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诗阅读。 齐安郡晚秋①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

古诗阅读。

齐安郡晚秋①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1.颔联中诗人游山赏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 2.对比。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上,从诗句中抓住两联中的关键词便可迎刃而解。颔联中“还堪”“亦”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并非真正愉悦,颈联中“暗”“残”“散”“孤”等词语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孤寂。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结合着关键诗句及词来分析,“赤壁”“蓑翁”各有所指,因此用了典故。二者之间又形成对比。不论写“赤壁争雄”还是“蓑翁坐钓”,实际是为了写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境。因此可以回答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尾联中“可怜”“唯有”体现了作者的具体态度。艺术手法答出其中两个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日:“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

【注】鞫:审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B.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C.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D.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

D.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他批评翰林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

B.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他入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

C.李朴傲视当朝权贵。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

D.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徙”,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做“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徒,人户要迁移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

“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只是生活于王畿的臣民而已。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

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生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

(摘自《户籍上的中国》,作者吴钩)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籍登记制度,要求出生的人及时注册,死亡的人及时销户。

B.秦国禁止百姓自由流动和迁徙,人民不得已外出都要带着介绍信,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

C.实行户口登记制度以后,秦国获得了人口资源的优势,兵源充足,财力丰厚,最终赢得了诸侯争霸的胜利。

D.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户籍管理更加详细、规范和全面;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代,公民和私民都是国家的人,他们必须到当地的政府登记户籍,以便向国家尽赋税和徭役的义务。

B.汉代向公民征收的赋税有财产税和人头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向15岁以上和57岁以下的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每户征收的“户赋”。

C.在西周封建制下,国家的人口和土地被天子、诸侯和大夫层层分封,国家在客观上不具备实行全民户籍登记制度的可能性。

D.实行郡县制后,先秦及以前的贵族阶层消失,塔状社会瓦解,社会结构变得单一,呈现出扁平化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抢先收缴了秦国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

B.从秦国与汉代的户口制度可以看出,国家所有赋税的征收与徭役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发达而有效的户籍制度来支持。

C.西周和汉代都是经典的封建制,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

D.编户齐民制度一方面让许多奴隶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让国民进入了另一种新的奴役状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为,自己喜爱的,也是别人喜爱的;自己厌恶的,也是别人厌恶的;自己向往的,也是别人向往的。其实,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究其原因,人有一种陋习,总以为自己是最好的尺度,所以爱以己度人。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青山隔送行,                         。(王实甫《长亭送别》)

(2)四围山色中,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司马迁《报任安书》)

(4)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5)臣欲奉诏奔驰,            ;欲苟顺私情,        。(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这首诗写于               (季节),这可以从                       等意象看出。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及其所包含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