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不带走一片云彩 ——送别曾华鹏先生 吴周文 1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不带走一片云彩

——送别曾华鹏先生

吴周文

1去年的冬天特别的冷,仿佛沐浴于漫天飞雪,又仿佛身陷冰河。就在立春的前几天,我的老师、扬州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曾华鹏教授,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冬天,他正如那首诗所吟诵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蜡炬成灰,曾老师的确走得悄无声息。

3最初得知老师身陷沉疴,是在去年国庆长假期间。我请几位毕业生吃便饭,一位博士表示不能赴约,在电话里吞吞吐吐,无奈之下才说,正在陪曾老师在医院做检查,老师交代不可声张。后来,曾老师悄悄地住进了医院,谢绝同事、朋友、学生去探望。月余之后,我去看望老师,他笑谈生死:活了八十多,不折腾了,实行“三不”政策——不开刀,不化疗,不放疗。就这样,他对自己的病情采取了最低调的维持。

4老师一辈子低调。虽然当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担任过扬州市两届政协副主席、多届的扬州大学文学系主任,虽然头上还有“突出贡献专家”、多个学术团体的副会长、理事之类的头衔,可他从没把这些“云彩”当成可以炫耀的事,却悄悄地把它们扔到“爪哇国”里去。他人淡如菊,智者自清,过着穷教师最简单的生活。直到晚年,他一家人还住在校园一角那个黑暗、潮湿、破旧,总面积不到100平米的宅子里,这与他的名望和地位相去甚远。然而,他乐意,安贫,将名利抛在身后,无怨无悔。在每年的研究生见面会上,他都要对门生约法三章,其中第一条就是不准给导师送礼,要求师生自律自廉,让文学院的这个教育平台真正成为抱朴守真的净土。

5在教书育人与学术研究上,曾老师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老师是该专业同辈学者中的人杰与权威。我初到扬州师院读书,在图书馆里读到了《人民文学》杂志上他与范伯群教授合作的《郁达夫论》。上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思想普遍僵化,这部现代文学研究史上的第一篇作家论得以在那个时候诞生,体现了作者思想的解放以及研究的开拓性与先锋性。之后,曾师又与范师合作了一些有分量的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上。曾师与范伯群教授被称为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双子星座,而为同辈和后辈学者所敬仰。

6曾老师把自己永远定格为一名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他终极的使命。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最想见最牵挂的,还是他的学生。弥留之际,毕飞宇和吴义勤来了,他各牵着他俩的一只手。毕飞宇如此描述:“他认出了我们……先生大约也知道自己说不清楚,很急,满脸涨得通红,他的手开始晃动……先生的手就那么晃啊晃,一直晃到我们离开。”先生将一生的智慧、知识和仁爱,润物无声地奉献给弟子,他将此视为生命中最大的荣耀。

7告别仪式上见到了老师的遗像,那大概是在病榻上与学生谈笑时拍下的,清癯的微笑是那么的真诚,又流露出平时难得一见的满足。老师的一生总是低调、俯首做人,只有在面对他的学生之时,才会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孩童一般将笑意绽放在脸上。此刻,老师应该欣慰地走了——就在会场的左边,由学科掌门人徐德明教授领头,依次站着老师教授过的、大多已经成为栋梁之才的50多位研究生,更多的本科毕业生散立在会场中间的大队伍里。他们来自北京、上海、安徽、江西、江苏数省市,哀泪盈眶,泣不成声。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老师一生坚守做人做学问的原则,是学生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8我跟随老师从事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近50年之久,是受诲于老师道德文章最多者。所以,在众人行告别礼拜之后,我第一个以 “老”学生的身份跪地磕头。我心里默念:清廉才能养仁,两袖清风方可厚德载物。曾老师,您把什么都抛下了,但您的君子人师之风范,将会永远延绵在弟子们的心里。

9老师,您可以带着满足的微笑,一路走好。

(选自《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

1.谈谈你对文中“蜡炬成灰,曾老师的确走得悄无声息”这句话的理解。

2.试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表现手法。

3.综观全文,概括作者笔下曾老师的特点。

4.文章结尾部分作者说“老师,您可以带着满足的微笑,一路走好”,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满足”的理解。

 

