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 。我曾在某一...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①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坠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

②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

③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

④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⑤“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

A⑤②③①④

B③⑤②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②⑤③④①

 

B 【解析】 试题分析:先看句子,大体把一内容的放一起。1.2.4句应该放一起,都是写水里的情景。再细看句内的关系,确定顺序。再看1.2.4句句内关系,应该按观察的顺序,语序是2.1.4。这样就确定了选项,应该选B。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B城关中学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为山区百姓义务投递邮件,几年来没有丢失一封信,推动了村民之间的联系,弥补了当地交通发展的局限。

C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膝盖曾做过多次手术,经常需要打消肿针,饱受伤病的折磨,最终在32岁的时候做出了离开赛场的决定。

D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仗着有领导参与轮窑厂的年终分红,该厂厂长在本地 ____、欺压农民工。

②邓崎琳在当上武钢的“一把手”之后 ,____,搞“一言堂”,没人敢向他提建议。

③韩国外交部长日前表示,朝鲜只有放弃核试验,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若朝鲜____,执意进行“战略挑衅”,后果自负。

A独断专行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B专横跋扈      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C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独断专行

D一意孤行        专横跋扈          独断专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检验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是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里;检验一件事的重要标准,是看事情在时间面前被证明的意义。当一切走到尽头,只有时间不会撒谎。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

文学书写要坚守核心价值观

如今,文学书写面临多元选择,多元文化视野的拓展在更新文学创作题材的同时,文学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也受到了冲击。商业化浪潮下,文学已经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商品的属性。当下文学创作如何以一种更为有力的姿态引导读者的价值选择,从现象解读回归人性反思,从肤浅功利走向深层因果,核心价值观仍然要成为作家书写的题中应有之义。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不变诉求。从孔子的“士志于道”,到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再到汉末陈蕃的“澄清天下之志”,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把道义层面的理性追求与现实层面的民生担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双重的文化人格:一方面崇尚理性,有坚贞气节,凛然傲骨;另一方面又心系民生,渴望建功立业,九死而未悔。这一传统到了近代五四时期虽有所改变,知识分子对道义的追求演变为对科学、民主的向往,民生的担当转变为救亡、启蒙的责任,但是双重关怀是不变的。到了当下,现代性的转变,带来了更高层面对科学理性的追寻,现实民生问题凸显为更深层面的人性道德反思。知识分子的双重关怀仍然不离不弃,既代表最先进的科技水平、思想文化方向,又心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社会前进的核心动力。正是这种双重关怀,使得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始终未尝脱离现实世俗生活,进入西方理性所谓“静观”的层面,片面地追求冷漠的科学真实。正是这种心系民生,汲汲入世的道德情怀,使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亘古不变的代言人,而文学工作者更是其中之大宗。

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看似与文学的审美特质、艺术精神格格不入,实则不然。审美是文学诸多特质中的一点,从中国长远的历史传统来看,文学概念更多的存在于广义的层面上,广义的文学则不仅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还包括历史纪实、政治文案、思想论稿等作品。传统的文学与史学亦为一家,所谓“文史不分”。可见传统社会的经典道义,亦即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正是通过文学来传播立言的。

五四之后,近代思想由西方引入,文学学科的划分成为近现代思想与传统决裂的一大标志,文学的概念特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审美成为一时之风气,作家的书写、读者的阅读都随之有了倾斜。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作为一种系统整体活动,在作者书写、读者阅读、学者批评诸环节发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也应该由日常体验的表层进入到对人性、生命本质的深层思考。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杜绝肤浅,回归传统,寻找安身立命的民族之根,正是当下文学书写的应有之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学书写中的体现,也应当是在人本位的层面上,寻找民族立身的传统之根。

(选自2012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从划线句子看,作者认为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与文学的审美特质并不冲突,如何理解这一点?

3.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文学要坚守核心价值观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