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记懒人 老 舍 一间小屋,墙角长着些兔儿草,床上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记懒人

一间小屋,墙角长着些兔儿草,床上卧着懒人。他姓什么?或者因为懒得说,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大家只呼他为懒人,他也懒得否认。

幸而懒人有个弱点,不然我便无法与他来往;他的弱点是喜欢喝一盅。三杯下去,他能暂时的破戒——和我说话。我还能舍不得几瓶酒么?所以我成了他的好友。

他的话极其天真,因为他的脑子是懒于搜集任何书籍上的与旁人制造的话的。他没有常识,因此他不讨厌。他确是个宝贝,在这可厌的社会中。

据他说,他是自幼便很懒的。懒人的妈妈怀了他一年半,因为她懒得生产。他的生日,没人晓得;妈妈是第一个忘记了它,他自然想不起问。他的妈妈后来也死了,他不记得怎样将她埋葬。可是,他还记得妈妈的面貌。妈妈,虽在懒人的心中,也难免被想念着;懒人借着酒力叹了一口十年未曾叹过的气;泪是终于懒得落的。

他入过学。懒得记忆一切,可是他不能忘记许多小四方块的字,因为学校里的人,自校长至学生,没有一个不象活猴儿,终日跳动;所以他不能不去看那些小四方块,以得些安慰。最可怕的记忆便是“学生”。他记得“学生”——一群推他打他挤他踢他骂他笑他的活猴子。他是一块木头。被猴子们向四边推滚。他似乎也毕过业,但是懒得去领文凭。“老子的心中到底有个‘无为’萦绕着,我连个针尖大的理想也没有。”他已饮了半瓶白酒,闭着眼说。

我决定了下次再来,须带白兰地;普通的白酒还不够打开他的说话机关的。

白兰地得着了空前的胜利,他坐起来了!我的惊异就好似看见了死人复活。我要盘问他了。

“朋友,在过去的经验中,你可曾不懒过一回没有呢?”

过了好久,他点了点头,又喝下一杯酒,慢慢地说:

“有过一次。许久许久以前的事了。设若我今年是四十岁,那必是我二十来岁的事了。”

他的眼合成一道缝,好象看着心中正在构成着的一张图画。然后自己念道:“想起来了!”

“一株海棠树,”他大概是形容他心里那张画,“第一次见着她,便是在海棠树下。开满了花,象蓝天下的一大团雪,围着金黄的蜜蜂。我与她便躺在树下,脸朝着海棠花,时时有小鸟踏下些花片,象些雪花,落在我们的脸上。记得那是最快活的一天:听着蜂声,闭着眼用脸承接着花片,花荫下见不着阳光,可是春气吹拂着全身,安适而温暖。我们俩就象埋在春光中的一对爱人,最好能永远不动,直到宇宙崩毁的时候。她是我理想中的人儿。她能领略花木样的恋爱;蜜蜂的嗡嗡使我半睡半醒,半死半生;在生死之间我得到完全的恬静与快乐。这个快乐是一睁开眼便会失去的。

他停顿了一会儿,又喝了半杯酒。他的话来得流畅轻快了:“海棠花开残,她不见了。大概是回了家,大概是。我自然懒得去打听,更提不到去找她。想她的时候,我便在海棠树下静卧一天。第二年花开的时候,她没有来,花一点也不似去年那么美了,蜂声更讨厌。”

这回他是对着瓶口灌了一气。

“又看见她了,已长成了个大姑娘。但是,但是,”他的眼似乎不得力的眨了几下,微微有点发湿,“她变了。她一来到,我便觉出她太活泼了。她的话也很多,几乎不给我留个追想旧时她怎样静美的机会了。到了晚间,她偷偷的约我在海棠树下相见。我不该赴约,可是我去了。她接连说我怎么还这么懒,我始终没开口,她落了泪,走开。我便在海棠下睡了一夜,懒得再动。她又走了。不久听说她出嫁了。不久,听说她被丈夫给虐待死了。懒是不利于爱情的。但是,她,她因不懒而丧了一朵花似的生命!假如我听她的话改为勤谨,也许能保全了她,可也许丧掉我的命。假如她始终不改懒的习惯,也许我们到现在还是同卧在海棠花下,虽然未必是活着,可是同卧在一处便是活着,永远的活着。只有成双作对才算爱,爱不会死!”

