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代宗师冯端 1923年,冯端生于苏州,一周后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代宗师冯端

1923年,冯端生于苏州,一周后起名,适逢端午佳节,父亲冯祖培便为他取了这个简单的名字,冯端也就一辈子端端正正地做人。

冯端读苏州中学时,就读中央大学的大哥冯焕常买科普读物送给他,使他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受其启发,冯端还自制望远镜观察星体和星象,探索星座的名称和位置。随着阅读范围的拓展,他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学,对文史哲等领域的书籍也如饥似渴。

1942年,冯端考入中央大学,因自幼喜爱自然科学,便最终选择物理学。在恩师的谆谆教诲下,冯端系统学习物理知识,至此终身与物理学结缘。在中央大学学物理,学业艰难,学成不易。入学时班上物理系的同学有十多个,最后坚持读完四年大学毕业的仅沙频之、赵文桐与冯端三人。徜徉知识的海洋,学生时代的冯端有企鹅的秉性,抗拒严寒,沉下去,潜入水中,聚精会神地积蓄力量。

1946年,冯端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因成绩优异,系主任、核物理学家赵忠尧对他说:“你留下来吧。”这一留,便是七十载。从最初的助教到院士,再到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从教遍物理学各个分支,到开创我国晶体缺陷物理学先河,再到成为我国金属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位科学大师清晰的奋斗轨迹,让人敬仰。

20世纪60年代末,冯端以金属材料缺陷为主要研究对象。“文革”后,冯端认为科学研究不能故步自封,应开拓新的领域。于是,他将视野转向晶体缺陷研究领域,同时提出将南京大学金属物理教研组改建为晶体物理教研组,开展晶体生长、晶体结构与缺陷、晶体物理性能三方面研究。作为领唱者的冯端最终在逆境中坚持下来,他带领团队开展深入研究,阐明晶体缺陷在结构相变中的作用,开创了我国晶体缺陷物理学科新领域,跻身国际前沿。

20世纪80年代,冯端将目光聚集到凝聚态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汇合处,他通过实验论证了诺贝尔奖得主布洛姆伯根有关非线性光学晶体准位相匹配的设想,实现倍频增强效应,并进一步提出独创性设想,从研究自然界的微结构过渡到人工微结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冯端始终相信“文以载道”,认为知识分子不仅要立德立功,还应立言,要将真知灼见形诸文字,传之于世。冯端撰写的中国第一部《金属物理》专著,被誉为国内金属物理的“圣经”;他主持编撰的《材料科学导论》实现了从金属物理到材料科学的跨越;他主编的《固体物理学大辞典》确立了中国固体物理学词汇体系……

2013年,冯端90大寿之际,我国物理学界20多位院士、近百位青年精英齐聚南京,为这位凝聚态物理学宗师祝寿,堪称学界盛事。

在学生眼中,这位高山仰止的物理学泰斗,是一位谦虚开明的老师。学生李齐跟随冯端50多年,恩师诚朴治学的态度影响了他一生。李齐回忆,每回写论文或研究碰到难找的资料,他总是向冯先生请教。“恩师记忆力惊人,每次都准确告诉我图书馆某一层的某本杂志有参考价值,有时甚至精确到第几页。”李齐说,先生精湛的学识和深厚的功力,让他由衷敬佩。更让李齐记忆深刻的是1982年,冯端的一项科学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奖项公布后,李齐发现自己的名字竟在获奖名单中。“当时我只是在读研究生,”再提往事,李齐感触颇深,“真没想到,先生居然把这个大奖与我分享。”

1984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正式建立。作为实验室领军人物,冯端有多次出国进修的机会。但实验室尚在初创阶段,经费紧缺、工作繁重。他便分期分批将出国名额推荐给系里的年轻老师,并为他们指明国际上最前沿的科研方向,自己则一心扑到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上。

(选自2015年07月3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冯端,我国物理学界泰斗。由于其杰出贡献,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187709的小行星命名为“冯端星”。 

(摘自“百度百科”)

②“高瞻远瞩的科学视野、道器并重的治学方法、真诚热情的处世方略、文理通融的深厚涵养,是我们这辈人学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摘自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为冯端所著《零篇集存》一书所作的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冯端读中学时,受到就读于中央大学的大哥冯焕的启发,从而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并受其影响考入中央大学,选择物理学作为其专业。

B.冯端先是把视野转向晶体缺陷研究领域,后又聚集到凝聚态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汇合处.体现了他的开拓精神和国际视野。

C.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建立后,冯端把出国进修的机会让给了年轻老师,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需要进修了,而把心思放到实验室的建设上。

D.冯端是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天文台将187709小行星命名为“冯端星”,这些都说明中国的物理学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E.本文选择典型事例,不仅介绍了冯端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还从待人处世角度为我们展现出冯老可亲可敬的一面。

2.冯端是出色的物理学家,材料中有哪些方面的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文中引用学生、同事的言论,对刻画传主形象有何作用?

