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不及也。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武帝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列侯                      就:到,往

B.乃贾生曰                       短:诽谤

C.罢,曰:“吾久不见贾生…”    既:既然

D.谊自为傅无状                   伤:悲痛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于郡中        声非加疾也,而者彰

B.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      木受绳则直

C.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直不百步耳,亦走也

D.其说皆自谊之              涂有饿莩而不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

C.贾谊曾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老,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都一一实行。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2)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1.C 2.C 3.C 4. (1)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 (2)有人告密说周勃要谋反,于是周勃就被抓起来,并被押到长安的监狱里面进行审问,最后证明周勃没有谋反一事,就让周勃的爵位和封地重新恢复。贾谊通过这件事去劝谏汉文帝. 【解析】 试题分析: 1. 是“……以后”。选项中的解释错误。实词的意思要结合句意来理解。考生可以联系学过的文章,比如《赤壁赋》中“七月既望”中的“既”就是“……以后”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本题运用课内回顾法,联系学过的文章《赤壁赋》中“七月既望”中的“既”。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本题重点考查的就是一词多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中“汉文帝刚刚即位,都一一实行。” 理解错误,原文第三节说“谊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选项C曲解文意。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4.属” 这些人、 “害” 嫉妒。(2)“逮系” 抓押解、“ 讥” 劝谏。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比如题中的“讨”翻译为“讨伐”;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 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于是汉文帝后来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贾谊的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缅怀屈原,因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只鵩鸟飞进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边。鵩鸟的外形跟猫头鹰一样,被认为是一种不吉祥的鸟。贾谊因为被贬到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为寿命不长,悲痛伤感,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一年多之后,文帝思念贾谊,就把贾谊召回京城。到了之后,就进去拜见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 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后来)梁怀王因骑马不 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之前,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国家的制度比较宽松。贾谊多次上疏皇帝,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设。当时,丞相周 勃被免职而回到他的封地,有人告密说周勃要谋反,于是周勃就被抓起来,并被押到长安的监狱里面进行审问,最后证明周勃没有谋反一事,就让周勃的爵位和封地重新恢复。贾谊通过这件事去劝谏汉文帝,汉文帝完全接纳贾谊的观点,并按照礼节对待大臣。 汉武帝即位,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任郡守。其中贾嘉最为好学,继承了贾谊的家业。 刘向说:贾谊对三代和秦朝之所以太平和暴乱的原因相关论述,十分的得体,切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即使是古代的伊尹、管仲,也不可能比他高明多少。假如当时能够被重用,他必定能建立伟业,但是他被一些平庸的大臣陷害,这是十分叫人悲痛的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最著名的杂志之一《生活》的办刊核心是“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见证伟大的事件;去端详穷人的面孔和伟人的手势;去看奇异的事物——机器、军队、人群、丛林和 月亮的影子;去看人的杰作——他的画作、高楼和发现;看墙后的,看房内的;看危险的;看男人爱的女人和孩子们; 去看并享受着快感;去看并震撼;去看并领悟。”

生活中有太多的美丽、精彩、奇异和感动,你所看到的生活恰恰也在丰富充实着你的生活。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久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请以“去看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在横线内填入一事物,结合 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你的感悟。立意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 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正日。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 尝君         属:嘱托

B.食之,门下之客      比:接近

C.命,以责赐诸民      矫:假托

D.狗马外厩            实:充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 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B.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C.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D.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聪明自信。他通过巧妙的方式向孟尝君提出要求,其他门客以为他贪心不足而嫌恶他,他却有“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的自信。

B.冯谖藏才不露。他三次弹铗而歌,再三提出生活方面的要求,反映他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凡的气概。

C.冯谖有胆有识。在薛地他以出人意料的处理办法为孟尝君收揽民心,并果断地回齐复命,为“能”字注入了具体内容。

D.孟尝君宽容大度。对于冯谖得寸进尺的要求始终容忍,使得冯谖在长期委屈隐忍之后,忠心耿耿,图谋报答。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2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旅次朔方①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②,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朔方:古都名,自西汉始建,至唐代,辖区多变,治所不一。桑干河以北,属朔方地区。咸阳是刘皂的故乡。②桑乾水:即桑干河,源出西北部管涔山,向东北流入河北官厅水库。相传,在每年桑椹成熟时干涸,故有此名。

1.请简要分析本诗塑造的诗人的形象。

2.请简要赏析首句中“霜”字的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 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B.士大夫之                族:类

C.君子不齿                 齿:提及

D.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比得上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闻道也亦先吾/浩浩如冯虚御风

B.师道不传也久矣/不知东方既白

C.犹且从师问焉/则施施

D.其身也,则耻师焉/游是乎始

3.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耻学于师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而今安在哉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相师

A.望西山,始指

B.上食埃土,饮黄泉

C.下江陵,顺流而

D.孤舟之嫠妇

5.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③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④牢骚太甚防肠断,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⑥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⑦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⑧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荀子《劝学》)

⑨意有所极,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⑩引觞满酌,                  ,不知日之入。(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