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说:“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说:“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

泰戈尔说:“名誉是生命之流中的泡沫。”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誉跟生命比,不足一提? 药家鑫撞人杀人案总算尘埃落定,无论法律还是民意,都长出了一口气。但是药家鑫之父又状告张显侵害名誉。 在药家鑫案审理中,张妙的代理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张显一下子就成了全国名人。本来,这个结局对张显来说是较完美的,然而,近期,他的一句话却让我们不禁怀疑起这位教授兼律师的人文意识是不是有严重偏失。事情起始于他在4月23日发的一篇微博,其中称药家鑫的父亲“身居我军军械采购要职”,后来,张显承认他“只是转发了在别的网上看到的消息而已”。到这里,他应该知错即改,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他在百般辩解,甚至非常离奇地说:“药家鑫父亲的名誉跟张妙的生命相比不足一提”。 我们在评论之前,不妨先去认识一下张妙的父亲。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采访时,这位纯朴的老人表达了对药家鑫父母的同情,他说:“药家鑫有罪,他的父母没有犯罪”。现在让我们把这句话与张显的话做个比较,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真理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 在药家鑫的眼中,张妙的父亲应该属于“难缠”的农民,他的思想境界一定不高,比如一定不会比张显高,因为按某种说法,教授、律师是社会的精英,张显一人身兼这两个身份,无论在什么方面岂能不如一个草根农民?可是,让药家鑫没有想到的是,农民并不等于“难缠”,这一点,他在伏法前总算明白了,只是太晚。而张显的话则让世上无数的生者看到,他在法庭上的正义表现与法庭外的人格错位相差究竟有多远,谁也不知道,这两者何以能孪生于一体?更“杯具”的是,张显至今仍执迷不悟。 张显说“药家鑫父亲的名誉跟张妙的生命相比不足一提”,这个断语至少包含了两个错误:第一,生命绝对比名誉重要;第二,药父药母也是有罪的。关于第二点,张妙的父亲已经启发了我们。张显与张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在法律上也清楚儿子犯罪不能株连父母,但在道德律上,他则固执地认为,犯罪的儿子可恨,其父母也不值得同情。我们都认同生命的价值,用违法的手段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是大恶,但是,名誉真的就不如生命重要?我想,即便是张显本人也肯定明白,有时候名誉可能比生命重要。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莎士比亚就说过:“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乡俚也有“要使如何如何,天打雷劈”的咒语。张显把药父的名誉与张妙的生命相比较,显然太离奇、太情绪化了,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我感觉,他这是在为自己的过错狡辩。 “金钱有价,名誉无价”。说到名誉,人人都有,即使是药家鑫,他也有名誉,而且同样受法律保护。这应该是法制社会的基本常识。何况,张显大言“不足一提”的是药父呢?我以为,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名誉的人,他所谓对别人生命的尊重,大概也只能算唱唱高调。所以,对张显来说,积攒一点人文修养,学会尊重一切人——一切人的名誉和生命,才能更好地胜任律师职业。不然,今天你为他人代理,明天你就可能遭到反诉。药父为名誉告了张显,当为前车之鉴。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两人关于名誉的言论,可浓缩为“名誉等于生命”、“名誉等于浮云”。 核心问题在于“名誉对于人的价值”。 这就是写作文要扣住的核心,不能偏! 按莎翁的话立意: 1.名誉的内涵(是什么):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强烈的责任意识。 2.名誉的作用(为什么):珍惜名誉的人,是精神上的贵族,有自己严格的处事底线和行为准则。名誉是用实力、意志、品质、家族传统换的的,值得用生命去捍卫。 按泰戈尔立意: 1.名誉的内涵:名誉只是前一阶段已取得的功绩,可能来自运气、可能来自家庭、顶多是自己过去的价值。 2.为什么:追求更高的心灵境界、追求更大的人生价值;而沉溺于荣誉会迷失自我、禁锢自身。本色生活、激流勇进。 积极争取,得之淡然,不得坦然。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

谈“动情”

