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 林风眠 中国之所谓国画,在过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

林风眠

中国之所谓国画,在过去的若干年代中,有很大的毛病。

中国的国画,十分之八九,可以说是对于传统的保守,对于古人的模仿,对于前人的抄袭。王维开创了墨笔山水,于是中国画的山水差不多都是墨笔的;清代四王无意中创立了一派,于是中国画家就此也“石涛”,彼也“八大”起来!殊不知,艺术是直接表现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的,画家的思想感情虽是本人的,画家本人却是时代的,时代的变化就应当直接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内容与技巧。所以,时代在变化,绘画的内容与技巧也要变化,不可以仅仅跟在千百年前的人物后面跑。

中国国画家总是崇尚人之风格气度,却忘记了艺术原是人类思想情感的外化,换句话,艺术是要藉外物之形,以寄存自我的,或者说寄存时代的思想与感情的。而所谓外物之形,就是大自然中一切事物的形体。艺术假使不藉这些形体寄存思感,则人类的思感将不能藉造型艺术以表现,或者说所谓造型艺术者将不成其为造型艺术!中国画家就弄错了这一点,所以徒慕“写意不写形”的那美名,就矫枉过正地群趋于“超自然”的一隅去了!弄到现在,就只看到古人的笔墨气度,全不见有画家个人的造型技术。

为矫正这些毛病,我们所望于中国绘画之前途,还是有话说的。

绘画上的基本练习,应以自然现象为基础,先使物象正确,然后谈到写意的问题。古人之所以有“写意不写形”之语,大体是对照那些不管情意趣致如何,一味以像不像为第一标准的画匠而说的。在这个时代,这种画匠也并不是没有。于是,我们就得努力矫正我们自己,而不把那些画匠置之话下。

我们的画家之所以不自主地走进了囿于传统、模仿和抄袭的死路,也许因为我们的原料、工具,有使我们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吧!例如我们的国画目前所用的纸质、颜料、毛笔,或者是因为太与书法相同之故,所以就不期然地应用着书法的技法与方法,而无以自拔!那我们就不妨像古人从竹板到纸张,从漆刷到毛锥一样,下一个决心,在各种材料和工具上试一试,或设法研究出一种新的工具来,加以代替,那时中国的绘画就一定可以有新的出路。

绘画上的单纯化,在现代同过去的欧洲,并不是不重要的,所以我们的写意画,也无可厚非。不过,所谓写意,所谓单纯,即从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寻出最足以代表它的那特点、质量和色彩,以极有趣的手法,归纳到整体的意象中来表现,绝不是违背了物象的本体,而徒然以抽象的观念,来适合于书法的趣味。

给予中国绘画一个光辉的前途,我愿同中国绘画诸同志共勉之。

(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论述层次。

2.文中两处“写意不写形”所针对的错误认识分别是什么?

3.作者提出了哪些可以“给予中国绘画一个光辉的前途”的具体办法?

 

1.首先指出中国画囿于传统、模仿抄袭的毛病; 接着举例论述时代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最后得出艺术的内容与技巧要随时代而变化的观点。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第一处:不注重造型技术,只追求笔墨气度; 第二处:不求情意趣致,一味强调造型能力。 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3. ①重视写形的基本练习; ②尝试或创新区别于书法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③遵循物象的本体特点,寻求最有表现力的写意。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达古的春天

阿来

①春天了,这些年的春天里总想回乡。如今城乡疏隔,即便很近,回乡也需要理由,高原的春天便是我回乡的好理由。

②高原的春天来得晚。在成都,繁花开过,眼看就是绿色深浓的夏天,家乡那边才传来春的消息。达古的朋友来信说,高山柳开花了,落叶松和桦树发芽了,你教我们认得的苣叶报春和龙胆都开了。所有这些消息,都在诱惑着我。

③大雪山的北麓山路上,遥遥可见达古那些依山而建的藏寨,红蓝多色,错落有致。在达古这个不受外人打扰的村庄,核桃树刚刚绽出新叶,像一团绿褐色的云雾,笼罩在村寨上面。浅浅的褐色,是树叶的新芽,一条条肥厚的花序,从枝头悬垂下来,那就是核桃树浅绿色的花。轻轻捋下嫩长的核桃花,焯了水拌好后,什么味道?是清新无比的洁净山野的味道!是苏醒的大地的味道!

④春到岷江正当时。峡谷公路两边槐树正密密地开着白花,河谷台地上,寨里的桃树丛丛翠绿,野樱桃也开花了,有风轻摇树梢时,薄雪般的花瓣便纷纷扬扬飘飞起来。而河谷两岸干旱的山坡上,灌木丛依然一派枯黄。但我知道,这些枯瘦的灌木丛里一定有早开的花朵。其中有一种开满细小黄花的带刺的灌木丛,叫做堆花小檗。米粒大的小黄花一簇簇拥挤在一起,抢在绿色叶片展开前怒放。还有耐旱耐瘠薄的带刺灌丛沙生槐也开出了密集的蓝色花。我一次次半蹲半趴地摁着快门,累了,便坐在山坡上,翻看相机里的花朵,却突然弄不明白,大自然为什么要让植物开出这么多的花。这些花朵和这神秘的不明白,也许就是我这一天的收获。人们在世界上都力图明白,而我宁愿常常感受很多的不明白。

