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田埂上的精神 张佐香 ①麦子把田野的纽扣一粒一粒...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田埂上的精神

张佐香

①麦子把田野的纽扣一粒一粒扣齐。但是,有一粒麦子被人们遗忘了,落在了田埂上,像一只浇了水后丢在堤上的桶。

②秋天继续深入。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上,也抹在这一粒麦子上。它穿透土壤的黑暗,长出如针的小苗。来地里除草施肥的人们,自远方踏步而来,这一株麦苗兴奋地在微风中晃动着绿色的身子,似蝴蝶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没有人在走近它时停下来,甚至没有闲暇望它一眼。因为田野里有大片的麦子,在等待着他们。

③本来它也应该生长在平整如砖的麦地呀!那儿有着它许许多多的兄妹,它们被调理得丰腴而肥硕。远远望去,它们宏大而又壮观。它们手挽手一起生长,一起成熟,一起走进农家的粮仓,与那些农民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田埂上只有一株孤零零的麦子,一株长错了地方的麦子。它很无奈。

④尽管这株麦子非常纤弱,但它长得非常卖力。它比田地里任何一株麦子都活得用力;它不想放弃自己生长的权利;它甚至还想用它那一片特别的绿,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获取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它大声地对每一位从它身边经过的人呐喊:“你们睁大眼睛瞧瞧!我不是一棵小草,我是麦子,我是一株麦子啊!”但是,没有人理会它。例外的一天,有个人偶然歇息时坐在它身边的田埂上,抽了一根烟,扔下烟蒂时瞅了它一眼,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这儿还有一株麦子!”这时,麦子为有人记起它而高兴,它显得异常兴奋,甚至还有意地直了下它的身子,以便能让人看到它健康向上的样子。它不愿意让人笑话它,或者可怜它。那人只留下了些烟灰,拍了拍沾在裤子上的泥土,走了,就不再有踪影。

⑤这一株麦子已彻底为人们所遗忘,偶尔有小鸟落在它的身边,望着这深秋的大地一动不动。风吹,雨淋,日晒,它在孤独寂寞和无望中艰难地生长。它必须要生长,因为它是一粒落进泥土获得生命的麦子。它的存在属于大地,还有白云和高空飞翔的鸟儿,以及美好的黎明和黄昏。太阳格外地偏爱它,总是用暖暖的光芒映照着它的身子。

⑥尽管它是一株长在田埂上的麦子,被人们忽略,但它依然挚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它能体会到他们泥一脚水一脚跋涉于齐膝的泥淖中的滋味;它能感受到他们担着百余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走上三四里地的分量。抢收抢种的季节,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顶着最毒的太阳,干着最繁重的活。他们受苦受累似乎是注定的。谁也没觉得不应该。想到此,它的身子一沉,似乎想把自己的根系伸进更深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长得更健壮一些。

⑦冬去春来,它终于开始抽穗,并且呈现出金黄的颜色。当一位农人收割了无数麦子后,发现了它,欢喜得了不得,小心翼翼地割下这株麦子,把它捧在手心,喃喃地自言自语:“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

⑧一颗明亮而智慧的种子,只要根植于泥土,它就能结出果实,正如这田埂上的一株麦子。它生长的是田埂上的精神。

(选自《人民代表报》,有改动)

1.第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段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2.“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结合原文回答:田埂上为什么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

3.用自己的话表述“田埂上的麦子”给了我们哪些人生启示。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列举两例并探究其作用。

 

