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金文是指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古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金文是指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古人习惯于将铜称为金,因此铜器上的铭文就叫金文。又因为这种文字在钟鼎之类的青铜器上出现最多,所以又名钟鼎文。青铜器在商周时代有着强大的宗教力量和政治力量,“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它是巫或王(王也是最大的巫)在祭祀仪式上用来沟通上天、通达祖神旨意、实现合理统治的手段与工具。

铸造青铜器的泥制模型——陶范质地松软,比龟甲、兽骨容易雕刻,所以早期金文相对于甲骨文更能自由地表达出象形表意的内在精神。此时期金文文字的大小、长短不一,书写的章法只讲究纵向的顺序而无视横向的严整,字体或长或短,犄角错落,顾盼生辉。

西周以后,青铜器铭文大大发展,在性质、内容、形式、字数、书体方面都与前期有很大变化。刻铸的位置由隐蔽逐渐转向器物显要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宴飨礼仪等多方面,成为宣扬祖先功业、借以传之后世的文告。铭文有了“史书”的性质,开始讲究行列秩序,对字体进行有意的布置与规范。从西周中期开始,这种追求行列整齐、字形工整化的倾向进一步加强。到了周穆王时代,这种方正整饬的铭文就较为常见了,金文的书写秩序化初步形成,铭文的笔画也受其影响摆脱象形的束缚走向线条化,汉字的形体结构不再自由随意,长短阔狭趋向统一,布局也显得齐整圆融。西周中晚期,一些长篇铭文的书写开始被规范在阳线方格中,由于这种格子往往长大于宽,因此填写其中的铭文字体显得比较细长。此时金文的铭刻已经超出了宣告神谕王命内容的意义,更多的是追求秩序的“礼乐”精神的一种体现。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礼崩乐坏”,诸侯国自行其是,许多美化修饰类字体纷纷出现,这些字一方面纵向拉伸字体,另一方面增加弯曲宛转的线条以填充线条之间的空隙,如鸟虫篆。依据郭沫若先生的看法,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而多数金文依然保持整饬的面貌,一方面与当时日趋便捷的手写体保持同步,一方面力求满足青铜器典雅规整的要求,还要适应范铸与刀刻的特点,作为“正体”的金文就这样不断地对手写体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与处理,从而逐步发展为以端庄秀丽的长圆形为主体的字形特征。

笔画圆转是金文字体的突出特点。西周早期的文字笔画中肥而首尾略有锋芒,到了西周晚期的籀篆体则首尾如一,线条圆匀宛转,字体圆润典雅,这一方面可能有刻意修饰美化的成分,另一方面与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也不无关系。因为青铜液浇铸时的高温冲击会磨损字模的笔形之口,而脱范清砂、打磨器物又会进一步磨损字口。这就使铭文的笔画变得浑圆,难见锐锋。范铸的字模经过铜水的浸润,加强了线条的厚重感,再加上青铜材质本身所具有的坚韧结实的质地、自然展露的色彩,共同构筑了金文端庄肃穆的古朴之美。

(选自陈虹《汉字在古代器物上的感性显现》,有删改)

1.下列有关金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文是我国商周时期的文字,因刻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而得名,由于这种文字在钟鼎之类的青铜器上出现得最多,所以又称钟鼎文。

B金文最能自由地表达出象形表意的内在精神,这与铸造青铜器的泥制模型——陶范质地松软,比龟甲、兽骨容易雕刻有关。

C西周后的金文,内容涉及宗教祭祀、政治经济、宴飨礼仪等多方面,具有宣告神谕王命、宣扬祖先功业、体现追求秩序的“礼乐”精神等功用。

D金文具有古朴之美,这种美是由字模线条的厚重感、青铜材质本身所具有的坚韧结实的质地和自然展露的色彩共同构筑而成的。

2.下列有关金文文字的书写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早期金文书写较随意,讲求纵向的顺序而无视横向的严整,虽对字体未作有意的布置与规范,却给人犄角错落、顾盼生辉之感。