情是诗之魂。感受于外,情动于中。先有感,后有情,情不是飞来的。感受是被动的受,情动是主动的动。由感而情,由情而诗,这个程序我们都得遵守。

⑵为什么说感受是被动的受?人活在世界上,由不得他自己。万事万物,每日每时,乱纷纷都到他的眼前来,一一逼入他的感官,叫他回避不了,不受也得受,难受也得受,所以说是被动的受。为什么说情动是主动的动?感受既多,叠累在心,人非草木,哪能无情。情是有的,看你怎样处置。熄下去了,就不会有诗了;燃起来了,就可能有诗了。或燃或熄,主动在你。如果那一缕情是合理的,是健康的,那就让它燃起来,“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广阔》)。

⑶动情在先,下笔在后,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郭沫若年轻时求学日本,雄姿英发,写了《地球,我的母亲》,开启一代豪风。那天上午,他在福冈图书馆看书,诗兴忽来,激动得很,难以静坐攻读。他走出图书馆,到馆后僻静的石子路上去,脱掉木屐,跣脚乱走若狂,乃至“率性倒在路上睡着,真想亲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触她的皮肤,受她的拥抱”。晚辈庸才如我者,从来没有雄姿英发过,更不会在下笔以前动情如此。偶有一二幸获献丑之作,都是在下笔以后才逐渐动情的。对一般初学者,要求他们动情在先,下笔在后,那是苦人所难。真能做到先有感受,下笔以后逐渐动情,就很不错了。

⑷为了使自己动情于笔下,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必须排除周围环境诸种干扰,对眼前与主题无关的事事物物,一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求视听寂然,如入无人之境。视听寂然之后,你就从现实的人境跃入笔下的诗境。设想你要写的那些场景事物一一复活,一丘一水都能用灵眼看见,一笑一啼都能用灵耳听见。让模糊了的清晰起来,清晰得可触可感,纵然你写的是朦胧诗。在笔下忘却现实,在诗境忘却人境。写初恋就得忘却鬓边的白发,写黑夜就得忘却窗外的阳光。此时最怕的是邻居吵架和小儿哭叫,或你的贤妻叫你去捅蜂窝煤。写作过程就是醒着做梦,梦被打断,使人心烦意乱,怪不自在,甚至难以重温。听说过可恶的催租人打断诗人的梦,使他未能成篇,只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的故事吗?

⑸常人在床上睡着做梦,梦中笑,梦中哭。诗人在纸上醒着做梦,也会笑,也会哭。完全入梦以后,你的情就会在笔下动起来,你就有可能写出一首感人的佳作“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这是狄德罗的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白居易的话。中国新诗无论怎样变来变去,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也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也好,民歌体也好,现代风也好,明朗也好,朦胧也好,你下笔的时候,总要动情才好。情永远是诗之魂,不要忘记了才好。

(选自《流沙河诗话》,有删改)

1.第三段以郭沫若和作者自己的创作为例,论证什么观点?这样举例有何作用?

2.第四段中加点的“诗境”的内涵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3.作者为什么说“情永远是诗之魂”?请结合全文意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

龙应台

⑴ 这条街把我迷倒了。

⑵ 一个一个的小店,里头全部是花边。世界上,什么东西用得到花边呢?小女孩的蓬蓬裙,老婆婆的裤脚,年轻女郎贴身的蕾丝胸罩,新娘的面纱,晚餐的桌巾,精致的手绢,让窗子变得美丽的窗帘,做梦的枕头套和床罩,教堂里烛台下的绣垫,演出结束时徐徐降下的舞台的幕,掌声响起前垂在鲜花下的流苏……各种大小剪裁,各种花式颜色的花边,挂满整个小店。店主正忙着剪一块布,头也不抬。他的店,好像在出售梦,美得惊心动魄。

⑶然后是纽扣店。一个一个小店,里头全部是纽扣。从绿豆一样小的,到婴儿手掌一样大的;包了布的,那布的质地和花色千姿百态,不包布的,或凹凸有致,或形色多变。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几十万个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纽扣在小店里展出,每一个纽扣都在隐约暗示某一种意义的大开大合,一种迎接和排拒,仿佛一个策展人在做一个极大胆的、极挑衅的宣言。