4.请结合全文,分析冯端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

 

1.答BE。(答对1项给2分,答对2项给5分。) 2. ①改建南京大学晶体物理教研组,开创我国晶体缺陷物理学先河 ②研究凝聚态物理学与材料科学,是我国金属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③把真知灼见形诸文字,撰写了一系列的物理学专著。 3. ①引用学生的言论,从侧面表现传主的谦虚开明的性格特征,表现传主学识精湛和功力深厚,这样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感人。 ②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具可读性,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③引用蒋先生的话,用来表达他对冯端的赞赏之情,进而表达作者对冯端的敬仰之情。 4. ①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无论求学还是科研敢于迎难而上,在逆境中坚守,最终取得成功。 ②开拓创新,标新立异。在科研中不满足已有成绩,不断开拓新领域,创造新成就。 ③关爱学生,培养后辈。略 ④团结协作,不贪功,不自私。略 ⑤精力集中,专心致志,积蓄力量。略(每点2分,任选三点,共6分。只有概括内容,没有文本,最多给4分。)然后,结合现实,谈启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A.原文“受其启发”应是受大哥冯焕买的科普读物的影响,“受大哥影响考入中央大学,选择物理学作为其专业”于文无据。C.冯端把出国进修的机会让给了年轻老师,主要体现他对年轻人的关爱和培养,以及他的人格魅力。D.冯端的成就并不能完全说明中国的物理学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本题的几个选项都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2.题干问的是“冯端是出色的物理学家,材料中有哪些方面的体现”,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出色的物理学家”“哪些方面的体现”这些提示性的信息说明,考生应该到文中找到冯端在物理上的贡献;同时答案应有多点。第四段“开创我国晶体缺陷物理学先河,再到成为我国金属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五段“提出将南京大学金属物理教研组改建为晶体物理教研组,开展晶体生长、晶体结构与缺陷、晶体物理性能三方面研究”“开创了我国晶体缺陷物理学科新领域,跻身国际前沿”,第七段“将真知灼见形诸文字,传之于世”,找到这些文字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回到文中,找到题干中引文或者概括性信息的位置,比如本题,“出色的物理学家”“哪些方面的体现”,这些信息说明考生应到文中找到冯端在物理上进行研究的段落,然后再筛选突出贡献的内容,最后分点概括。文章前三段都是讲述冯端求学的内容,从第四段开始写他在物理上的研究,说明答案的区域应从第四段开始。 3.题干问的是“文中引用学生、同事的言论,对刻画传主形象有何作用”,这是考查引用的作用。首先找出学生、同事的言论,然后再看这些内容表现了冯端哪些方面的特点。文章倒数第二段“‘恩师记忆力惊人,每次都准确告诉我图书馆某一层的某本杂志有参考价值,有时甚至精确到第几页。’李齐说,先生精湛的学识和深厚的功力,让他由衷敬佩”,学生的话表现出传主学识精湛和功力深厚;“‘当时我只是在读研究生,’再提往事,李齐感触颇深,‘真没想到,先生居然把这个大奖与我分享。’”,这一内容表现出冯端的谦虚和开明。“高瞻远瞩的科学视野、道器并重的治学方法、真诚热情的处世方略、文理通融的深厚涵养,是我们这辈人学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这是链接中的内容,从这段话中表现出蒋先生对冯端的赞赏,表现出作者对他的敬仰。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作为人物传记,对象是人物,重心是人物的特点,主体是人物的行为事件,而事件是为人物服务的,是为了体现人物的特点。明确了这一问题之后,那么传记中所采用的手法都应是为人物服务的。“引用”也不例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作用: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4.题干问的是“请结合全文,分析冯端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题干中问的是“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这就需要考生把冯端取得成就所做的储备工作找出来,然后分析在这些准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回答启示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迁移,要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中来。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传记的答题方法(1)认真审题,领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2)整体阅读,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比如本题,“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这一信息说明要筛选冯端的主观努力方面的内容,而客观环境方面的不在答题的范围之内。(3)筛选整合信息,组织答题语言。主要途径是提炼概括、转换说法、语言重组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人的感受来侧面描写蜀道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

李商隐的《锦瑟》一诗由思忆青春年华起笔,写得如梦如幻,最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追梦已醒,只是当时不甚分明。