“到如今你还想念着她?”我问。

“哼,那就是那次破了懒戒的惩罚!一次不懒,终身受罪;我还不算个最懒的人。”他又卧在床上。我将酒瓶挪开。他又说了话:“假如我死去——虽然很懒得死——请把我埋在海棠花下,不必费事买棺材。我懒得理想,可是既提起这件事,我似乎应当永远卧在海棠花下——受着永远的惩罚!”

过了些日子,我果然将他埋葬了。在上边临时种了一株海棠;有海棠树的人家没有允许我埋人的。

载于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益世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懒人的母亲也很懒。她不记得懒人的生日,也不重视对懒人的教育。懒人对此耿耿于怀,对母亲的丧葬敷衍了事。

B有关学校的记忆对于懒人来说是可怕的。所有人都像蹦跳的活猴子一样欺负他,这使他“连个针尖大的理想也没有”。

C小说中的酒起到了勾连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酒可以使懒人暂时振奋精神追忆往事,也折射出懒人真性情的一面。

D懒人说自己死后葬在海棠花下是一种“惩罚”,既是对夭折爱情的沉痛反思,也是对懒的人生哲学的深刻体悟。

E小说中的“我”作为懒人的朋友,给懒人的生活带来了亮色和慰藉,“我”的勤快务实也对懒人的形象起到鲜明的反衬作用。

2.画线的语句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懒人的“懒”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

