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最充满活力的黄金...

阅读下面的文,完成后面题。

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最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从而在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这使得那个时代的人无论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无一不是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阳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强国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现了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中,有一半多的伟人属于那个伟大的时代,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那个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而且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宫,最终实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文艺作品林林总总,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觞,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象;有《论语》《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庄子》的想象丰富、奇气袭人;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研箴析理。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绚烂多彩,金玉精琢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边磬编钟,宫殿廓城,髹漆彩绘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科学技术可谓灿烂辉煌,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绝对遥遥领先于世界;当时的争霸战已经是车步兵联合作战,水陆军协同争先的大规模战争,在战争中诞生了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伟大的军事家,他们的集古代兵家大成之作,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产生着巨大影响。

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创造的精神,并没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渐行渐远,依然博大精深,风采依旧。梳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风云变幻及国家强弱兴衰之演变轨迹,窥探中国文化原生代的恢宏博大与灿烂辉煌,再现当年诸子百家和侠客名士的神采风流,以求我们在新的民族竞争面前,在国家民族的转型期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 摘编自安然《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

1.下列各项中,对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剧烈变化、社会大转型、充满活力、促人奋进的时代。

B是讲究谋略、实力竞争、国强民富的时代。

C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原生代,是个性张扬、伟人多产、文化灿烂的时代。

D是政治变革活跃、教育不断进步发展、科技成就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时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是个讲究谋略的阳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

B时势造英雄,正是那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的春秋战国时代造就了一大批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

C在春秋战国时代,几乎所有的基本领域都创造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这些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也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代表。

D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作品丰富,风格多样,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源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艺术上的成就更是繁盛,青铜器制作、金玉雕琢、篆刻艺术、乐器制作、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光彩夺目的成就。

B.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其体现的精神没有因为经历了两千多年就逐渐消退,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启示。

C.因为教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所以春秋战国时代的教育最终实现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

D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一大批伟大的军事家,他们编写的军事理论著作对后世军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B 2.A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项,“强国富民”表述不正确,原文是“强国富民为本”。所以选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A项,“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 不是“阳谋时代”的特征,是“本色人生时代”的特征。所以选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项,“因为教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所以春秋战国时代的教育最终实现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因果倒置。所以选C。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都想创造自己的人生辉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品味“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快意。那么人生成功的关键究竟在于什么呢?

有人说在于奋发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气;

有人说在于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

有人说在于披荆斩棘、舍身取义的勇气;

有人说在于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

对此,你一定有所体验,有所见闻,有所思考……请就以上说法中的一点或几点,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小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和“稀”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写人情之难言       人情:人的情感。

B.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  有司:官吏的通称。

C.以歌咏大宋之功德     歌咏:歌颂、颂扬。

D.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穷人:生活穷苦的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兴于怨刺,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得璧,传之美人,戏弄臣

B.穷者而后工也                     郦元之所见闻,与余同

C.不得奋见事业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

D.吾于圣俞诗论详矣                世言晋王将终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梅圣俞“穷”的原因的一组是(     )

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大多出于困厄之士的笔下,他们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就把内心郁积的忧愁感慨转化为诗兴,写出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

B.梅圣俞孩童时就已使长辈惊异于他的诗歌才华,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写的文章简古纯正,但他不愿意随便向世人表白,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歌,感叹已经二百年没有这样的杰作,这话从侧面印证了梅圣俞诗歌的工巧。

D.文章没有把论述梅圣俞的诗歌艺术当作主要内容,而是借诗序的形式,表达了对梅圣俞虽才智超群却未能“得用于朝廷”的惋惜和悲叹。

5.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3)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美国人尼古拉斯•卡尔写了一本书叫《浅薄》。他提出了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同时,是否也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卡尔认为,互联 网虽带来了不胜枚举的好处,但也带来了碎片化的问题。超级链接鼓励我们在一系列文章之间跳来跳去,导致精力的分散。我们在网页上的每一次点击,都标志着专 注思想的一次中断,是注意力的一次瓦解。互联网让我们变得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而我们正在丧失的是专注能力、深思能力和反省能力。

卡尔在书里引用了一些大脑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人的大脑是高度可塑的。长期碎片化方式接收信息,会改变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我们 正变得更加容易接受支离破碎的“非线性”阅读浏览方式,这一方面是人们应对信息过载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也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在悄悄变化的直接依据。

卡尔的观点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但难道互联网式的阅读就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吗?

首先,互联网从总体上提升了大多数人的阅读时间。以前很多不会用来阅读的时间被充分利用了起来。很多人正是在开始频繁使用微信后,每天花在阅读文字上的时间才成倍增加。

同时,互联网式的碎片化阅读,让随时阅读成为了可能和习惯。以我个人的经验,越是大部头的书籍,如果有电子书的辅助越有可能读完。比如我前段时间看的《三体》和《失控》,正是利用出差、坐车时的碎片时间,才把它看完的。

伴随纸质书籍阅读的有可能是浅层思考,而电子化阅读也有可能促发深度思考。我觉得比较合理的方式是“碎片化阅读,体系化思考”,也就是从被动的、漫无目的的阅读,转化为有框架、有体系、主动性的阅读。

而且,当我们的阅读具有一定的目标性的时候,互联网式的非线性阅读就能体现出比纸质书籍这种线性阅读更大的好处。当需要对某一个点进行深度研究时,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式和可拓展性,让阅读走得更远更深入。比如看《浅薄》这本书,我们在看之前可以先去网上查一下其他阅读者对书的评价,了解到作者主要的观点并判断其相对于自己的可读性,在读完之后还可以去查看书里所提到观点的相关文章,去看看作者的博客,也可以进入专门的讨论区间和其他的读者进行交流,这些都能加强阅读的深度。

(取材于付伟的《拯救阅读》,有删改)

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互联网式的阅读,导致人们丧失了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B.美国人卡尔认为互联网让人的专注、深思和反省能力正在丧失。

C.通过研究大脑结构,卡尔进一步证实了人的大脑是高度可塑的。

D.长期碎片化方式接收信息,改变了大脑的神经系统和思维方式。

E.我们在享受互联网时,也要警惕互联网带来的精力分散等问题。

2.作者认为互联网式阅读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请分条概括。

3.下列材料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请加以解释。结合上文的相关理论,请你给小学生的网络阅读提一条建议

多家研究机构联合主办的首份“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显示,有46.7%的小学生把“看书、看报、看期刊”作为自己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