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发展成长的最有力原则在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发展成长的最有力原则在于人的选择。(艾略特)

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毕淑敏)

越是主动的选择,对选择者来说就越不容易,因为他要为这选择的后果负全部的责任。(王小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选择无悔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微笑,我们哭泣,风雨中,始终向前。 无论是路的长与短,还是路的左与右,都曾留下我们的欢乐,泪水,我们不曾忽略任何一边。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出现了路。”一语点破路是人走出来的。若脚下没有路,我们便可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宽阔的马路有美丽的风景,人们便会选择,难道荆棘的小路有自然之色更不夺目吗?左边的小路离家近,选择了是一种捷径,右边的大道宽阔,选择了便是一种延伸。任何一种选择我们都应该无悔。 站在高三的道路上,我泪眼婆娑,看不到我的未来,可是这条路是我的选择,我不曾后悔,所以我义无返顾地向前走。虽然,在途中,有点忧伤。 是彼岸太美好了吧!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在这条路上跑呢?我总是看到太多十七,八岁的男孩子,女孩子笑着,哭着跑过,那泪水与汗水砸落在地面上是难过的声音,然而,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依然义无返顾,脚步铿锵地向前,而我,和他们一样,走上了这条生命中的不归路,青春中,这是我们所有的欢乐与哭泣。 此时此刻,心中有无限遐想,“丝绸之路”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燕园之旅”又是怎样的一种激动?我不曾经历,印象中的美好定格在我的想象中。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去走一次燕园之路,去全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前看一看。 十八岁时,友谊之路走的很顺利,那些天涯海角的朋友同我一样,都是十八,九岁。正是高考之时,我们共同的梦想使我们成为朋友,我们执笔书写我们的友谊,写我们各自生活的地方,写各自眼中对方的美好,在这条路上,一起向前,一路仰望,是否留恋?曾经,现在,将来,这条路,我们会一直走下去,谁也不离开谁。 路,失败之路,成功之路,探索之路,追求之路——走过了就会成为我们的财富。 在前方有梦的这条路上,我们只有在泪水中学会坚强,在迷茫中找回自己,在希望中继续努力,我们必须使我们的脚步铿锵,然后在通往彼岸的这条路上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注意提炼材料观点,准确立意。关于材料作文如何立意,我想首先应该区分一下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话题作文是以某个词语为话题进行扩展,它的思维方向是以点为基础从点到面的行为,而材料作文正好相反,是给一则材料,摆出的一个事例,是一类事情的代表,作文的方向是抓住这类问题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论述、分析,是从面到点的行为,所以材料作文一般立意不要过大。此题材料围绕“人生的选择”列举了一些名人对选择的观点和看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就会面临选择。每个人的选择是与志向兴趣紧密相联的,志向高远,选择才能正确。正确的方向和道路选定以后,就应以坚韧的毅力勇往直前,切不可半途而废。要明白如何选择,选择之后该怎么做。因此可参考以下立意:1.要敢于主动选择;2.面对自己的选择的道理,要敢于走下去;3.只有志向高远,才能有正确的选择。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此题关键要分析所给材料的主旨,乍看材料主旨非常明显,三则材料都围绕“选择”论述,很可能就写选择,这也正是命题者设下的陷阱。写“选择”当然可以,但中心应集中在哪,应该仔细思考。第一则材料的中心集中在“发展”和“选择”的关系,说明“选择”有利于“发展”,这就强调“选择”的主动性;第二则材料说的是“选择”和“拒绝”的关系,“拒绝”是更主动的“选择”,再次强调“选择”的主动性。第三则材料说的是“主动的选择”的不容易。三则材料的节点都在“选择”应该主动,再结合第一则的“发展”来看材料的重心就是“发展”就要“主动的选择”并且要“学会拒绝”。结合现实可以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入手,谈选择什么,应该拒绝什么,结合古今的事例应该能写出出彩的文章。切忌写的过于宽泛,超出材料的范围空谈。还要注意一些作文的基本的非智力因素的常识,比如:字迹工整,标点规范(尤其是点号不能顶格)、观点明确(议论文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的开头或结尾一定要有点题的句子)、结构严谨(养成自己能熟练运用的两三种作文结构模式)、选材紧扣经典或热点、摒弃过热(比如感动中国人物事例)过经(如李白、苏轼、陶渊明等)的材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

陈耀明

在四川、贵州等地的一些偏僻小镇上,很多小商店都挂着这样的牌子:“代办到东莞长安、厚街直通大巴,×日发车”、“代办到中山经南海、顺德直通车,×日入粤”……同时,这些小镇的店铺有不少打着“广式”招牌:“粤美发廊”、“穗雅时装店”、“深圳西饼屋”……

