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最动人的遗忘 鲁小莫 圣约翰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62岁那年,他被...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最动人的遗忘

鲁小莫

圣约翰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62岁那年,他被原先的学校聘回去,主要做一些内务管理工作。

许多人对学校的做法有些疑虑:身强力壮的教师多的是,何必用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呢?但很快,人们的疑虑就打消了。圣约翰先生工作起来不比任何人差,他思维敏捷、口才极佳,书桌上总是有条不紊。经他保管的物品,打了标签,然后在记录本上做好标注。他常常提醒那些年轻人:“嗨,小伙子,上次借的书该还了。”他的记忆力也不错。

圣约翰先生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水,然后从公文包拿出一个小瓶子,倒出一把药,送进嘴里,仰起脖,用水送下。以前的老同事,都熟知他的这一习惯。可现在大家发现,他走进办公室后,常常先喝口水,然后给妻子打电话:“露娜,我的药忘在家里了,请帮我送过来。”

半小时后,露娜出现在办公室。她的表情有些愤怒,很不友好地把药递给他。他倒是不在意,看着妻子的脸,呵呵笑着说:“谢谢”。露娜的面色有些蜡黄,头发也很干枯。看着他吃完药,露娜转身走了,也不跟其他同事打招呼。于是有人打趣他:“下次可别忘了带药哦。”

还有一次,圣约翰给露娜打电话时还阳光明媚,可刚放下电话不到10分钟,天空就乌云密布,片刻,“哗哗”下起雨来。圣约翰慌乱地看着窗外,不停地给家里打电话,却已无人接听。他慌忙打开壁柜取出一把伞,正要出门时,门却开了,露娜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浑身湿透。圣约翰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满脸羞愧地迎上去。露娜将药递给他的同时,几乎咆哮着说:“你这健忘鬼!”尽管露娜浑身湿透,但她仍像往常一样,看圣约翰把药吃下去之后才走。

露娜走后,圣约翰在窗前静静地站了很久。同事们都以为,他是在懊恼自己的健忘,心想下一次他一定不会再忘记带药。可是下一次,圣约翰先生依然我行我素。以至于大家慢慢都习惯了:上班后半小时,露娜出现在办公室。有人嘀咕,圣约翰真是老了。也有人说,露娜愤怒也是应该的,谁让他总是那么健忘。还有人说,圣约翰的健忘其实是露娜惯出来的毛病,她完全可以不来送药,因为他工作起来并不健忘嘛!

两年后,圣约翰先生辞职,那时候,他的健忘症似乎好了很多,露娜很少出现在办公室,偶尔出现,也不像两年前那样怒气冲冲,而是笑眯眯的,温和地跟大家打招呼。圣约翰先生拍着大家的肩膀,说着辞别的话,大家也嘱咐他:保重,别忘了按时吃药。他笑了,道出了“健忘”的原因。

原来,露娜在两年前患上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暴躁、易怒、自闭、厌世,甚至还自杀过两次。任凭他怎样精心照料、带她求医问药,都不见好转。无奈之下,他想出一个办法。他找到校长,要求校长给他一份工作,打扫卫生或者做门卫都可以。鉴于他以前的表现,校长就让他做了一份内务管理工作。这样,他可以每天在离家以外的地方吃药。他有先天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年轻时发作过几回,幸好有露娜的用心照顾才有惊无险。这么多年了,虽然他的病未再犯过,可一直是露娜的心事。他通过忘记带药的方式,让露娜走出家门,走在阳光下,利用她的爱,重新唤起她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热情。如今,露娜已经康复,他该回家和她一起安享晚年了。

圣约翰先生的话让大家一愣,继而他们紧紧握住他的手,那是一双多么苍老的手啊!

如今,大家还常常看到,圣约翰先生和妻子一起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那对相互搀扶、不离不弃的身影,多么像两片老到深秋的枫叶,周身都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1.文章的开头,作者这样写到“他的记忆力也不错”,该句有何作用?

2.请结合全文概括圣约翰这一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3.结合原文,概括标题中“最动人”和“遗忘”的深刻含义。

 

1. ①与下文主人公的“健忘”形成对比,突出其健忘,造成悬念; 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也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③为后文交代“健忘”的原因埋下了伏笔。(每点1分) 2.他是一个尽职尽责、待人友善、体贴妻子、执着耐心的退休救师。他对工作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对妻子关心体贴、耐心执着,对同事友善宽宏。他身上有着负责任的男人风范,他实现了爱情的完美。(概括3分解释3分) 3. ①题中的“遗忘”表现了主人公带药上班的“健忘”,是对全文故事情节的高度概括; ②“遗忘”其实并不是“遗忘”,而是“假忘”真记,忘记带药是假,故意不带药是真,想唤起妻子的生命热情和责任意识是真,对妻子的爱是真; ③“最动人”和“遗忘”形成字面意思的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最动人”概括了主人公对治愈妻子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的良苦用心,是最感动人,最打动读者心灵的。“最动人的遗忘”诠释了什么才是细心和体贴,什么是执着和耐心,因而既突出了人物性格,又突出深化了作品主题。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情节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本题问“简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就属于第二类。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2.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从“对工作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假装健忘,让妻子走出家门”等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3.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在各地高考真题中,除了标题含义,“标题作用”也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本体考查的是标题的含义,与第三种考查方式相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引用神话故事增添了文章的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2)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杜甫在《登高》中就发出了“                                      ”的感慨。

(3)荀子《劝学》中体现君子要涉猎广泛而且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足有所改进的句子是“                                           ”。

(4)贾谊在《过秦论》中,用“                                     ”表现出秦始皇修长城、拒外敌的政策。

(5)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寡人之于国也》中的“              ”就指出了要实施教民政策及产生的良好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 ②军谋祭酒:官职名。 ③覃思:深思。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西京扰乱,皆不          就:就任

B.下车即其甲卒             缮:整治

C.粲恒                     典:掌管

D.著诗、赋、论、议六十篇     :流传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B.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C.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D.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粲才华出众,幼小时就受到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司徒征召他做僚属,皇上下诏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他都没有就任。

B.王粲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曹操。太祖任命刘琮为丞相府属官,赐以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撰写文章,一挥而就,有诗、赋、论、议等作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3)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许多人的办公桌椅高度存在问题,久坐会产生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应该根据工作性质先把办公桌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再调整座椅的高度。

C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D.2015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椒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       

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成为         的人民公仆。

③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

A.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

B.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C.名不虚传 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D.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