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忆韦素园君 鲁迅 ⑴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韦素园

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我的认识素园,大约是李霁野介绍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划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现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这里有一点小例子。——我们是只有小例子的。

那时候,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段派的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林素园,带兵接收学校去了,演过全副武行之后,还指留着的几个教员为“共产党”。素园激烈起来了,他给我的信上,有好一晌竟憎恶“素园”两字而不用,改称为“漱园”。同时社内也发生了冲突,虽是小小的文学团体罢,每当光景艰难时,内部是一定有人起来捣乱的,这也并不稀罕。然而素园却很认真,他不但写信给我,叙述着详情,还作文登在杂志上剖白。在“天才”们的法庭上,别人剖白得清楚的么?——我不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想到他只是一个文人,又生着病,却这么拼命地对付着内忧外患,又怎么能够持久呢。自然,这仅仅是小忧患,但在认真而激烈的个人,却也相当的大的。

不久未名社就被封,几个人还被捕。也许素园已经咯血,进了病院,他不在内。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注】。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重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介绍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划,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介绍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介绍了望•蔼覃,介绍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一九三四年七月十六之夜

(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改)

【注】《外套》作为果戈理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彼得堡官僚统治下的小人物的悲剧遭遇,表现了果戈理同情被侮辱、被损害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民主主义思想。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韦素园是进步的文学青年,有着未名社同人的共性:勤奋踏实的精神。

B韦素园虽生活贫穷,却始终“钉住着文学”,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未名社。

C韦素园性格向来是认真而温和的,他关心别人胜过于关心自己。

D韦素园死后两年,文坛上没有人开口纪念他。作者也觉得理所当然。

E在作者眼里,作为“泥土”、“石材”,韦素园为未名社作出了巨大贡献。

2.品读第⒀段,补出下面句中的空缺部分。

作者再见到韦素园,既感到高兴,又夹杂着       的感情。

关于这次见面,作者并没有记叙两人谈话的内容,而是连用四个“忽而”,构成一组        (修辞格),把笔墨转而集中在对自己的          描写上,具体而充分表达了对韦素园命运的              之情。

3.文章第⒄段中,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C D 2.悲哀,排比,心理,忧虑 3.“他”既指韦素园,又指的像韦素园一样认真踏实做事的人。这句话既表达了鲁迅对韦素园为未名社和新文化所作贡献的由衷的赞赏,也表达了对当时中国能够出现更多的踏实奉献者的期待。 【解析】 试题分析: 1.C韦素园向来是认真而激烈的。D鲁迅语气之中有许多的痛心和纪念。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均考核文章的内容的概括。其中CD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这是一道概括语段的内容的题目,注意从语段的内容、手法、情感入手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综合赏析语段的从语段的内容、手法、侧重点和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语段的位置,开头、结尾还是中间,情感要联系文章的主旨。此题从悲伤、忧虑的情感特征和排比的手法,心理的角度进行赏析。 3.注意语段中的“他”指什么,结合语段的位置分析情感。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对此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此题抓住重点词语“他”的指代意义和语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表现崇敬之情的角度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节选)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⑹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标题是一个充满悬念的否定句。作为一篇新闻稿,却以“没有什么新闻”为题,故意利用矛盾设置悬念,既吸引读者,又蕴含深意。

B.布热金卡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游客们到这里来,都是为了通过访问这个曾经的人间地狱,向死难者致敬。

C.4-5自然段介绍集中营的方位、居民、环境、历史等概况,以确凿的事实证明这里曾经是“杀人工厂”。

D.第5段援引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的个人回忆录要点,他在被处决前写下的回忆录中说,有400万人死在集中营里。

E.第6段呼应标题,交代写作动机:出于记者职业的神圣使命感,出于对遇难者在天之灵的告慰,必须向世人报道他所见到的奥斯维辛。

2.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的含义?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漫江碧透,                (《沁园春·长沙》)

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走尽这雨巷。 (《雨巷》)

                 ,冷漠、凄清、又惆怅。(《雨巷》)

《再别康桥》中,诗人想象着自己撑着长篙在康河寻找如梦往事,他对康桥的美好回忆在“                                    ”两句中走向高潮。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认为“真的猛士”是伟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是因为他们“                                                      ”。而且,先生还愤慨地道出了一个民族之所以衰亡、之所以如此被压迫而默无声息的缘由:“                                                        。”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填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汉字。

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     (ɡān)。《别了,不列颠尼亚》

上午四点这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     (rú)动了。 (《包身工》)

拿莫温学着同样生硬的调子说:“这样她就打不成     (kē)睡了!”(《包身工》)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     (xiāo)…… ((《飞向太空的航程》)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     (yǔn)身不恤的事实……(《记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

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西,因竟从汉。

(2)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吾所能行之。”

(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百官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谒者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5)于是皇帝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注】①朝仪:古代天子临朝的典礼。②肄:学习,练习。③平明:天刚亮。④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⑤胪传:专指传告皇帝诏旨。⑥法酒:古代朝廷举行大礼时的酒宴。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秦苛仪法              悉:全,都

B吾所能行为之            度:揣度,估量

C殿下郎中夹              陛:宫殿的台阶

D叔孙生圣人也            诚:果真,如果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汉王败西                ②拔剑撞破之

B①度吾所能行            ②何辞

C①与弟子百馀人            ②吾还也

D①引百官次入殿门          ②箕踞骂曰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即位之初,去除秦律繁杂的苛税,推崇简朴。

B跟随刘邦夺天下的文臣武将们表现粗鲁,不懂礼仪。

C鲁地俩儒生不屑叔孙通的处事作风,不愿与之合作。

D叔孙通最终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4.用“/”为文言阅读材料《叔孙通传》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吾 不 忍 为 公 所 为 公 所 为 不 合 古 吾 不 行 公 往 矣 无 污 我!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真鄙儒也。(《叔孙通传》画横线处)

吾不能早用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6.解释以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公则车骑                

其匕首提秦王              

③朝而夕设版焉              

④失其所,不知              

⑤夫晋,何之有              

⑥刑人如恐不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一段文言文作图,正确的一项是(   

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水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九章算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