由此不难发现打工大潮对内地的影响,沿海文化对内地的辐射。然而,“打工潮”的意义不仅于此。

人口流动是由种种落差造成的。然而,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莽撞地闯进城市之后,却在不自觉地缩小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地区差别。这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中国城市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积累。同时,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在城市实现了巨大的商品价值,为中国农村发展第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本积累。

以东莞为例,这里的打工仔打工妹去年汇往家乡的资金达86亿元,平均每天2300多万元。

四川省含当时的重庆市去年收到出省打工族汇款202亿元,相当于全省全年的财政总收入。其中一些县的汇款数倍于全县的财政总收入。

事实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历史跨越也已经清楚地表明: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几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仅仅是寄回了几百亿劳务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代人!

中国目前有流动人口8000万,其中青年人口为6000万,平均年龄是234岁。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工潮”堪称又一次“青年大迁徙”。

中国的上一次青年大迁徙是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迁徙总规模为1800万人。

然而,打工青年却比插队青年幸运得多,打工青年在发达的城市呼吸着商业文明的气息,感应着工业文明的熏陶,体验着竞争时代的冲击,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这几乎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最基本的原始积累。

四川人喜欢把珠江三角洲比作“中国市场经济学院”,他们根据打工的地点还分出“深圳分院”、“顺德分院”、“中山分院”……根据打工的工种又分出“电子专业”、“制衣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湖南人把8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一期”,把9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二期”。

贵州人认为“招工等于招生”,他们喜欢把外出的打工仔美其名曰“留粤生”、“留沪生”、“留京生”……

四川省劳务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沈亮认为:“打工仔返乡创业,意义并不在投资本身,他们带回了比投资更有价值的观念和技术,这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

湖南省宁远县一位镇长则把打工仔称为“四有能人”,即:经商办厂有本钱,生产经营有技术,管理企业有经验,产品销售有门路。

当一个打工仔从沿海地区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土头土脑的山里娃了,而是见过世面的“城里人”。他所津津乐道的那些东西,就连乡里的干部也不大明白,什么配额、报关、CI、H股、MBA……他不但说话的声音变了,走路的姿势变了,重要的是他的脑壳变了!

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对打工仔评价说:“打工仔从挣钱填肚子、攒钱盖房子,到投资办厂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他们是四川未来加速发展的潜力所在。”

的确,中国农村的巨变,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打工仔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大转变!

“回归”是一次新的进军,当一个打工仔踌躇满志地带着资金、技术、信息,带着规划、设计、方案,从遥远的城市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昨天,他们依靠体力出来打工,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家庭的命运!

今天,他们依靠资本回去创业,则能改变家乡的命运、农村的命运!

节选自《农民工的新选择》,原载《华声报》

1.阅读全文,分点概括“打工潮”产生了哪些社会效应。

2.文中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对南下打工有各种各样的“美称”,如何理解这些“美称”?

3.从文本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有什么新的变化?如何评价这种新变化?试结合文本、联系现实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田埂上的精神

张佐香

①麦子把田野的纽扣一粒一粒扣齐。但是,有一粒麦子被人们遗忘了,落在了田埂上,像一只浇了水后丢在堤上的桶。

②秋天继续深入。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上,也抹在这一粒麦子上。它穿透土壤的黑暗,长出如针的小苗。来地里除草施肥的人们,自远方踏步而来,这一株麦苗兴奋地在微风中晃动着绿色的身子,似蝴蝶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没有人在走近它时停下来,甚至没有闲暇望它一眼。因为田野里有大片的麦子,在等待着他们。

③本来它也应该生长在平整如砖的麦地呀!那儿有着它许许多多的兄妹,它们被调理得丰腴而肥硕。远远望去,它们宏大而又壮观。它们手挽手一起生长,一起成熟,一起走进农家的粮仓,与那些农民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田埂上只有一株孤零零的麦子,一株长错了地方的麦子。它很无奈。

④尽管这株麦子非常纤弱,但它长得非常卖力。它比田地里任何一株麦子都活得用力;它不想放弃自己生长的权利;它甚至还想用它那一片特别的绿,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获取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它大声地对每一位从它身边经过的人呐喊:“你们睁大眼睛瞧瞧!我不是一棵小草,我是麦子,我是一株麦子啊!”但是,没有人理会它。例外的一天,有个人偶然歇息时坐在它身边的田埂上,抽了一根烟,扔下烟蒂时瞅了它一眼,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这儿还有一株麦子!”这时,麦子为有人记起它而高兴,它显得异常兴奋,甚至还有意地直了下它的身子,以便能让人看到它健康向上的样子。它不愿意让人笑话它,或者可怜它。那人只留下了些烟灰,拍了拍沾在裤子上的泥土,走了,就不再有踪影。