4.文中的“我”认为懒人“确是个宝贝,在这可厌的社会中”,你怎样理解懒人的“懒”?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D3分,C2分,A1分。 2.答:①渲染了一种和谐静谧、甜蜜美好的氛围,突出了懒人所追求的“花木样的恋爱”的境界。②与后文“她”“因不懒而丧了一朵花似的生命”相呼应,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味,深化了小说的主旨。③突出懒人内心世界丰富温柔的一面,丰富了懒人的形象及其“懒”的人生哲学的内涵。(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满分。) 3.答:①懒于打点住处。②懒于与人交往言谈。③懒于获取常识。④懒于经营亲情。⑤懒于接受学校教育。⑥追求“花木样的恋爱”。⑦懒于理想。⑧懒于记事。(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满分) 4.答:他的“懒”是对世俗的排斥。他对世俗的评价、世俗的语言、世俗的常识甚至世俗的生活,都显得漠不关心。他的“懒”又非无情无义。对母亲的想念,对爱情经历的细致回忆,对死后安葬处的交代,都是他真情的流露。他的“懒”是对一种静美境界的追求。讨厌学校里活猴子似的嘈杂,从静默的小方块字中寻求安慰,在与恋人同卧于美丽的海棠树下时感受到完全的恬静与快乐,都透出一种纯净的静美。他的“懒”是对崇尚忙碌的世俗生活的否定。世俗因为有常识而“讨厌”,因为见不得木讷而戏弄懒人,因为不能忍受静默而离开恋人,都折射出因忙碌而丑恶悲凉的一面。懒人的“懒”显得极端而荒诞,但饱含着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忙忙碌碌直到去世,是否就是符合人生本真的状态?(认为作者对懒人及其“懒”持讽刺和批判态度,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内容、人物形象、情节、主题、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选项的表述是否正确。A项,“不重视对懒人的教育”“敷衍了事”不明显,“耿耿于怀”于文无据;B项,“可怕的”“所有人”不准确,因果关系也不成立;E项,“给懒人的生活带来了亮色和慰藉”不明显,“勤快务实”无中生有,“反衬”不准确。所以选DC。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在小说阅读命题中,多项选择题的设置往往有一些陷阱,分析时,一定要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从内容、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等角度来仔细分析选项是否正确。例如,看似合理的前因后果,实际上是断章取义,只有通读全文,才能看出其破绽。还有的在人物形象、情节、叙述角度等方面设置一些令考生容易判断失误的题目,解答此类题,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判断。例如本题选项A“敷衍了事” “耿耿于怀”从表述上来看,貌似没问题,但只要仔细体会文本内容便可看出“敷衍了事”在文中是不明显的,而“耿耿于怀”在文中是缺乏依据的。 2.此题考查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可根据景物描写的一般性作用,结合着画线语句内容分析作答。读后可知,画线语句描写出了优美静谧的氛围,烘托出了“懒人”内心的世界及追求;从后文对“她”的悲催命运的内容来看,此处的描写还起到了相呼应的作用,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常见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二、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三、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还可以为下文发展做铺垫四、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五、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例如本题就应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从景物描写渲染的氛围、烘托作用、结构作用及深化主旨等方面组织答案。 3.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人物在小说中的言行举止等描写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概括作答。例如,第一段“一间小屋,墙角长着些兔儿草”就表现出了懒人懒于打点住处的形象,以此类推,再从懒于与人交往言谈、懒于获取常识、懒于经营亲情、懒于接受学校教育、追求“花木样的恋爱”、懒于理想、懒于记事等方面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例如这篇小说,对于懒人的刻画,既有描写,也有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答题时,不需要具体分析,只需要根据语句内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即可。 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个性化阅读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应先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概述出懒人在小说中懒的具体表现,然后再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着懒人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主题,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角度阐释自己对懒人懒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个性化阅读题和写作意图的探究题,要紧扣文题要求,也要尊重文本,在文本中寻找依据。探究性阅读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切不可对文本只作粗略肤浅的浏览,就乱作分析,乱下判断,而犯误解文意的方向性错误。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应当得到尊重。强调个性决不是不要文本,不要原则,无根据的乱发意见不是探究的要求。注重事理,讲求规律。探究应建立在对事理的尊重,对规律的肯定的前提下。文本往往是客观事实的浓缩,它表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之所以要探究,是因为对事实规律的认知可能有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有时需要从不同角度作辩证的认知。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语句,把握住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小说来讲,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的褒贬,是理解好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基础。所以要搞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通过这个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例如这道题,就应结合着懒人的形象,从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探究社会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用是       ”。

(2)在《离骚》中,屈原愤恨地斥责世俗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投机取巧,违背规矩、恣意妄为的行径的句子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主客饮酒作歌,唱出了“                     ”,又唱出了心里想得很远,却依然眺望不到思慕之人的心情。

(4)《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                       ”两句表明自己身处衣着光鲜亮丽的同学之中,内心却毫无艳羡之意。

(5)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运用上下对举的表达方式,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之高及“回川”之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

