店干一辈子。然而,没想到这家酒店自从去年易主后,因经营不善,一天比一天不景气,上个月彻底宣告破产。

失业这个月,付春把城里所有的饭店、酒店都找遍了,没有一个地方能容纳他。一些有名气的饭店、酒店,都有自己稳定的厨师团队,就算人家缺人手,他进去也只能是个打杂的。太小的饭店,薪水太低,高不成,低不就,就把付春挤回乡下的家了。付春感觉自己一下子从繁花似锦的春天走进了寒风凌厉的冬天。付春想着想着睡着了。

春,快起来吃饭了。妈站在窗外,小心翼翼地喊付春,生怕声音大了,把儿子吓不见了似的,儿子已经有很久没回家了。

饭桌上的菜,都是付春打小就爱吃的菜: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汤是酸菜土豆汤,酸菜是妈自己腌的乡下常见的老酸菜。旁边是一锅刚焖好的玉米饭。这些上不了台面的饭菜,也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虽说都是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的菜,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

付春很快就风卷残云般,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爹和妈几乎一筷子未动,看着狼吞虎咽的付春,笑得嘴都合不拢。付春看着爹妈,抹着嘴回味着刚才的饭菜香味儿,突然脑子里像打开了一道尘封已久的门,付春兴奋地一连说了好几声“我怎么没想到呢?”爹和妈被付春整糊涂了,还没回过神来,付春已经拎着大包小包跑出院门了,爹和妈赶紧跟到院门外,说,春,你这刚回来,又要去哪儿啊?回城里。付春头也不回地说。

付春有足够信心让自己成为城里人,他不再怕失业,这一切都源于妈做的饭菜。付春在吃了妈做的菜后,突然想到了时下城里流行的私房菜,他想,现在城里人吃饭店都吃腻了,我何不当一名专做私房菜的厨师呢?

很快,付春的私房菜就在城里闯出了名气,很多有钱人、领导都请付春到家里专门为他们做私房菜。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付春更是分身无术。

付春不断创新他的私房菜,几年后名声越来越大,钱也挣下不少,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爹和妈不愿和他来城里,一直住在乡下的小土院,付春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每次爹妈打电话来,要他回家过年,付春都推托了。

今年年三十那天,有个搞建筑的大老板,给了付春很多钱,说是特意请付春去为他父母做一顿年夜饭。这位老板的爹妈一直住在乡下,老板有心想接爹妈去城里过年,也享享福,可是爹妈不来城里,老板只好回乡下陪父母过年。老板和爹妈说回去过年,两位老人又忙里忙外辛苦做饭菜,因此老板骗父母不回家过年,请付春去做私房菜的目的是想让父母过个不用操劳的年。

付春满口答应了,天快擦黑时,和老板一起赶到了老板乡下的父母家。没想到,他们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前的竟然是一大桌子已经做好的饭菜,碗筷已摆好,就好像专等老板一到就开席似的。老板惊讶得合不拢嘴,不停地问两老怎么知道他要回来?

老板的爹说,每年不管你回不回家过年,你妈都会把饭菜做好,万一你回家了,也好吃上一口热乎饭。老板的妈接着说,这些都是你打小就爱吃的饭菜,在外面哪能吃到呢?老板两眼含着泪,一把抱住了两位老人。

一直站在门口的付春看着这一家子,缓缓地掏出钱包,把钱悄悄地放在门边的桌上,轻轻地合上门,头也不回地离去了。绚丽的烟花爆竹在付春身后、头上此起彼伏地响着、盛开着。付春仿佛闻到了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还有酸菜土豆汤的味道。

(选自《四川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付春回到家中不跟在院子里剥玉米棒子的爹妈打招呼,而爹妈觉知儿子回来了,又是打招呼,又是去做吃的,小说在对比中表达思想感情,启发读者思考。

B付春在城里的酒店当厨师,因为酒店破产,自己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回到家里,他感到无颜面对爹妈,所以一声不吭的钻进屋里,独自流泪。

C付春的妈为了启发和激励付春,又做了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的菜,使付春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说明妈是个了解儿子智慧的人。

D付春的妈和建筑老板的妈都为儿子做好吃的饭菜,两相映衬,蕴含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也反衬儿子亲情淡漠,表达作者对处理事业和亲情关系的反思

E小说以第三人称角度叙事,围绕付春这一核心人物,主要写了他失业回家,他返城创业成功,他陪建筑老板回家做年三十私房菜三个片段,生活气息浓郁

2.小说两处写到付春妈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和酸菜土豆汤,写作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付春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为什么要写建筑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自然界的一些生命极其短寿,错过了很多美好事物。

