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夜① 杜甫 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岭猿霜外宿,...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杜甫

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烟尘绕阊阖,白首壮心违。

【注】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②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陡峭的两岸,强劲的寒风,猿猴在野外哀鸣,大江上鸟儿孤独地飞着,浓黑如漆的夜晚,烛影更显微小。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冷、孤寂的氛围,为下面四句的抒情做了铺垫。 2. ①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年老孤愁的凄冷心境;“独坐”表现了漂泊无依的孤独凄凉,“白首”是诗人年老无成的悲叹; ②忧国伤时之叹:烟尘环绕着京城,时局动乱; ③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握剑悲歌,虽有济世之“壮心”,但难以施展。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先从诗歌前两联“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中的主要景物,例如,江岸、风、烛光、猿猴、霜、鸟等,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然后再根据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一般性作用,结合着后两联内容,从铺垫角度作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描绘诗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既要忠于原诗又要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再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即可,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胧迷离等,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本题在描绘景色时,要根据前两联中的主要景物特点,大胆联想,描绘出其画面。 2.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可根据“三看三抓法”分析作答。由诗歌注释1可得出诗人对国家的担忧;然后再根据对诗歌内容及主旨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独坐”“白首”“壮心违”等从诗人的孤独凄凉、对时光的感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例如,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惜别、热爱自然、归隐田园、关心民间疾苦、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例如本题就可根据标题“夜”、注释1和关键词“独坐”“白首”“壮心违”分析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孙德昭,盐州五原人也。其父惟最,有材略。黄巢陷长安,惟最率其乡里子弟,得义兵千人,南攻巢于咸阳,兴平州将壮其所为,益以州兵二千。与破贼功,拜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乱京师,僖宗兴元,惟最率兵击贼。累迁鄜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是时,京师乱,民皆赖以为保。

  德昭以父任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昭宗,幽之东宫。宰相崔胤谋反正①,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天复元年正月,未旦,季述将朝,德昭伏甲士道旁,邀其舆斩之,承诲等分索余党皆尽。昭宗闻外喧哗,大恐。德昭驰至,扣门曰:“季述诛矣,皇帝当反正!”何皇后呼曰:“汝可进逆首!”德昭掷其首入。已而承诲等悉取馀党首以献,昭宗信之。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图形凌烟阁,俱留京师,号“三使相”,恩宠无比。

  是时,崔胤方欲诛唐宦官,外交梁以为恃,而宦官亦倚李茂贞为捍蔽,梁、岐交争。冬十月,宦者韩全诲劫昭宗凤翔,承诲、从实皆从,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以龙凤剑、斗鸡纱遗之。太祖至华州,德昭以军礼迎谒道旁。太祖至京师,表同州留后,将行,京师民复请留,遂为两街制置使。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昭宗东迁,拜左威卫上将军,以疾免。太祖即位,以乌银带、袍、、名马赐之。疾少间,以为左卫大将军。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军以卒。承诲、从实至凤翔,与宦者俱见杀。

(节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一》)

【注】①反正:复归正道,此指帝王复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B.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C.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D.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宫。

B.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比如朝笏、象笏等。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C.在古代,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比如“宠幸”“临幸”“妇女无所幸”;君主驾临某地,也叫“幸”,如本文中的“幸兴元”“幸凤翔”,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

D.朔,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既望,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德昭为人刚毅正直。在昭宗被刘季述废掉并幽禁起来后,孙德昭为了大义,接受了崔胤的意见,参与了实施解救昭宗的计划。

B.孙德昭强悍勇武。在截杀刘季述的时候,孙德昭带领士兵埋伏在刘季述上朝的路上,拦击他的马车并杀了他;后来孙德昭又骑马冲到昭宗处,请昭宗出来复位。

C.孙德昭父子都深受百姓爱戴。当年惟最曾因京师百姓的挽留,终未能到地方去赴任;后来孙德昭将要去同州赴任时,也因被百姓挽留而未能成行。且父子俩都因此被任命为两街制置使。

D.孙德昭甚得恩宠,且得善终。他不仅因解救昭宗有功,被绘制了图像挂在凌烟阁,享受无上荣宠,而且又因他当初结交梁太祖,从而得到梁朝两任国君的重用,最后死在任上,得以善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

2)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话语中国的自我塑造与出场

建构中国话语,其终极目标在于“话语中国”的出场。 所谓话语中国,指的是由话语塑造的“中国形象”,或者说,隐匿在话语中的“中国图像”。话语中国是相对于地理中国、经济中国、政治中国而言的, 它所象征的是当代中国的世界意义,是标识中国“身份自我”的文化符号。