⑤这一株麦子已彻底为人们所遗忘,偶尔有小鸟落在它的身边,望着这深秋的大地一动不动。风吹,雨淋,日晒,它在孤独寂寞和无望中艰难地生长。它必须要生长,因为它是一粒落进泥土获得生命的麦子。它的存在属于大地,还有白云和高空飞翔的鸟儿,以及美好的黎明和黄昏。太阳格外地偏爱它,总是用暖暖的光芒映照着它的身子。

⑥尽管它是一株长在田埂上的麦子,被人们忽略,但它依然挚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它能体会到他们泥一脚水一脚跋涉于齐膝的泥淖中的滋味;它能感受到他们担着百余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走上三四里地的分量。抢收抢种的季节,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顶着最毒的太阳,干着最繁重的活。他们受苦受累似乎是注定的。谁也没觉得不应该。想到此,它的身子一沉,似乎想把自己的根系伸进更深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长得更健壮一些。

⑦冬去春来,它终于开始抽穗,并且呈现出金黄的颜色。当一位农人收割了无数麦子后,发现了它,欢喜得了不得,小心翼翼地割下这株麦子,把它捧在手心,喃喃地自言自语:“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

⑧一颗明亮而智慧的种子,只要根植于泥土,它就能结出果实,正如这田埂上的一株麦子。它生长的是田埂上的精神。

(选自《人民代表报》,有改动)

1.第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段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2.“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结合原文回答:田埂上为什么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

3.用自己的话表述“田埂上的麦子”给了我们哪些人生启示。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列举两例并探究其作用。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②句有可削,____________;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文心雕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⑤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____________,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⑥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 ,仁在其中矣。(《论语》)

⑦位卑未敢忘忧国, ____________ 。(陆游《病起抒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南楼行状   归有光

李府君讳玉,字廷佩,号南楼,娶杜氏,生一子,曰宪卿,乡进士。卒于嘉靖乙未月日,享年五十。宪卿卜以卒之年月日,葬于新阡。先期,衰绖踵门而告余曰:“不肖不敢没先君之行,将欲稍加撰,求铭于里之长者。见吾子习太史公之书,愿假手于子,吾子弗吾拒也。将为子言其,子其文之。”余唯唯,不敢辞。

宪卿呜咽流涕泣曰:“先祖生四子,先君最少。赘城中杜氏。学书,不就,为县掾,亡何,谢去。家居垂三十年,专以不肖为念。延致师友,惟力所及。见邑中豪俊与俱,即大喜。即不肖所与游稍不胜,终不怿。不肖素孱弱多病,心独怜之,而口不言。为人忠实无他肠。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先祖考妣居伯父所,时时徒走出城,往之。或舆迎至家。比其没也,敛葬之具,靡不悉心营办。所授田宅,尽以与诸父,曰:‘生,吾不得尽其养;没,吾何忍受其产耶?且诸兄贫,亦自应得耳。’今年春,忽病作,意颇自危。而不肖尚阻水清源,未即归也。心悬,谓:‘吾子未至,病未即愈,旦暮见吾子来,吾念已慰,病当去五六矣。’因是令遍访医药,不至为痼疾也,五月十日,不肖方抵家,色已非旧岁人矣。 亟往郡中谒医,已不可起矣。先君以不肖之故,聊欲营树产业,俾不肖无所顾于衣食,迄不自暇逸。今日不肖获上进,冀少息肩,而背弃矣。呜呼!吾与子言若是者,吾悲而弗详也。”

余闻而伤之。余始与宪卿游,见其丰仪俊清,衣裳整洁,皎然不染尘埃。时相过从,谈笑竟日,醴膳丰嘉,不索而,宪卿一无所经意。乃知府君所以纵其子游学如此。宪卿以去,岁发解南都,府君及见其成,亦足慰矣。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欲稍加撰              次:编纂

B.将为子言其              略:概况

C.时时徒走出城,往省      省:探望

D.醴膳丰嘉,不索而        具:齐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愿假手                义而死焉者也

B.见邑中豪俊            嬴而不助五国也

C.尽与诸父                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为天下仪表

D.冀少息肩,背弃矣        人非生知之者,孰能无惑

3.把下列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

2)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3)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查看答案

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颈联“雪”与“朱”相对,暗示全诗的感情是对过早衰老的感叹。

D.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