江上

[宋]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注]①此诗是王安石晚年寓居金陵钟山所作。

1.赏析诗中“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两句

2.这首诗最后两句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都于寻常景物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请比较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安焘,厚卿,开封人。幼警悟。年十一,从学里中,羞与群儿伍,闻有老先生聚徒,往师之。先生曰:“汝方为诵数之学,未可从吾游,当群试省题一诗,中选乃置汝。”焘无难色。诗成,出诸生上,由是知名。登第,调蔡州观察推官,至太常丞、主管大名府路机宜文字。用欧阳修荐,为秘阁校理、判吏部南曹、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兼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元丰初,高丽新通使,假焘左谏议大夫往报之。高丽迎劳,馆饩加契丹礼数等,使近臣言:“王遇使者甚敬,出诚心,非若奉契丹苟免边患而已。”焘笑答曰:“ 使 兼直学士院。知审刑院,决剖滞讼五百馀案。因言:“每蔽狱上省,轻重有疑,则必致驳,势既不敌,故法官顾避稽停。请自今以疑狱者,皆得轻论。”从之。元祐二年,进知院事。夏人款塞,乞还侵疆。焘言:“地有非要害者固宜予,然羌情无厌,当使知吾宥过而息兵,不应示以厌兵之意。”哲宗立,复仍前议,二府遂欲并弃熙河。焘固争之,曰:“自灵武而东,皆中国故地。先帝有此武功,今无故弃之,岂不取轻于外夷?”于是但以葭芦等四砦归之。宣仁太后患国用不足,颇裁冗费,宗室奉亦在议中。焘谏曰:“陛下虽痛抑外家,以示至公,然此举不可不深思而熟计。”太后悟,遂止。还洛卒,年七十五。子扶,靖康时为给事中。金人入京师,责取金帛,扶与梅执礼、陈知质、程振皆见杀。

(节选自《宋史·安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B.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C.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D.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名有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或同义或反义,古人尊对卑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

B.第是科举考试及格的第次,如登第、及第、落第、不第;科举时代称考中进士为“登第”,亦称“登科”。

C.推官是官名,唐置推官,掌勘问刑狱;宋代在开封府置左右厅推官,各州与临安府置节度、观察推官,皆掌司法事务。

D.家是古代卿大夫的统治区域,外家泛指有封地的诸侯王或高级地方长官,也指藩属之国,即外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焘幼年聪慧,卓尔不群。十一岁在里中学习时,他不愿与一般孩子为伍,向老先生拜师,按先生要求毫不困难写成一首诗,超出众人。

B.安焘出使高丽,不辱使命。高丽国和大宋建立了外交关系,朝廷暂时任命安焘为左谏议大夫出访高丽国,他能有理有节地应对。

C.安焘决剖滞讼,重视疑案。安焘在刑院任职时,处理了历年积压下来的五百余件疑案,他把存在疑问的案件驳回重审,并主张疑案轻判。

D.安焘洞察时事,珍惜国土。夏人攻击边塞地区,要求还给他们土地,安焘坚持规劝朝廷,要保护好祖宗留下的土地,防止夏人贪得无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地有非要害者固宜予,然羌情无厌,当使知吾宥过而息兵

(2)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艺术的产业化,指的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与产业的结合,使原本只是由少数人创造,供少数人欣赏的高雅艺术,被面向大众的,与新媒介和市场结合的,进行着大规模生产和复制的文化创意产业所取代。艺术曾被赋予神圣的色彩,成为大写字母A开头的Art。艺术家和诗人是与普通人不一样的人,他们是古代祭司的后裔。到了18世纪的欧洲,艺术被看成是一种区别于工艺的、高雅的活动。艺术是美的,工艺是实用的。通过接纳诗歌、音乐和绘画,并经由音乐延伸到舞蹈,经由绘画延伸到雕塑,形成了现代艺术体系,由此将工匠的制作活动,以及此后的机器生产都排除在外。

这种现象到了20世纪就受到了挑战。覆盖在艺术之上的一层神圣外衣被揭开,艺术不过是一种生产而已。当大规模生产的艺术品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时,艺术就进入到了新的生存环境之中。艺术家原本需要先让所写的内容打动自身,创作出发自心灵的作品,然后才能打动观众。现在,如何打动观众的秘诀似乎已经被揭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者所要做的,只是像配药一样,选取必要的要素,辅以科学配方,观众就必然被逗弄得乐不可支,涕泗满面,伤心欲绝。既然掌握了规律,大规模生产就有了可能。在可以化学合成催笑剂和催泪弹时,让人发笑和掉泪就变成很简单的事了。