话语中国依赖中国话语塑造自己、成就自己,为自己的合法性提供辩护和论证。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大都不是用双脚丈量出来的,也不是用眼睛观察得来的,而是由西方话语塑造的。最新的调查显示,当代国际受众借助于西方媒体了解中国的信息获取率高达68%,仅有22%的受众从中国媒体了解中国。这表明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主要源于“他塑”而非“自塑”,中国失去了自我显现的能力。西方话语描绘的“中国图像”从材料的选择到叙事的结构,从分析的框架到思维的逻辑,从概念的选取到观点的安排,无不充斥着西方观念、标准和立场。以空间性代替了历史时间上的深度,以平面性代替了立体性,以想象和臆测代替了细致的考察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了一个 “被拼凑”的虚拟形象。这都已经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巨大障碍,

话语中国是一个宏大的建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客观地说,作为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无与伦比的大国,离开了“中国话语”的中介,要准确地勾勒出“中国形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西方话语塑造的中国形象,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性”的缺席和“西方性”的附着。

话语中国的出场,构成当代中国“最硬”的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硬的“软实力”其实更为根本。当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中国话语就能够左右主导世界性问题的讨论,能够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给出中国的方案。事实上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发展优势必然会走向话语优势,各国在世界性问题的讨论中将会越来越注意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在解决人类共同性问题的过程中将会越来越关注来自中国的建议,在破解世界性发展难题的困境中将会越来越尊重中国给出的方案。

话语中国的出场,意味着我们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独立、自强与自信。一个民族国家对“自我”身份的体认,主要是通过其独特的话语塑造的“民族形象”,这才是象征“我是谁”的身份密码。一个缺乏话语支撑的国家充其量只是一个“失魂落魄”的空心国家。“中国图像”如果不是由中国自身的话语所塑造,那么,这个图像就是模糊的,中国就无法在貌似趋同化的世界大背景下清晰地界定“我是谁”,在与“他者”的比较中就无法坚守“自我”的独特特性。

因此,话语中国的实质性出场,深层意义在于,它是中华民族保持“精神基因”纯正性的关键一招,是中国确立精神自我、界定身份密码的不二选择,是中国立于世界并在道德制高点上赢得世界尊重的重要法宝。客观地说,中国的现代化貌似“很西方”,实际上却“非常中国”,因为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话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现代性。

当然,话语中国的建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许我们的目标仍然在很远处,但至少我们已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1.下列关于“话语中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话语中国,是隐匿在话语中的“中国图像”,也就是由话语塑造的中国形象,它依赖中国话语塑造自己、成就自己。

B.话语中国的建构这个目标或许依然遥远,因为在时间上非一朝一日的事情,在内容上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图像上必然是模糊的。

C.话语中国是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借助中国话语给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全面的中国图像。

D.话语中国是相比较于地理中国、经济中国、政治中国而言,是标志中国身份自我的文化符号,它象征着当代中国的世界意义。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全部都是由西方话语塑造的,主要源于“他塑”,“他塑”的“中国形象”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性”的缺席和“西方性”的附着。

B.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是通过其独特的话语来塑造民族形象,来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内核,话语中国的出场,构成当代中国“最硬”的软实力。

C.话语中国的出场,意味着中国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独立、自强与自信,其意义之一于中华民族保持“精神基因”的纯正性。

D.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大国,如果用西方话语塑造中国形象,就会以空间性代替历史时间上的深度,以平面性代替立体性。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的话语框架,分析范式和思维逻辑,充斥着西方的观念、标准和立场,这种“他塑”式话语模式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巨大障碍。

B.在当代,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主要靠西方媒体获得信息,中国性缺席,导致当代大多国际受众眼中的中国成为一个“被拼凑”的虚拟形象。

C.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基因,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话语,因此我们书写了只属于自己的现代化,从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D.中国若有话语优势,中国在有关世界性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中发出的声音、提议的建议和方案将会得到世界的重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因为停车问题,家住佛山的高先生与邻居向女士,斗了三年,其间甚至大打出手。后来高先生将女士起诉到禅城法院,索赔人民币1元。2015年1月14日,当地法院判决先生胜诉。有网友认为,因停车纠纷打1元官司是浪费资源,也有网友认为即使是一分钱的官司该打的也要打到底!

这则新闻激发你怎样的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真切感悟。

要求:写作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面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标志图案(标志以龙首起笔),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化无处不在,无物不显,像    。隐形的文化,说不出,写不出,画不出。它就蕴藏在事物背后,沉潜在事物深处。犹如诗意之于诗行,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文化以力量的方式存在与显现,这力量像    ,隐蔽地盛开在时间深处,其功能在于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以文化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