B西周后,金文开始讲究行列秩序,不断加强对行列整齐、字形工整的追求,到周穆王时代书写秩序化初步形成,汉字形体结构不再自由随意。

C西周中晚期,一些金文的书写开始被规范在阳线方格中,由于这种格子往往长大于宽,因此填写其中的金文字体显得比较细长。

D金文逐步发展成以端庄秀丽的长圆形为主的字形特征,主要是因为它既要保持与日趋便捷的手写同步,又要力求满足青铜器典雅规整的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周时代青铜器不是普通器物,是巫或王在祭祀仪式上用来沟通上天、通达祖神旨意、实现合理统治的手段与工具,有强大的宗教和政治力量。

B西周以前的铭文刻铸位置相对隐蔽,西周以后,青铜器铭文在性质、内容、形式、字数、书体方面均得到较大发展,刻铸位置也转向显要之处。

C金文字体的突出特点是笔画圆转,无论是西周晚期圆匀宛转、圆润典雅的籀篆体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线条弯曲宛转的鸟虫篆,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D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礼崩乐坏”,诸侯国出现许多美化修饰类字体,郭沫若先生认为,从西周中晚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以文字为艺术品之风尚。

 

1.B 2.D 3.D 【解析】 试题分析: 1.下列有关金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项“最能自由地表达出象形表意的内在精神”说法无依据,对应的原文第二节中说“铸造青铜器的泥制模型——陶范质地松软,比龟甲、兽骨容易雕刻,所以早期金文相对于甲骨文更能自由地表达出象形表意的内在精神”, 是相对于甲骨文而言。而选项犯了混淆逻辑范围、夸大其词的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B就是对文章第二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将文中“所以早期金文相对于甲骨文更能自由地表达出象形表意的内在精神”的信息理解成“最能自由地表达出象形表意的内在精神”,夸大其词。 2.“主要是因为它既要保持与日趋便捷的手写同步,又要力求满足青铜器典雅规整的要求”说法错误,说法无依据,原因也没有说完,选项对应的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文中的句子是“这一方面可能有刻意修饰美化的成分,另一方面与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也不无关系。因为青铜液浇铸时的高温冲击会磨损字模的笔形之口,而脱范清砂、打磨器物又会进一步磨损字口。这就使铭文的笔画变得浑圆,难见锐锋”。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是对文章第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时候将文中的信息概括不全,且无中生有了。 3.D项“西周中晚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以文字为艺术品之风尚”说法错误,选项对应的信息在原文第四段“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礼崩乐坏’,诸侯国自行其是,许多美化修饰类字体纷纷出现,这些字一方面纵向拉伸字体,另一方面增加弯曲宛转的线条以填充线条之间的空隙,如鸟虫篆。依据郭沫若先生的看法,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可见选项混淆范围。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D,将文中时间范围混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自主确定立意,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饮酒》诗中有一句蕴含着这样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无“喧嚣”之感。                                   

(2)《氓》中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诗句是:                                  

(3)《氓》中用桑叶的枯黄飘落来比喻女子容颜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                  

(4)《采薇》中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①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①弃捐:抛弃,抛开。

1.“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2.请结合诗中语句简析本诗抒发了主人公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隐于天下无道,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①。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江州司马王弘欲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适酒,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节选自《晋书·陶渊明传》)

注:①秫:高粱,可酿酒。粳:谷米。

1.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州刺史檀道济往            候:等候

B公田悉令吏种秫                  悉:全部

C《归去来》                    赋:诗文

D江州司马王弘欲延之坐          要:邀请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陶渊明率性而为的一组是(   )

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

②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③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④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⑤每往,必酣饮致醉。

⑥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自幼便天分很高,情趣高尚,与众不同;成人后,更是不畏权贵,率性而为。著有《五柳先生传》一书。

B.陶渊明让手下人在公田里种下酿酒的高梁,唯有妻子坚持要求种谷米,于是他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谷米。

C.任职彭泽令时,陶渊明不愿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督邮。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向那样的小人折腰呢!”便辞官而去。

D.陶渊明一向自任率性,有一次郡里的官员来,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竟然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竟然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处世,隐于天下无道,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适酒,辄抚弄以寄其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砂砾进入蚌体内,蚌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砂砾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把沙粒慢慢包裹起来,后来这沙粒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吸血蝙蝠叮在野马腿上吸血,野马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它赶走,于是就暴跳狂奔,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而死。科学家研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根本不足以使野马死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记叙文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