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年猪肥了 骆 驼 ①这日子咋说呢,真的是转瞬即逝。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年猪肥了

骆 驼

①这日子咋说呢,真的是转瞬即逝。当各色的菊花纷纷退去,各色的梅花绽放枝头时,杀年猪的时节就到了。

②前几天,母亲在电话里告诉了我杀年猪的具体时间,并嘱咐我一定要回去,我没有推辞,当即应下了。除了父母兄嫂的生日必须回故乡外,杀年猪的日子也是我必须回去的,因为年猪一杀,离春节就不远了。

③我的故乡在川北九龙山区,杀年猪时,邻近的乡亲会一起定下日子,在地坡上垒一台大灶,架一口大锅,挑水、劈柴、生火、过秤打号、协助宰杀等工序有明确的分工,大家领了各自的差事,一早就忙开了。“刀儿匠”这时节成了俏货,需提前约下日子,当日清早派一个人去他家背上杀猪用的家什,送上一包烟。“刀儿匠”就点上香烟,悠然地随后跟来,好像是去赶一个什么闲会。

④我回去那天,冬日少有的暖阳挂在天上,人们的心情比以往更好了,精神也更足了。我几次想插手帮忙,乡亲们都婉谢了,他们戏说道,这么笨的活路,哪是你这文弱书生干的,一边看热闹去吧!

⑤这杀猪的场面的确壮观。猪们从圈内一出来,便一路号叫,等到了场上,又都缩在一堆,像真的很懂将会发生的事。报重量的看了秤杆后,高声报上猪的重量,猪的主人便会露出欣喜的神色,自豪极了。等下一家时,若重量高过了上家或低过了上家,主人便会显出更加欣喜或极为沮丧的神色。终于轮到我家了,当母亲听完了报重量的声音后,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因为我家的猪的重量,比前面最重的要重二十多斤,这说明,母亲一年的辛劳没有白费!她依然保持着“养猪能人”的称号(老家有个规矩,谁家的猪最重,谁家的女主人就是“养猪能人”,受到乡人的敬佩)。

⑥接下来发生的事,就令人不太愉快了。当母亲将第二头猪赶到秤架上时,全场的人就哄笑开了。因为那头猪虽然架子大,但十分瘦,那重量,肯定是今年的倒数第一了。我看见母亲的脸绯红,头埋得很低,她还不时地瞟着挂在横木上的猪和乡人们的脸。母亲看我时,脸上笑了笑,尔后迅速转到别处去了。

⑦然后就是开膛剖肚,将猪肉分成大小不一的许多块,各自背回家去。

⑧晚上,自然是好好地款待“刀儿匠”了。因为父亲曾是多年的乡干部,母亲做得一手好菜,也因了我回去了,“刀儿匠”和几个主要的男人便依然在我家吃饭喝酒了。大家一个劲地夸母亲的手艺好,一个劲地夸母亲今年又是“养猪能人”,但母亲只是礼节性地笑笑,除了默默地做菜上菜,没有说一句话。

⑨我们围坐在火塘边烤火,高声摆谈,母亲在屋内将猪肉抹上盐,花椒面和辣椒,用力揉搓,然后将猪肉分装在两个大木桶里,盖上了。我知道,隔上几天,母亲会将这些肉拿出来,挂在火堂上方,用烟熏上数日,就做成可口的腊肉了。

⑩第二天,母亲拿出事先留下的没有腌制的肉,叫父亲送我,我一看,就知道是那条瘦猪的,因为那肉上瘦的太多,肥的太少。我向母亲道别时,母亲始终躲着我的目光,她只说,去吧,等腊肉做好了,你爹送来。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在前面走,父亲则一路无语。临上车时,父亲叫住了我,说,这头瘦猪,可是按你的意思给你们养的,你妈每天上山扯猪草,加上米糠、包谷喂猪。为了到杀猪场上不被人笑话,我叫她给猪喂点饲料,长点膘,你妈就是不同意。她说,你们喜欢吃瘦肉,不想吃饲料喂的猪,只要娃儿高兴,杀猪场上被人笑话又能咋的?父亲说,你妈昨晚上可是一夜没合眼啊!这几十年,她从来没养过这么小的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各色的菊花纷纷退去,各色的梅花绽放枝头”,这些描写的目的是表达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B.小说插入对故乡杀年猪习俗的叙述,既为后文写杀年猪做铺垫,也使小说透出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

