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这两句话实在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这两句话实在难回答得很,我们若是不能回答这两句话,糊糊涂涂过了一生,岂不是太无意思吗?自古以来,说明这个道理的人也算不少,大概有数种:第一是宗教家,像那佛教家说:世界本来是个幻象,人生本来无生;“真如”①本性为“无明”②所迷,才现出一切生灭幻象;一旦“无明”灭,一切生灭幻象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世界,还有什么人生呢?又像那耶稣教说:人类本是上帝用土造成的,死后仍旧变为泥土;那生在世上信从上帝的,灵魂升天;不信上帝的,便魂归地狱,永无超生的希望。第二是哲学家,像那孔、孟一流人物,专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大道德家、大政治家,为人生最大的目的。又像那老、庄的意见,以为万事万物都应当顺应自然;人生知足,便可常乐,万万不可强求。又像那墨翟主张牺牲自己,利益他人为人生义务。又像那杨朱主张尊重自己的意志,不必对他人讲什么道德。又像那德国人尼采也是主张尊重个人的意志,发挥个人的天才,成为一个大艺术家、大事业家,被叫作寻常人以上的“超人”,才算是人生目的;什么仁义道德,都是骗人的说法。第三是科学家,科学家说人类也是自然界一种物质,没有什么灵魂;生存的时候,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死后物质分散,另变一种作用,没有联续的记忆和知觉。

这些人所说的道理,各个不同。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应该怎样呢?我想佛教家所说的话,未免太迂阔。个人的生灭,虽然是幻象,世界人生之全体,能说不是真实存在吗?人生“真如”性中,何以忽然有“无明”呢?既然有了“无明”,众生的 “无明”,何以忽然都能灭尽呢?“无明”既然不灭,一切生灭现象,何以能免呢?一切生灭现象既不能免,吾人人生在世,便要想想究竟为的什么,应该怎样才是。耶教所说,更是凭空捏造,不能证实的了。上帝能造人类,上帝是何物所造呢?上帝有无,既不能证实;那耶教的人生观,便完全不足相信了。孔、孟所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算是人生一种行为和事业,不能包括人生全体的真义。吾人若是专门牺牲自己,利益他人,乃是为他人而生,不是为自己而生,决非个人生存的根本理由。墨子的思想,也未免太偏了。杨朱和尼采的主张,虽然说破了人生的真相,但照此极端做去,这组织复杂的文明社会,又如何行得过去呢?人生一世,安命知足,事事听其自然,不去强求,自然是快活得很。但是这种快活的幸福,高等动物反不如下等动物,文明社会反不如野蛮社会;我们中国人受了老、庄的教训,所以退化到这等地步。科学家说人死没有灵魂,生时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这几句话倒难以驳他。但是我们个人虽是必死的,全民族是不容易死的。全人类更是不容易死的了。全民族全人类所创的文明事业,留在世界上,写在历史上,传到后代。这不是我们死后联续的记忆和知觉吗?

照这样看起来,我们现在时代的人所见人生真义,可以明白了。我敢说道:“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摘自陈独秀《人生的真义》,有删改

[] ①真如:佛教术语,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②无明:“烦恼”之别称,指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状态。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思考人生的真义,不能糊糊涂涂地虚度一生。

B.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人对人生真义的看法各不相同。

C.所有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都没有准确回答人生真义。

D.人生要造成幸福,享受幸福,传递后人以至延续无穷。

2.下列对各家观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佛教家认为世界和人生都是虚幻的,人的生灭只是“真如”本性为“无明”所迷产生的幻象。

B.孔、孟认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的真义,人要为自己而生,更应为他人而生。

C.尼采主张人不应受道德的约束,应尊重自我意志,发挥个人的才能,努力使自己成为“超人”。

D.科学家将人类视作一种物质,生死只是物质形态变化,苦乐善恶都由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

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宗教家认为世界是个幻象,人生生灭无常。应顺从上帝。作者不赞同这一观点,认为这话太迂阔。

B.相比较孔孟、老庄、墨子、杨朱、尼采,作者对老庄、杨朱和尼采的否定明显超过对孔孟与墨子。

C.科学家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物质,没有灵魂,既没有上帝,也没有来世,因而也不存在人生真义。

D.作者分析了宗教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人生的看法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归纳出自己的观点。

 

1.D 2.B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A.C两项从否定的角度概括,角度不当;B项是论题。这三项都没有揭示作者的观点,因而不是文章的主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B项比对范围即可,原文“孔、孟所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算是人生一种行为和事业,不能包括人生全体的真义”,不能包括“真义”,选项扩大范围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一篇散文中写道:“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我在,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也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更是一种生命的价值。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仔细观察下边这幅图,然后完成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注:图中文字为“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1)请根据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给“不良习惯”下个定义。(不超过40字

(2)用一句话揭示图画的给人的人生启示(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阅读经典,必须讲究读书方法,把好内容关。首先,要重视               。古人有言,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               。也就是说,读书前应明了目录,通过目录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选择地读书。其次,            。邓小平同志说,学马列要精。这个“精”主要是指精读原著、精读经典著作。通识著作则要泛读,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

④《诗经》是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

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

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④①⑥⑤③

C.①⑥②⑤③④   D.③④①⑤②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且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和谐包括不同的意义,它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它有着悠长的历史积淀,是人类关照外在宇宙与内在心灵结出的硕果。

B.与2014年相比,2015年国际形势变得更为复杂,一些国家与他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难以捉摸。

C.在大城市中,很多白领因为工作压力的增大,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问题,但是却讳疾忌医。

D.在语文课堂上,身为老师的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在文本的解读与探究中感受大家的思想,分享大家的情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