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安焘,字厚卿,开封人。幼警悟。年十一,从学里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安焘,厚卿,开封人。幼警悟。年十一,从学里中,羞与群儿伍,闻有老先生聚徒,往师之。先生曰:“汝方为诵数之学,未可从吾游,当群试省题一诗,中选乃置汝。”焘无难色。诗成,出诸生上,由是知名。登第,调蔡州观察推官,至太常丞、主管大名府路机宜文字。用欧阳修荐,为秘阁校理、判吏部南曹、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兼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元丰初,高丽新通使,假焘左谏议大夫往报之。高丽迎劳,馆饩加契丹礼数等,使近臣言:“王遇使者甚敬,出诚心,非若奉契丹苟免边患而已。”焘笑答曰:“ 使 兼直学士院。知审刑院,决剖滞讼五百馀案。因言:“每蔽狱上省,轻重有疑,则必致驳,势既不敌,故法官顾避稽停。请自今以疑狱者,皆得轻论。”从之。元祐二年,进知院事。夏人款塞,乞还侵疆。焘言:“地有非要害者固宜予,然羌情无厌,当使知吾宥过而息兵,不应示以厌兵之意。”哲宗立,复仍前议,二府遂欲并弃熙河。焘固争之,曰:“自灵武而东,皆中国故地。先帝有此武功,今无故弃之,岂不取轻于外夷?”于是但以葭芦等四砦归之。宣仁太后患国用不足,颇裁冗费,宗室奉亦在议中。焘谏曰:“陛下虽痛抑外家,以示至公,然此举不可不深思而熟计。”太后悟,遂止。还洛卒,年七十五。子扶,靖康时为给事中。金人入京师,责取金帛,扶与梅执礼、陈知质、程振皆见杀。

(节选自《宋史·安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B.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C.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D.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名有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或同义或反义,古人尊对卑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

B.第是科举考试及格的第次,如登第、及第、落第、不第;科举时代称考中进士为“登第”,亦称“登科”。

C.推官是官名,唐置推官,掌勘问刑狱;宋代在开封府置左右厅推官,各州与临安府置节度、观察推官,皆掌司法事务。

D.家是古代卿大夫的统治区域,外家泛指有封地的诸侯王或高级地方长官,也指藩属之国,即外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焘幼年聪慧,卓尔不群。十一岁在里中学习时,他不愿与一般孩子为伍,向老先生拜师,按先生要求毫不困难写成一首诗,超出众人。

B.安焘出使高丽,不辱使命。高丽国和大宋建立了外交关系,朝廷暂时任命安焘为左谏议大夫出访高丽国,他能有理有节地应对。

C.安焘决剖滞讼,重视疑案。安焘在刑院任职时,处理了历年积压下来的五百余件疑案,他把存在疑问的案件驳回重审,并主张疑案轻判。

D.安焘洞察时事,珍惜国土。夏人攻击边塞地区,要求还给他们土地,安焘坚持规劝朝廷,要保护好祖宗留下的土地,防止夏人贪得无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地有非要害者固宜予,然羌情无厌,当使知吾宥过而息兵

