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母亲种过的土地 孙成凤 每次往田里运肥之前,母亲...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题。

母亲种过的土地

孙成凤

每次往田里运肥之前,母亲都要用农具把肥料再倒上两三遍,然后把倒过的肥料堆起来,捂上三五天,直到肥堆里逸出一种淡淡的甜香才运往农田。母亲说,其实土地是很爱干净的,你看,不管把多么脏的东西撒到田里去,只用一个季节的光景,那些脏物就不知去向了,土地还是原来的样子,找不到一点被脏物污染的痕迹。母亲说,那些脏物是被土地悄悄打发掉了,什么也别想弄脏了她。

母亲把农家肥运到田里,整块地就浮着一层甜香。庄稼被甜香浸润着,枝叶舒展得很开,在原野的风里,像一群翩翩起舞的绿色天鹅。母亲说,你看,种田就应该这样种,土地不欠你的,却给你结出吃的、穿的,让你过服服舒舒的好日子,土地疼你,你要尊重土地,别把土地不当人看……

母亲好几年不说关于土地的事了,母亲走了。走了的母亲就葬在母亲种过的土地里。平坦的土地上隆起一个土包,如同发酵过的土地结出的一个硕大的果实。

如今,我种着母亲种过的土地。这是一片平坦的田块,如果不是堆了母亲的一个坟包,无论从哪个方向浇进水去,井水都能均匀地走过,不会出现一个洼坑,也不会浇不到一棵庄稼。母亲把这块土地伺弄了好多年,这块土地给了我们全家的温饱,使我从一个蹒跚学步的稚子成为一个壮实的青年。自母亲给我断了奶之后,我就开始咀嚼这片土地结出的五谷了,并背着用她结出的粮食做成的煎饼,走过了一段漫漫旅程。我究竟有多少回背着这样的煎饼行过千山万水,多少回背这样的煎饼战胜了一次次人生的逆境,无论如何也没法算起了。我强健的骨肉就是你养育的呀,母亲种过的土地!

母亲最终成为这片土地的守护者,这仿佛也是所有人的宿命。我耕耘在这片土地上,还能闻得见这土地里散发出的母亲的汗味,看得见母亲在这片土地上的脚迹,听得见母亲留在土地上的笑声。每一次走过这片土地,我都感觉母亲站在一个角落笑眯眯的看着我,因此,对土地的耕耘、播种我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每年春天,我像母亲一样把农家肥用农具倒上一遍又一遍,拣尽里面的任何一石一瓦,然后再把它们堆起来,培结实,直到肥堆里钻出丝丝缕缕甜香的美味。我俯在肥堆上,贪婪地吸着美酒样的醇香,它们直入腑肺,慢慢的弥散开去,仅仅一会儿,我便被它醉得满脸酡红、脚步踉跄了。我终于悟出了,仙醪般的美味是集泥土粮食和天地雨露之大成而成的啊!我突然明白了长在母亲土地上的高梁为什么那么红、地瓜为什么那么甜、玉米为什么金黄灿烂了。只有享用过如此大餐的土地,才会养出出类拨萃的五谷啊!我明白为什么母亲向土地施肥时,不用农具,而总用双手去捧了。母亲总是把捧起的肥料恭敬地放在庄稼的根部,这是对土地的尊敬与感恩呀!一粒普通的种子放进地去,土地还给人类一株结实的庄稼,又捧出五颜六色的果实,这是土地对人类的回报呀!于是,我醒悟了:母亲尊敬土地是因为土地与母亲的心是相通的,一秆秆的庄稼,一穗穗的果实,那不正是大地母亲送给人类的乳汁吗?!

我躬身收获,把汗滴在母亲种过的土地上,汗珠中我看到了母亲的微笑;太阳出来了,照在挂在庄稼叶子和果实上的露珠上,露珠中我看到了自己对土地的虔诚。宽广的土地上,澎湃着无边的五谷的浪潮,我看到庄严的母亲站在大如车轮的金莲上,从土地的远方飘然而至,然后又飘然而去,只留下一句若有若无的回响——儿啊,认真地播种吧!你要像土地那样虽历经磨难但庄重犹存!

站在母亲种过的这片土地上,我双手牢牢地握紧了镰刀。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能否用括号中的词替换?为什么?

母亲把农家肥运到田里,整块地就(飘)着一层甜香。

3.怎样理解“母亲最终成为这片土地的守护者”这句话的含意?

4.作者说:“我终于悟出了,仙醪般的美味是集泥土粮食和天地雨露之大成而成的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终于悟出了什么。

 

1.“母亲”是一个崇高的农民形象。“母亲”是个平凡的庄稼人,她的形象平凡而伟大,因为她对土地一往情深,土地的香甜来自母亲的双手,母亲向土地施肥时不用农具,总是用双手把捧起的肥料恭敬地放在庄稼的根部。母亲对土地的尊敬与感恩也影响了“我”,使我像土地那样虽历经磨难但尊严犹存。 2.不能替换。“浮”指停留在表面上,赋予甜香以厚度,表现出经久不散的浓烈和醇厚。“飘”表意平淡,表达不出这样的效果。 3.母亲的一生都是在土地上度过,去世后又葬在她种过的土地里;母亲去世后,她的音容笑貌依然留在这片土地上,成为后来者永远的鞭策。 4.作者悟出了土地是要用虔诚和爱去播种的,只有对土地满怀尊敬和感恩的人,才能获得土地的回报。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有关母亲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分析概括。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例如,母亲是一个热爱土地的农民形象。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加点词的意思,结合着所在语句的具体语境,从表现的内容,从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角度分析作答。例如,“浮”写出了土地在施肥后经久不散的浓烈和醇厚。再结合着“飘”分析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例如本题,可抓住“母亲最终成为这片土地的守护者”的关键词“守护者”,联系这句话所在的语段,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答出其母亲在土地上的一生对作者的影响。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义的能力和概括作品主题及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从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探究这句话的含义。答题时,可从对待土地和回报的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 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使用棍子、“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 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北极熊的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选自《动物游戏之谜》有删减

1.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演习说”认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排演或演习以后可能出现的生活使动物从小就能熟悉将来要掌握的“技能”和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B.“自娱说”认为因为动物需要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所以会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某种调剂和补偿。

C.汉斯·特贝等认为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游戏对动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D.保尔·赖特等认为锻炼在动物游戏中的意义是最主要的。

2.下列哪一项不是“自娱说”否定“演习说”的论据

A.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

B.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

C.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

D.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3.北极熊常常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们衔上去。请根据选文的四种假说推测成年北极熊玩这一游戏的目的可能性最小的会是哪一项

A.适应将来的生存需要。

B.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是动物天性的表现。

C.锻炼自己的速度、敏捷能力。

D.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身体的灵活和力量。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飞湍瀑流争喧豗,                  

(2)同是天涯沦落人,           

(3)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6)天下云集响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这两联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1.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B.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C.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D.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2)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

B.假舟楫者,非能          水:游泳

C.积成德,而神明自得         善:善行

D.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生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1)风雨兴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B.(1)锲舍之   (2)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1)輮使然也 (2)渺沧海一粟

D.(1)用心躁   (2)声之宏类有能

3.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