⑤这一天,我们还要去的便是这雪山群中两座从未被人逾越的雪山——有冰川群的雪山主峰和洛格斯神山。湖水映着碧蓝天空,阳光下融雪时的滋润气息带着松杉的芳香。走到雪野中,抬头远看,群山变成了波浪,在眼前奔涌,而洛格斯神山厚雪加身,冰清玉洁,莹光逼眼,如同一个戴着水晶冠冕的神者。峡谷尽头壁立而起的达古冰川群上的雪山主峰熠熠闪光,直插幽深蓝空,仿佛一个未知的庞然大物。山体上是深雪,雪下,才是冰川。这道冰川每年只有七、八月积雪融化时才可看见。但那冰川的力量却随时可以看见,它在这雪山之巅造就了地貌杰作:相互错落在云幕下金字塔一般的锥形峰顶、锋利峭薄的山脊、被冰川从对面山体上剥离又搬运到面前来的巨大岩石。我们脚底的深雪下,就是冰川挖掘出的巨大的冰斗,夏天时,是一湖碧水,湖水的上方,劲风猎猎,被阳光照耀,亮得晃眼的云团翻滚在天空,也翻涌在湖中,而现在冻成了一块坚硬的冰。

⑥我总觉得,达古冰川这样的地方,可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学习体味自然之美的课堂。虽然时兴的国学热中,常有人说中国人如何有天人合一观,如何取法自然,但在实际情形中,却是自然界大面积的退缩与毁败,是中国人与大自然日甚一日的隔膜与疏远。

⑦大家散去的时候,有人问我,这个地方你觉得如何?我只想说一句话:它是最近的遥远。

(有删改)

1.请简要赏析文章第③段的表达特色。

2.请理解文章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3.文章第⑤段中,达古的雪山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作者为什么认为达古是“最近的遥远”?请加以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4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5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6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7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别友人  黄滔

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飘泊在京华。

大朝多事还停举,故国经荒未有家。

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

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

注:①黄滔:晚唐诗人。②停举:指朝廷停止科举考试。③潇湘:相传舜帝南巡而死,娥皇、女英二夫人痛不欲生,跳入湘江,化为湘江女神。边沙:借指边地。西北边地多沙漠,故称。

1.一二两联中,诗人产生“怨”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3.尾联两句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平甫文集序

曾巩

王平甫既没,其家集其遗文为百卷,属予序。

平甫自少已杰然以材高见于世,为文思若决河,语出惊人,一时争传诵之。其学问尤,而资之以不倦。至晚愈笃,博览强记,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矣。自周衰,先王之遗文既丧。汉兴,文学犹为近古,及其衰,而陵夷尽矣。至唐,久之而能言之士始几于汉,及其衰,而遂泯泯矣。宋受命百有余年,天下文章复于汉唐之盛。盖自周衰至今千有余岁,斯文滨于磨灭,能自拔起以追于古者,此三世而已。

各于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于世者,率常不过三数人。其世之不数,其人难得如此。

平甫之文能特见于世者也。世皆谓平甫之诗宜为乐歌,荐郊庙;其文宜为典册,施诸朝廷。然推其实,千岁之日不为不多,焦心思于翰墨之间者不为不众,在富贵之位者,未尝一日而无其人,彼皆湮没而无传,或播其丑于后。平甫乃躬难得之姿,负特见之能,自立于不朽,虽不得其志,然其文可贵,人亦莫得而掩也。则平甫求于内,亦奚憾乎!古今作者,或能文不必工于诗,或长于诗不必有文,平甫独兼得之。其于诗尤自喜,其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于诗见之,故诗尤多也。

平甫居家孝友,为人质直简易,遇人豁然推腹心,不为毫发疑碍。与人交,于恩意尤也。其死之日,天下识与不识,皆闻而哀之。其州里、世次、历官、行事,将有待于识平甫之葬者,故不著于此云。元丰元年。

(选自曾巩《元丰类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学问尤,而资之以不倦              敏:聪慧

B.天下文章复于汉唐之盛                侔:相等

C.怨怼之情,于诗见之                  一:全、都

D.与人交,于恩意尤                  笃:深厚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人难得如此

B.荐郊庙

C.然其文可贵

D.则平甫求于内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汉兴,文学犹为近古,及其衰,而陵夷尽矣。

⑵平甫居家孝友,为人质直简易,遇人豁然推腹心,不为毫发疑碍。

4.请根据第三段文意,简要概括作者认为王平甫的作品能够在当世突显的原因。

 

查看答案

对下列材料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驴子听见蝉唱歌,被美妙动听的歌声打动,自己也想能发出同样悦耳动听的声音,便羡慕地问他们吃些什么才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来。蝉答道:“吃露水。”驴子便也只吃露水,没多久就饿死了。

A要理性分析自身的条件。

B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C要选择恰当的学习对象。

D要掌握变通的学习方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