⑶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笔法。《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借月烘托抒发离别之情。

⑷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题华清宫      杜常

东别家山十六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

[注释] ①杜常,北宋诗人,字正甫,卫州(今河南卫辉)人。此诗作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②朝元阁:唐代著名楼阁,在华清宫内。③长杨:汉代宫殿。

1.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中怎样的情形?请简要分析。

2.诗的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字景叔,大名莘人。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人多称之。仕周,历魏县、南乐二令。

太祖受禅,见书,亦称之。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知制诰。六年,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 用符彦卿荐,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初,祐掌诰,时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之,多逊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六月晦卒,年六十四。

(《宋史·王祐传》有删减)

注释:①大名:今北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B.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C.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D.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文中“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B.“辟、拜、封、除”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罢、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判”则表高位兼低职。

C.古时记日,有晦朔之说,即晦日和朔日。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而朔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此外,还有朔望之说,即朔日和望日,望,阴历每月的十五。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项是

A.王祐很有才华,文章写得很好。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帝对他的文章也很嘉许。

B.王祐有政治才能,很受皇帝重用。太祖征讨太原时,因运粮车辆堵塞道路而治罪转运使,赵普劝说太祖原谅他,并举荐王祐去治理,果然形势很好。

C.王祐敢于直言,劝谏皇帝。在为符彦卿一事申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王祐不依附权贵,有政治远见。卢多逊多次劝他依附自己,但王祐没有听从;王祐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劝说卢多逊,结果事情的发展果然与宇文融相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

(2)时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清宫书画的鉴藏

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乾隆年间,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中,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清宫,至乾隆十一年夏,“四美”重新团聚。乾隆皇帝后特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并命名曰“四美具”,御题《“四美具”赞》,一再强调“剑合珠还”之意。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

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记载,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御书房为古书画收藏最集中的殿阁。清内府所藏的书画作品曾经专人鉴定,尤其是乾隆朝,更进行了全面整理与分类编目,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进行鉴定和品评,区别上等、次等,并分详简著录。其成果体现在奉敕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编、续编、三编。全书的编纂过程前后长达74年之久,共收录上起魏晋、下至清代中期近两千年书画作品一万多件。

(节选自郑欣淼《清宫书画鉴藏、佚存与研究述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宫廷书画的收藏是从汉代开始的。魏晋时期,宫廷书画的收藏随着个人书画创作的风行而发展。

B.政权迅速更迭使南朝宫廷书画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安史之乱”使唐代宫廷书画藏品散失了很多,“靖康之变”使宋宣和内府的书画藏品大量散失。

C.宫廷书画的收藏,宋代在徽宗时最盛,元代在文宗朝颇为可观,明代则是宣宗、宪宗、孝宗三朝兴盛,而清代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D.清代宫廷书画的藏品,有清室收集流散在各地的,有著名私人鉴藏家的归入,也有臣民的进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画收藏有官藏和私藏两个方面,官藏在很多朝代曾出现过兴盛时期,而最为壮观的则是清朝。

B乾隆认为《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的重聚意义重大,因为这三帖既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也都曾是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珍品。

C很多朝代宫廷书画收藏的鼎盛时期一般都有标志性藏品,如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清代的“三希”和“四美”。

D.乾隆年间,皇室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四美”正是在这次行动中陆续归入内府,重新团聚,被存放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明时期宫廷书画收藏都曾经相当可观,但对存世的藏品进行收集的完整度不如宋徽宗宣和内府,而清宫对存世的名品收集得比较完全。

B.书画收藏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官藏兴盛,私藏相对衰落,比如宋宣和年间、清乾隆年间,官藏鼎盛,私藏相对就要寥落。

C.《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皇帝下令编纂的,工程浩大,历时74年,对清室的书画藏品进行了分类编目,还有书画名家和鉴赏家的鉴定。

D.很多朝代皇家书画的收藏在其达到顶峰后就逐渐衰落了,像元代、明代,清代也是如此,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

 

查看答案

作文

作家曹文轩认为,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以变为常识,但只有一样是不会衰老的,那就是美。东方有一轮红日,你的祖父看到时候会感动,你的父亲一样会感动,而你,你的子子孙孙看到这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的时候,都会被它感动。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一个经典的场面,就是安德烈公爵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后,万念俱灰,祖国、民族以及爱情都已破碎,他觉得活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个时候,是什么东西拯救了他?什么东西使他又获得了生存的勇气?既不是什么伟大的思想,也不是什么崇高的精神,而是俄罗斯的天空,俄罗斯的森林、草原以及松涛。这就是美的力量。

请以“一路有美相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