(2)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1.A 2.D 3.D 4. (1)不重要的土地本来应该给予他们,然而羌人不会满足,应当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宽恕他们的过错才停战的。(“地有非要害者”“厌”“宥”各1分,句意2分。) (2)樊迟没有通晓。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达”“枉”、“错”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可根据句意内容,从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及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可根据动宾关系断句的“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名词作主语或宾语的“朝廷”“帝”;文言标志性词语“久”“哉”“也”等。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断文句通过找谓宾。 2.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D项,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泛指外戚。所以选D。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本题选项D主要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中有关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知识点。 3.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款塞”指外族通好归附。所以选D。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选项D就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4.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译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本题重点词语:“地有非要害者”“厌”“宥”“达”“枉”、“错”。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中定语后置句“地有非要害者”,在翻译时,要按照正常的语序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 安焘字厚卿,是开封人。他年幼就机警聪慧。在11岁时,安焘跟随里中的孩子一起学习,但不愿意和他们玩,听说有一位老先生在家里收徒弟教授知识,就去拜师。先生说:“你刚刚学会背诵的技艺,还不足以跟随我学习,如果要学,就当众试诗一首,你的诗若能选中才收你。”安焘面无难色。诗写成后,他的诗位列其他学生之上,因此安焘出了名。安焘及第后,被朝廷调任到蔡州担任观察推官,最后官至太常丞、主管大名府路的机要文书。因为欧阳修的推荐,朝廷让他担任秘阁校理、判吏部南曹、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兼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元丰初年,大宋国刚刚和高丽国互通使者,朝廷暂时任命安焘为左谏议大夫去访问高丽国。高丽国热情迎接并犒劳使者,住宿和款待的标准比招待契丹使节还要高,并且派身边的大臣对安焘说:“我国大王对待大宋使者很恭敬,确实是出于诚心,不像接待契丹使者是暂且为了免除边患。”安焘笑答道:“尊重中华民族,愿意和大国交往,礼节都应该一样,只是因为很少来往,礼节就格外隆重。朝廷与辽国建立友好关系已经好久了,难道还会在此计较礼节的厚薄吗!”出使回来后,神宗皇帝认为安焘了解外交礼法,便将原来暂时授予的官职授给他,兼当值学士院。安焘在掌管审刑院时,处理评判了历年积压下来的五百余件疑案。安焘于是说:“每次审判的案件向上报送行省,稍微有疑惑的案件,就一定要得到辨正是非,权势不能对抗之时,所以法官有所顾忌躲避拖延办案。请朝廷允许从现在开始疑案都从轻判处。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元祐二年,安焘出任知院事。西夏人诚心归附大宋国,请求还给侵占他们的疆土。安焘答道:“不重要的土地本来应该给予他们,然而羌人的愿望无法满足,应当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宽恕他们的过错才停战的,不应当给他们显示出我大宋国不愿出兵的愿望。”哲宗继位,又依然讨论此事,(中书、枢密)二府都想放弃熙河。安焘则坚持规劝说:“自灵武以东,那都是中国自古就有的土地。先帝拥有这样的武功,如今无故放弃它,岂不是让外族看不起我们吗?”于是朝廷决定只把葭芦等四寨归还给他们。宣仁太后担心国家费用不足,下决心裁撤不必要的开支,宗室人员的供奉也在其中。安焘劝道:“陛下虽忍痛削抑外戚,以显示大公无私,然此举重大,不可不深思熟虑。”太后幡然醒悟,遂止。还洛阳,死于此,年75岁。安焘的儿子安扶,靖康时担任给事中。金人入侵京都时,索要金帛,安扶和梅执礼、陈知质、程振都被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艺术的产业化,指的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与产业的结合,使原本只是由少数人创造,供少数人欣赏的高雅艺术,被面向大众的,与新媒介和市场结合的,进行着大规模生产和复制的文化创意产业所取代。艺术曾被赋予神圣的色彩,成为大写字母A开头的Art。艺术家和诗人是与普通人不一样的人,他们是古代祭司的后裔。到了18世纪的欧洲,艺术被看成是一种区别于工艺的、高雅的活动。艺术是美的,工艺是实用的。通过接纳诗歌、音乐和绘画,并经由音乐延伸到舞蹈,经由绘画延伸到雕塑,形成了现代艺术体系,由此将工匠的制作活动,以及此后的机器生产都排除在外。

这种现象到了20世纪就受到了挑战。覆盖在艺术之上的一层神圣外衣被揭开,艺术不过是一种生产而已。当大规模生产的艺术品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时,艺术就进入到了新的生存环境之中。艺术家原本需要先让所写的内容打动自身,创作出发自心灵的作品,然后才能打动观众。现在,如何打动观众的秘诀似乎已经被揭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者所要做的,只是像配药一样,选取必要的要素,辅以科学配方,观众就必然被逗弄得乐不可支,涕泗满面,伤心欲绝。既然掌握了规律,大规模生产就有了可能。在可以化学合成催笑剂和催泪弹时,让人发笑和掉泪就变成很简单的事了。

当艺术生产成为生产之时,艺术存在的古典形式就遇到了危机。艺术不再是独创的,独一无二的,让接受者感受到艺术家作为个人在劳作,并留下了心灵表现和身体劳作痕迹的东西。相反,艺术是一种设计并生产出来,要刺激作为消费者的观众,并在他们身上产生某种反应的物体。这种刺激,当然是感性的刺激。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感性的洪流,造就了感性的世界。