C.“不时地瞟着挂在横木上的猪和乡人们的脸”,这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母亲急切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D.“礼节性地笑笑”“始终躲着我的目光”,这些描写说明母亲对养出“这么小的猪”一直难以释怀。

E.这篇小说的精彩之处不在于曲折离奇的情节与丰富的社会内涵,而在于母亲这个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自然而复杂的人性。

2.小说第⑤自然段写的杀猪场面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的“我”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说明。

4.小说安排“我”这个人物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BD,答B给2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 2.特点:壮观、热闹。作用: ①渲染欢乐祥和的气氛; ②为后文写母亲对自己养的猪不满意做铺垫。(每点2分) 3. ①勤劳朴实。多年保持着“养猪能人”的称号。 ②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菜,做的腊肉很可口。 ③要强能干。养出重量倒数第一的猪,笑容不自然,一夜没合眼。 ④疼爱孩子。为孩子养出瘦肉猪。(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4. ①我”是整篇小说的线索,贯穿始终,串联人物与事件。 ②作为亲历者,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③作为儿子,为表现母爱提供空间。 ④作为家庭的一员,可以使故事亲切温馨。(每点2分,任选3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ADE考核内容,选项BC考核手法。其中ACE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场面的描写的作用的题目,首先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概括场面的特征,注意抓住重点词语,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别概括作用,结构上注意和上下文的关系,一般是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内容上主要是暗示人物心理,交代人物生活的环境,进而塑造人物的像个特征,表达自己的情感等,此题场面的特征是“热闹、壮观”,作用结构上和下文称“我”家的第二头猪时的情景构成对比;为后文写母亲对自己养的猪不满意做铺垫。内容上渲染了欢乐祥和的气氛、表明了杀年猪的喜悦之情。 3.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勤劳朴实、心灵手巧、要强能干、疼爱孩子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4.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的是“我”作为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事件的见证人,使文章真实可感,同时便于表达情感。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一般情况下在结构上“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内容是“我”作为主要人物之外的人物,其具有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人公形成对比,突出主人公的某种性格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语句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2)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驾一叶之扁舟,                            

(4)渺沧海之一粟                              

(5)      羽化而登仙

(6)相与枕藉乎舟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注]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馀。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帝语方宾曰:“是真国家耳目臣矣。”

十六年超迁山西按察使,纠治贪浊不少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还则屏驺从,亲入山谷抚谕。盗皆感泣,复为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粟给山海军,辰统山西民辇任。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辰曰:“山西民贫而悍,之恐生变。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用其言,卒无逋者。丁内艰归,军民诣御史乞留。御史以闻,服阕还旧任。

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面官。辰往四川、贵州、云南,悉奏罢其不职者。云南布政使周璟居妻丧,继娶。辰劾其有伤风教,璟坐免。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或议自大名开渠,引诸水通卫河,利灌输。辰言劳民不便,事遂。迁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饷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挠令,劾之,事以办。八年得风疾,告归。明年卒。

辰为人重义轻财。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辰往                    廉:查访

B纠治贪浊不少                贷:宽恕

C之恐生变                   急:焦急

D辰言劳民不便,事遂          寝:停止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

B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

C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

D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辰深得皇帝赞赏,被称为“国家耳目臣”。他曾奉皇命调查江西安福的百姓告发的谋逆案以及谷庶人图谋不轨案。

B郑辰对有问题的官员处置严厉。担任山西按察使时,他对贪官严惩不贷,奉命前往地方考核官员,上奏罢去全部失职官吏。

C郑辰对官员的要求近于苛刻无情。云南布政使周璟在妻子死后续娶,本来是人之常情,但郑辰却弹劾他有伤风化,让他丢了官。

D郑辰为人重义轻财,不计嫌怨。虽与同僚发生过言语冲突,但在同僚死后,仍为其治丧,并出资送其妻儿返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

(2)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虚词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由山上五六里

A而又不随

B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与四人拥火

D余之力尚足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为其然也

D何可胜道也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