1.第一段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具体、形象、突出地表现了被遗忘在田埂上的“一粒麦子”的形象。从全文结构看,本段点题,引出本文重点描写对象,领起下文。 2.田埂上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的原因是:①麦子的种子本就明亮而智慧;②种子落在土里就生长,而且长得非常卖力,总想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获取生长所必需的元素;③即便得不到帮助,它也尽力汲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成长成熟;④太阳格外地偏爱它。 3.启示应包括:身处逆境仍应自立自强、昂扬向上、坚忍不拔、奋力进取;保守自尊、不甘卑微,努力追求,渴望得到关注和尊重。 4.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如第二段写人们对“田埂上的麦子”和“田里麦子”不同态度的对比;第三段写“田埂上的麦子”和“麦地里的许许多多的麦子”生存状态的对比;第六段麦子“被人们忽略”和麦子对“农人的理解”的对比(一列1分,两例即可)。文中多处对比,充分表现了田埂上麦子所处环境的恶劣、生长环境的艰难,从而更突出它的乐观自信、坚忍不拔的精神。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段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这是一道考查手法情节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抓住关键词语“第一段”, 第一段“麦子把田野的纽扣一粒一粒扣齐”“像一只浇了水后丢在堤上的桶。”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具体、形象、突出地表现了被遗忘在田埂上的“一粒麦子”的形象。段落的作用应该从“全文结构”的角度答题。本段点题“田埂”,引出本文重点描写对象“田埂上的麦子”,领起下文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段落作用题解题思路:1.段落的作用(结构+内容)2.结构: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开头: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本题就是开头段的作用。中间:承上启下、对比反衬、伏笔铺垫 。比如本题就是中间段落。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3.内容:概括段意(方法:抄原句、提取重组、自己概括),联系主旨情感。 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2.题干“结合原文回答:田埂上为什么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首先应审题,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文中的答题区域。答题关键词“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原因”,答题区间在④-⑥节中,提取的答题关键词句为“尽管这株麦子非常纤弱,但它长得非常卖力”“太阳格外地偏爱它,总是用暖暖的光芒映照着它的身子。” “它的身子一沉,似乎想把自己的根系伸进更深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长得更健壮一些。”总结形成答案。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比如本题“块”就在④-⑥节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例如本题“尽管这株麦子非常纤弱,但它长得非常卖力”“太阳格外地偏爱它,总是用暖暖的光芒映照着它的身子。” “它的身子一沉,似乎想把自己的根系伸进更深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长得更健壮一些。”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例,分析是否顺应现代社会的潮流。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3.用自己的话表述‘田埂上的麦子’给了我们哪些人生启示”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题目有两类,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就是对人物的某些品质进行分析,在文中找到依据,向外延伸主要是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看法,课标卷基本是向内挖掘的方式,此题应先明确“田埂上的麦子” 身处逆境仍应自立自强、昂扬向上、坚忍不拔、奋力进取;保守自尊、不甘卑微,努力追求,渴望得到关注和尊重的精神力量,然后在文中找事例加以证明,然后联系现实,谈看法。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比如本文中的“田埂上的麦子” 身处逆境仍应自立自强、昂扬向上、坚忍不拔、奋力进取;保守自尊、不甘卑微,努力追求,渴望得到关注和尊重的精神力量。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列举两例并探究其作用。”这是一道考查对比手法的题目,答题时抓住关键词语“选择其中两处,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答题时,考生要先找出对比处,再结合文本分析,要写出对比的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对比的作用: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题中,分析对比时,可以结合对比本身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②句有可削,____________;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文心雕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⑤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____________,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⑥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 ,仁在其中矣。(《论语》)

⑦位卑未敢忘忧国, ____________ 。(陆游《病起抒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南楼行状   归有光

李府君讳玉,字廷佩,号南楼,娶杜氏,生一子,曰宪卿,乡进士。卒于嘉靖乙未月日,享年五十。宪卿卜以卒之年月日,葬于新阡。先期,衰绖踵门而告余曰:“不肖不敢没先君之行,将欲稍加撰,求铭于里之长者。见吾子习太史公之书,愿假手于子,吾子弗吾拒也。将为子言其,子其文之。”余唯唯,不敢辞。

宪卿呜咽流涕泣曰:“先祖生四子,先君最少。赘城中杜氏。学书,不就,为县掾,亡何,谢去。家居垂三十年,专以不肖为念。延致师友,惟力所及。见邑中豪俊与俱,即大喜。即不肖所与游稍不胜,终不怿。不肖素孱弱多病,心独怜之,而口不言。为人忠实无他肠。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先祖考妣居伯父所,时时徒走出城,往之。或舆迎至家。比其没也,敛葬之具,靡不悉心营办。所授田宅,尽以与诸父,曰:‘生,吾不得尽其养;没,吾何忍受其产耶?且诸兄贫,亦自应得耳。’今年春,忽病作,意颇自危。而不肖尚阻水清源,未即归也。心悬,谓:‘吾子未至,病未即愈,旦暮见吾子来,吾念已慰,病当去五六矣。’因是令遍访医药,不至为痼疾也,五月十日,不肖方抵家,色已非旧岁人矣。 亟往郡中谒医,已不可起矣。先君以不肖之故,聊欲营树产业,俾不肖无所顾于衣食,迄不自暇逸。今日不肖获上进,冀少息肩,而背弃矣。呜呼!吾与子言若是者,吾悲而弗详也。”

余闻而伤之。余始与宪卿游,见其丰仪俊清,衣裳整洁,皎然不染尘埃。时相过从,谈笑竟日,醴膳丰嘉,不索而,宪卿一无所经意。乃知府君所以纵其子游学如此。宪卿以去,岁发解南都,府君及见其成,亦足慰矣。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欲稍加撰              次:编纂

B.将为子言其              略:概况

C.时时徒走出城,往省      省:探望

D.醴膳丰嘉,不索而        具:齐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愿假手                义而死焉者也

B.见邑中豪俊            嬴而不助五国也

C.尽与诸父                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为天下仪表

D.冀少息肩,背弃矣        人非生知之者,孰能无惑

3.把下列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

2)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3)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查看答案

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颈联“雪”与“朱”相对,暗示全诗的感情是对过早衰老的感叹。

D.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②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③请罪于母,母不许

④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⑤死生,昼夜事也

⑥激昂大义

⑦骑数千过其门

⑧而今安在哉?

A①⑤/②⑧/③④//

B①⑥//③④⑧//

C①⑥/②⑧/③④//

D①③/②⑧/④⑤/⑥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