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智伯             知:了解

B.委而臣事襄子         质:人质

C.于是襄子乃豫让曰   数:责备

D.范、中行氏皆众人  遇:对待

192.以下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B/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C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D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残身苦行,宁愿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也不愿用卑劣的方法获得成功,显示出豫让做人的基本准则。

B.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

C.赵襄子没有被豫让杀死,是因为时刻提防,防范严密。豫让每次行刺都费尽心机,但都被赵襄子及时识破,而且当场被捉拿。

D. 豫让为了报智伯之仇可谓执著,是一个轻己之生死,事主无二心的“大义”之人。

4.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1.B 2.C 3.C 4. ⑴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 ②然而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以自己的行为使后世对待自己的君主怀有二心的人臣感到羞愧; ③男儿应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 【解析】 试题分析: 1.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语境,把握语句大意作一分析、判断。B项,结合语境以及句子大意,质,归顺称臣,此处指事奉赵襄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 这类题的作答,一靠日常积累,二靠对语境的把握。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此题中,需要逐项分析、判断。B项,质,如果解释为“人质”,则本句话的大意就不能翻译成: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所以,答案只能是B项。 2.2】此题用排除法解答较为容易,同时,要理解句子大意: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根据意思推断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本题中,注意分析“之”字在断句中的作用,此题用排除法较为简单,同时,要注意思考句意。据此可以推知答案。 3.3】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此题需逐项分析、判断。C项中,“防范严密”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 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大意。如本题,要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材料,从人物的言行、事件的叙述中,在领悟、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解答需审读题目,明确要求,抓住题眼,综合归类,做出答案。主要是分析选项说法,C项的说法有的是无中生有。 4.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注意把握关键字的解释:(1)固:本来;伏诛:伏罪处死;致:达到;恨:遗憾。每点1分。(2)“所以”,“以愧”中的“以”,“愧”的使动用法各占1分,句子通顺1分。(3)士,男儿;知,了解;说,同“悦”,爱慕;容,梳妆打扮。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本题中,(1)固,意思简单,本来,课内有学,但,“恨”,古今异义,应注意翻译;(2)“愧”字的使动用法,要注意结合语境分析;(3)中的通假字必须看出来,要不很难翻译全句意思。 【文言文翻译】 豫让,是晋国人,过去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但是没什么名声。(后来)他离开他们去奉事智伯,智伯非常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联合谋划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呀!男儿应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报仇,献出生命,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把他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查看答案

下列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敬称用来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子、卿、执事都是对对方的敬称。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寡人、足下、仆都是对自己的谦称。

B.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羽声慷慨激愤,变徵之声低沉悲凉。

C.蛮夷是对华夏民族之外未开化的少数民族的统称,一般称北方的少数民族为狄,称南方的为蛮,称东方的为夷,称西方的为戎。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秦伯 、郑伯都是爵位。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B.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

C.樊将军以穷苦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赵执信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

1.诗中有哪些意象能够体现“秋暮”,它们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试做简要分析

2.诗人说“不为秋悲”,那是为何而悲?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沁园春·长沙》,选出题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对词中“峥嵘、挥斥、粪土、击水”四个词语意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对过去的岁月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此词原形容山势高峻,词中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

B.“挥斥”是指挥舞手臂,斥责社会弊政。以此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C.“粪土”名词意动用法,意为“视……为粪土”,所含意思生动丰富,给人以新鲜别致的感觉

D.“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只。以此表达了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2.下面是对画线句的赏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画线句用语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B.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仰视俯瞰,山、林、船、鹰、鱼至“万类”,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

C.从“万类霜天”四字,可看出诗人视野之开阔;一个“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D.画线句远近上下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虽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及超脱世俗的愿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