⑷然后是腰带店。一个一个小店,里头全部是腰带,皮的,布的,塑料的,金属的,长的,短的,宽的,窄的,柔软的,坚硬的,镂空的,适合埃及艳后的,适合小流氓的,像蟒蛇的身躯,像豹的背脊……

⑸花边店、纽扣店、腰带店、毛线店、领店、袖店,到最后汇集到十三行路,变成一整条街的成衣店。在这里,领、袖、毛线、花边、腰带,像变魔术一样全部组合到位,纽扣扣上,一件一件衣服亮出来。零售商人来这里买衣服,一袋一袋塞得鼓胀的衣服装上车子,无数个轮子摩擦街面,发出轰轰的巨响,混着人声鼎沸,脚步杂沓。广州,老城虽然沧桑,仍有那万商云集的生动。

⑹就在巷子里,我看见他。

⑺一圈一圈的人,坐在凳子上,围着一张一张桌子,低头工作。一条巷子,变成工厂的手工区。他把一条手镯放在桌上,那种镀银的尼泊尔风格的手镯,雕着花,花瓣镂空。桌子中心有一堆金光闪闪的假钻,一粒大概只有一颗米粒的一半大。他左手按着手镯,右手拿着一支笔,笔尖是粘胶。他用笔尖吸起一粒假钻,将它填进手镯镂空的洞里。手镯的每一朵雕花有五个花瓣,他就填进五粒假钻。洞很小,假钻也很小,眼睛得看得仔细。凳子没有靠背,他的看起来很瘦弱的背,就一直向前驼着。

⑻男孩今年16岁,头发卷卷的,眼睛大大的。问他从哪里来,他羞涩地微笑,“自贡”。和父母来广州3个月了。

⑼“他们都以为来广州赚钱容易,”坐在男孩隔壁的女人边工作边说,“其实很难啊。才16岁,应该继续读书啊。”

⑽女人责备的语音里,带着怜惜。

⑾“做这个,工钱怎么算?”

⑿两个人都半晌不说话。过了一会儿,男孩说:“五粒一分钱。”他的头一直低着,眼睛盯着活儿,手不停。

⒀“那你一天能挣多少?”

⒁“二三十块,如果我连续做十几个小时。”

⒂五粒一分钱,五十粒一毛钱,五百粒一块钱,五千粒十块钱,一万粒二十块。一万五千粒三十块。

⒃那手镯,在香港庙街和台北士林夜市的地摊,甚至在法兰克福的跳蚤市场,都买得到。我从来没想过,手镯,是从这样的巷子里出来的。

⒄很想摸摸孩子的头发,很想。但是我只说了句“谢谢”,就走了。

⒅巷子很深,转角处,一个老人坐在矮凳上,戴着老花眼镜,低头修一只断了跟的高跟鞋;地上一个收音机,正放着缠绵的粤曲,一只猫,卧着听。

1.作者一开始就说“这条街把我迷倒了”,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什么迷倒了作者。

2.第⒂段为什么要如此具体的进行描写?

3.文章以“手镯”作为标题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末段描写了一位老人在街边的日常生活,有人认为是画龙点睛之笔,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之文,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与你的理解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月明星稀,_______ 。(曹操《短歌行》)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 ,晦明变化中,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_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7)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8)_______ ,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卜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题。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试比较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的异同。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墉茨,以御烈日                    厚:巩固

B南北轩牖,以凉飕                   延:迎接 

C.事物之理,集口前                    举:借取

D.操斧伐竹,濯热手                    盥:洗

2.下面各组句子中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曲肱枕之                   吾尝跂望矣

B.皆蔓药覆之                 十五城请易璧

C.吾病者、学未至             哀斯墓徒有其石

D.志倦体疲,投竿取鱼         岳阳楼之大观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

(2)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

4.文章第二段从哪些方面记述独乐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