消费主义带来的另一种倾向,是产业的艺术化。市场竞争对于商品生产来说,所带来的当然是好事。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短缺,商店买不到东西,顾客是被施舍的对象而非被尊重的上帝,持币者没有尊严。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有了价廉物美的商品,有了良好的服务态度,持币者有尊严了,有钱就会有物,卖东西的人要争着用物去换钱。市场改革给人们的好处,人人都能体会到。

只有市场才能带来价廉物美。价廉物美之“美”究竟指什么?本来当然既指质量好,又指外观好看,并且主要指质量好。但当质量普遍得到了提高,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之时,外观就变得特别重要了。于是,在众多的产品中,有炫目的外观,突出的造型,就有更多在竞争中取胜的机会。物美之“美”的含义,在从“好”向“好看”的方向滑动。

市场的巨大力量,促使整个世界都在感性化。美的日用品、美的居室、美的环境,以至美的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外观所包围的世界之中。在这样的世界中,艺术要做什么?美学要做什么?这倒反而成了一个问题。

(摘编自高建平《艺术的定义及其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雅艺术原本只是由少数人创作并提供给少数人欣赏的,与新媒介和市场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则面向大众,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复制,将艺术产业化。

B. 艺术曾被赋予神圣的色彩,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诗人和艺术家是古代祭司的后裔;18世纪的欧洲,艺术被看成一种区别于工艺的高雅活动。

C. 工艺是实用的,现代艺术体系形成之后,工匠的制作活动和此后的机器生产都被排除在艺术活动之外,这种现象到了20世纪就受到了挑战。

D. 艺术不过是一种生产,它身上的神圣色彩被抹去后,就进入到了新的生存环境之中,使大规模生产的艺术品能带给人美的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艺术产业化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者像配药一样,选取必要的要素,辅以科学配方,让人发笑和掉泪就变成很简单的事。

B. 当艺术生产成为生产之时,由此产生的艺术刺激了作为消费者的感性的观众,形成了感性的洪流,造就了感性的文化创意产业。

C.市场改革给人们带来了好处:由于市场竞争,不像计划经济时代,顾客是被施舍的对象,作为持币者的顾客有了尊严,卖家争着用物去换钱。

D.价廉物美,只有市场才能带来,在普遍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物美价廉之“美”更重要的是指外观之美,美的含义在向“好看”的方向伸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艺术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接纳诗歌、音乐和绘画,并经由音乐和绘画分别延伸到舞蹈和雕塑的过程,因而雕塑属于现代艺术,它是美的。

B. 艺术家要想打动观众,他原本需要创作出发自心灵的作品打动自身,现如今艺术家怎样打动观众的秘诀其实已经被揭示。

C.古典形式的艺术,是让接受者感受到艺术家作为个人在劳作,并留下心灵表现和身体劳作痕迹的东西,它是独创的,独一无二的。

D.日用品、居室和环境乃至世界的美,都体现在外观上;作者认为在这样的世界中,艺术和美学要做的就是让整个世界都在感性化。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8月,西安高新一中的12位学生,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这些学生花了半年时间,模拟政协委员进行实地调研,撰写了《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的提案》。“调研中,我常常忘记了自己的模拟身份,像一位真正的政协委员一般,努力扛起自己的担当与责任。”西安高新一中学生张亦凡说。

在全国两会现场,西安市政协副主席王元委员告诉记者:“几名同学的提案选题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生活,在全面放开二孩的背景下,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提出的建议也具体可行,操作性很强”;“我已经把西安高新一中几名学生娃的提案交给大会提案委员会了”;“在这份提案上,特别标注调研成果来自这群学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最近,一部名为《低头人生》的动画短片在网络上爆红。短片以手机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夸张重现了手机在人们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下面这幅图片来自短片的片头。

满分5 manfen5.com

 

请为这幅图配诗或配文。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60 字。(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用平实简洁的语言为这段文字进行总结,不超过30个字。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啊”。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总结: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                                                   。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不过,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仔细推算,中国有灯笼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

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声母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

A.①④⑥⑤②③    B.①⑥③⑤②④

C.③⑤⑥①②④    D.③⑥①⑤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