1.(1)曾老师身陷沉疴,但却交代学生不可声张;自己悄悄地住进了医院,谢绝探望;住院期间,实行“三不”政策——不开刀,不化疗,不放疗。他对自己的病情采取了最低调的维持。 2.该段旨在表达老师的低调。他众多的头衔和清贫的生活构成对比,突显了老师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云彩”属于借代的修辞手法,“人淡如菊”运用了比喻,突出表现了老师的低调。 3.曾老师是一位在教书育人与学术研究上倾注心血,颇有造诣的权威;他一辈子安贫低调,淡泊名利;他对学生关爱有加,是学生心中不朽的丰碑。 4.①作者认为老师一辈子低调,坚守做人做学问的原则,甘于将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奉献给弟子,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敬意。②当今中国应大力弘扬这种低调做事,淡泊名利,坚守原则的精神,我们要像曾老师一样生活低调,乐于奉献,无怨无悔。 【解析】 试题分析: 1.1】此题要分析对“蜡炬成灰,曾老师的确走得悄无声息”这句话的理解,需要从文中找到该句位置,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叙写,也即答题区间加以归纳即可。文中“最初得知老师身陷沉疴,是在去年国庆长假期间。我请几位毕业生吃便饭,一位博士表示不能赴约,在电话里吞吞吐吐,无奈之下才说,正在陪曾老师在医院做检查,老师交代不可声张。后来,曾老师悄悄地住进了医院,谢绝同事、朋友、学生去探望。月余之后,我去看望老师,他笑谈生死:活了八十多,不折腾了,实行“三不”政策——不开刀,不化疗,不放疗。就这样,他对自己的病情采取了最低调的维持。”这一段概括就行。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要理解文本中的某一句话,关键是要找出该句的位置,一般思路是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句子大意或句子所述内容即可。该句在文中的前半部分,其上文内容只是一般叙写全文内容,概括性的句子,无法组成答案,只能从后文找出答案。根据句子所写内容,可以推断出是写曾老师的病情等方面。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2.2】要分析本段的表现手法,需要注意从修辞手法、表达文本主旨等方面进行阐述。改段内容主要是些曾老师的低调。至于文中的“云彩”、“爪哇国”等明显是运用了修辞手法;“人淡如菊,智者自清”,是说他乐意,安贫,将名利抛在身后,无怨无悔。据此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是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答题的角度有:修辞手法、感官角度、描写角度、用词角度、句式角度等。一般先从修辞的角度考虑,然后再考虑描写的角度;同时要注意答题的模式,先点明手法,然后分析手法,最后点明这种技巧的描写效果和抒情效果。本题,注意分析修辞,另外,结合文本主旨,认真分析内容,注意联系写作技法,不难得出答案。 3.3】本题其实是要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②侧面描写。本题从文本中有关叙写中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注意结合文中对曾老师叙写的相关句子加以分析即可。从他在教书育人与学术研究上倾注心血,安贫低调、淡泊名利,对学生关爱有加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人物形象,从具体做法上来看,首先从文本中画出与这个人物言行相关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题较为简单,因为文本中对曾老师的叙写比较集中且比较单一,只要概括全面,用自己的话进行分析、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4.4】此题需要分析“满足”的意思,就是知足,根据文本内容,作者认为老师坚守做人做学问的原则,甘于将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奉献给弟子老师是满足的、充实的;联系实际,要分析出我们在生活实际中,曾老师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曾老师是自豪的、也是知足的。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看似很自由,可以任意谈论自己的观点,但无论是从作者的角度来答题,还是从自身的观点入手,答案的依据都应在文中或者仅仅围绕文本。本题很有时代意义和生活感,无论学生能否读懂本文,该题都可以说上两句。不过要注意联系文本中对曾老师的叙写以及文本主旨的把握。答题时,要紧密联系文本结尾的作用,一是为了主旨服务,二是篇末点题,为写作结构服务等加以归纳概括写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太阳报》曾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请在全面和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认真观察这幅漫画,用简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并概括寓意。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本报南京1月6日电(记者李润文)以“情系青少年,温暖冬日行”为主题的2012年江苏省共青团“暖冬行动”1月4日在南京启动。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新力,团江苏省委书记万闻华等出席启动仪式。

杨新力指出,2012年江苏省共青团“暖冬行动”是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推动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团省委重点部署,各地统一联动的大型公益活动。他强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全省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暖冬行动”中来,为有困难的青少年多做实事、多办好事、多解难事,努力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青少年的心坎儿上。(摘自2012年1月7日《中国青年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