(2)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剑阁防御的担忧。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秋》中说,自己想要飞往月宫,但“_________,________”,透露出了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 xiè):捆绑,束缚。

1.诗的前六句是怎样塑造青松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志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曙,字晦叔,河南人。中进士第,知定海县。还,为群牧判官,考集古今马政,为《群牧故事》六卷,上之。迁太常丞坐举进士失实,降监卢州茶税,再迁尚书工部员外郎、龙图阁待制。为河北转运使,坐部吏受赇,降知寿州。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有卒夜告其军将乱斩之。仁宗为皇太子,与李迪同选兼宾客,复坐贡举失实,黜官。复为给事中兼群牧使。其妻,寇准女也。准罢相且贬,曙亦降知汝州。起知襄州,又知潞州。州有杀人者,狱已具,曙独疑之。既而提点刑狱杜衍至,事果辨。召为御史中丞。玉清宫灾,系守卫者御史狱。曙恐朝廷议修复,上言:"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今所建宫非应经义,灾变之来若有警者。愿除其地,罢诸祷祠,以应天变。"仁宗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又请三品以上立家庙,复唐旧制。以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以疾请罢,改户部侍郎。再知河南府,迁吏部。召为枢密使,逾月,首发疽,卒。曙方严简重,居官深自抑损。初,钱惟演留守西京,欧阳修、尹洙为官属。修等颇游宴,曙后至,尝厉色戒修等曰:“诸君纵酒过度,独不知寇莱公晚年之祸邪!”修起对曰:“以修闻之,莱公正坐老而不知止尔!”曙默然,终不怒。及为枢密使,首荐修等。子益恭,字达夫,为卫尉寺丞。性恬淡,数解官就养。曙参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劝曙引年谢事,曙不果去。终父丧,遂以尚书司门员外郎致仕。

清宫:宋真宗时耗巨资修建的大型建筑,宋仁宗时被雷电击中焚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B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C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D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图阁,北宋收藏太宗御书、典籍、图画、宝瑞,宗室名册、谱牒等文物的地点

B家庙汉民族儒教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

C户部,“六部“之一,主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工程营造及一切财政事宜。

D西京,历史上多个朝代实行两京制,西安曾长期被称作西京,但北宋的西京指洛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曙虽然很有才干,但初期仕途坎坷。他是进士出身,任职初就表现出色,总结过古往今来官用马匹的管理制度,但也因个人失误屡次遭到降职或罢免。

B王曙为政严明果断,善于辩奸断狱,他在益州做官时,能迅速判断出有人报告军队作乱不实,任职潞州时,也能在已经判罪定论的案件中找出疑点。

C王曙避免劳民伤财,委婉上奏进言,玉清宫焚毁后,他援引古例,认为这场灾害,就是上天对下界的警示,他建议不应重建玉清宫,以此回应上天的警示。

D王曙为人严肃正派,荐才不计前嫌,他曾严厉教导过欧阳修等人,担心他们耽于享乐而惹祸,却遭到欧杨修的顶撞,但他掌权后,还是首先推荐了这些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仁宗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

②曙参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劝曙引年谢事,曙不果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这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1.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才智人士纳入官员队伍,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B.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信条与“以学取士” 科举制度密切结合,被一代代读书人奉行不渝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由“贱”入“贵”的主要路径。《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身上便体现了这一点

D.“学而优则仕” 的传统使士子们能平等参与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平等”观念方面的缺失,实现了难得的公平。

2.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学而优则仕”传统影响下形成的宗法制度“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使得把平生所学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

B.“学而优则仕”是封建学子们的金科玉律,博取功名跻身官僚队伍成为他们十年寒窗皓首穷经的目的。

C.被仕宦功名的所引诱俘获的士子们,丧失物质和精神的独立性,仰人鼻息,唯唯诺诺,惟君王之命是从,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

D.封建士子受忠军报恩思想的影响,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为帝王的家天下 耗尽心力以求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也明白“守江山治天下”,必须倚靠读书人,尊重士人,文吏治国是他们的统治要诀。

B.中国历史上的“贵族”阶层,对社会各等级的人是开放的,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社会也在流动中保持了活力。

C.面对狂傲不羁的名士,那些历史上的英雄和奸雄都相当容忍,有所忌惮,原因就在于“士”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D.在科举制度已废除百年的今天,“逢进必考,择优录取”成为国家选聘公务员的严格规定,可以看作“学优而仕”传统具有巨大合理性的体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