当艺术生产成为生产之时,艺术存在的古典形式就遇到了危机。艺术不再是独创的,独一无二的,让接受者感受到艺术家作为个人在劳作,并留下了心灵表现和身体劳作痕迹的东西。相反,艺术是一种设计并生产出来,要刺激作为消费者的观众,并在他们身上产生某种反应的物体。这种刺激,当然是感性的刺激。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感性的洪流,造就了感性的世界。

消费主义带来的另一种倾向,是产业的艺术化。市场竞争对于商品生产来说,所带来的当然是好事。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短缺,商店买不到东西,顾客是被施舍的对象而非被尊重的上帝,持币者没有尊严。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有了价廉物美的商品,有了良好的服务态度,持币者有尊严了,有钱就会有物,卖东西的人要争着用物去换钱。市场改革给人们的好处,人人都能体会到。

只有市场才能带来价廉物美。价廉物美之“美”究竟指什么?本来当然既指质量好,又指外观好看,并且主要指质量好。但当质量普遍得到了提高,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之时,外观就变得特别重要了。于是,在众多的产品中,有炫目的外观,突出的造型,就有更多在竞争中取胜的机会。物美之“美”的含义,在从“好”向“好看”的方向滑动。

市场的巨大力量,促使整个世界都在感性化。美的日用品、美的居室、美的环境,以至美的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外观所包围的世界之中。在这样的世界中,艺术要做什么?美学要做什么?这倒反而成了一个问题。

(摘编自高建平《艺术的定义及其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雅艺术原本只是由少数人创作并提供给少数人欣赏的,与新媒介和市场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则面向大众,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复制,将艺术产业化。

B. 艺术曾被赋予神圣的色彩,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诗人和艺术家是古代祭司的后裔;18世纪的欧洲,艺术被看成一种区别于工艺的高雅活动。

C. 工艺是实用的,现代艺术体系形成之后,工匠的制作活动和此后的机器生产都被排除在艺术活动之外,这种现象到了20世纪就受到了挑战。

D. 艺术不过是一种生产,它身上的神圣色彩被抹去后,就进入到了新的生存环境之中,使大规模生产的艺术品能带给人美的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艺术产业化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者像配药一样,选取必要的要素,辅以科学配方,让人发笑和掉泪就变成很简单的事。

B. 当艺术生产成为生产之时,由此产生的艺术刺激了作为消费者的感性的观众,形成了感性的洪流,造就了感性的文化创意产业。

C.市场改革给人们带来了好处:由于市场竞争,不像计划经济时代,顾客是被施舍的对象,作为持币者的顾客有了尊严,卖家争着用物去换钱。

D.价廉物美,只有市场才能带来,在普遍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物美价廉之“美”更重要的是指外观之美,美的含义在向“好看”的方向伸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艺术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接纳诗歌、音乐和绘画,并经由音乐和绘画分别延伸到舞蹈和雕塑的过程,因而雕塑属于现代艺术,它是美的。

B. 艺术家要想打动观众,他原本需要创作出发自心灵的作品打动自身,现如今艺术家怎样打动观众的秘诀其实已经被揭示。

C.古典形式的艺术,是让接受者感受到艺术家作为个人在劳作,并留下心灵表现和身体劳作痕迹的东西,它是独创的,独一无二的。

D.日用品、居室和环境乃至世界的美,都体现在外观上;作者认为在这样的世界中,艺术和美学要做的就是让整个世界都在感性化。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8月,西安高新一中的12位学生,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这些学生花了半年时间,模拟政协委员进行实地调研,撰写了《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的提案》。“调研中,我常常忘记了自己的模拟身份,像一位真正的政协委员一般,努力扛起自己的担当与责任。”西安高新一中学生张亦凡说。

在全国两会现场,西安市政协副主席王元委员告诉记者:“几名同学的提案选题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生活,在全面放开二孩的背景下,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提出的建议也具体可行,操作性很强”;“我已经把西安高新一中几名学生娃的提案交给大会提案委员会了”;“在这份提案上,特别标注调研成果来自这群学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