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的生活方式。

C.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香古色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D.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全民阅读活动”是生活方式,搭配不当。C项句式杂糅,“设在……”和“是在……举行的”杂糅。D项“妇孺”就是妇女和孩童,与后面的“孩童”重复。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设在……”和“是在……举行的”杂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执法人员对假冒少数民族群众的小贩进行处罚时,该小贩故作听不懂。执法人员拟对物品暂扣时,他又原形毕露,            ,强词夺理,企图不接受处罚。

②封建时代,统治阶层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对数字毫不敏感,只会靠          治理国家。

③中共十八大在京召开,让记者们眼前一亮的是,此届党代表没有了以往的“沉默是金”,取而代之的是          ,直抒胸臆,畅所欲言。

A.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振振有词

B.振振有词         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C.振振有词         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D.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振振有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

沈钧儒:痴迷石头的开国大法官

刘畅  刘叶茹

“君影我怀在,君身我影随。重泉虽暂隔,片夕未相离。俯仰同襟袍,形骸任弃遗。百年真苦笑,只许两心知。”这首诗的题目为《影》,作者是我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沈钧儒。1934年,在上海法科大学任教务长的沈钧儒夫人双双迎来60岁大寿。1月1日,上海律师公会、上海法科大学等团体的好友,为沈钧儒夫妇举办了热闹的庆祝活动。然而,仅仅两个月后,沈钧儒夫人张象徴就因肺炎在上海病逝。沈钧儒悲痛万分,入殓时,他将自己的照片放在夫人胸前。夫人去世后,沈钧儒一直贴身带着她的照片。每当有人给他介绍配偶时,他都说:“请不要在我夫人面前提这种事情……”并终生没有再娶。他写了很多悼念夫人的诗,《影》就是其中之一。

沈钧儒1875年生于浙江绍兴,早年为清光绪进士。他历经几次改朝换代,每一次都因站在人民一边,遭到通缉。沈宽说:“爷爷曾留学日本,专攻政治法律,但因搞立宪活动,刚一回国,就险遭清廷逮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他在浙江参与起义,后来又积极倒袁,袁世凯也要抓他;再往后,他反对直系军阀首领曹锟贿选,反对军阀孙传芳南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认为他有通共嫌疑,曾将他扣押,试图阴谋杀害。幸亏爷爷的师生相救,他才得以释放。”

1936年5月31日,宋庆龄、沈钧儒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沈钧儒当选执行委员,成为抗日救国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10月19日鲁迅逝世,沈钧儒作为公祭主持人,将自己书写的“民族魂”三个大字做成大旗,盖在鲁迅遗体上,这悲壮的举动感动了无数进步青年。沈宽说:“爷爷在之后的‘九一八’事变5周年纪念活动上,率领千人游行,遭受军警威胁,蒋介石也让人警告他‘识相点,再胡闹就不客气了’,但爷爷全然不理。”

沈钧儒生活十分俭朴,不抽烟喝酒,唯一的嗜好就是收藏石头。“吾生尤好石,谓是取其坚。”沈钧儒爱石头,就是看中其坚强的品质。沈钧儒曾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与石居”,这里一度成了南北爱国志士的聚会场所。国民党元老冯玉祥曾题词:“南方石,北方石,东方石,西方石,各处之石,咸聚于此。都是经过风吹日晒,雪浸雨蚀,可是个个顽强,无亏其质。今得先生与石为友,点头相视,如旧相识,且互相祝告,为求国家之独立自由,我们要硬拼到底,方能赶走日本强盗。”沈钧儒与石而居,以石为友,远近闻名。同为“七君子”的史良曾在文章中回忆,沈老在重庆时,身后经常有“尾巴”(指特务)跟踪,抗战胜利后,他离渝返沪,“尾巴”看沈老身边总有个大箱子,很沉重的样子,费尽心思打开审查,结果发现竟是一箱石头。

沈钧儒非常注重对儿女的教育,他的4个儿女都曾在国外留学。1920年,长子沈谦在上海同济医工学校读书,希望到德国深造。尽管沈钧儒当时家境窘迫,但为了让儿子留学,他卖掉了自己心爱的书籍和物品,还向人借款。1923年,沈钧儒又送次子去德国留学。1935年1月,他送三子赴日本大阪商科大学学习,10月,送四子赴德学习电机工程。沈宽说:“爷爷特别重视教育。为了供几个孩子上学,家里有时甚至无米下锅。但他喜欢年轻人上进,只要肯学习,再困难也想办法克服。”

沈钧儒家规严格且非常细致。他从苏联出差回来,专门买了一本关于怎么教育儿童的书,用于教育孙辈。沈松告诉记者:“爷爷边读边批注,那些文字都可以出论文集了。他按照书中的某些要求教育孩子,认为最重要的是做正直、正派的人。”

沈钧儒要求家中无论老少,每天都要坚持看报纸,即便是上小学的孙子,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先读报,再做作业。沈宽告诉记者:“爷爷还要求,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要细嚼慢咽;家里的东西要摆放规矩,被子要叠好;沈家人不许打麻将、打牌;礼拜天早上要去给长辈请安。”

1963年,沈钧儒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沈松说:“爷爷这辈子,老老实实做人,不拍马屁,不搞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这种态度和人生观对全家都有影响。”沈钧儒的后代中,没有再出过律师。家中的孙辈,除了范长江的四子范小建从政,现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党组书记,其余子女都过着平凡的生活。沈宽介绍:“爸爸是学美术的,曾在中央美院任职,自己找的工作;妈妈教英文,也是自己找。爷爷有时怕家人有想法,就打趣地说‘你们可以利用我的关系嘛’,但我们心知肚明,都靠自己,从来不往那方面想。出去也尽量不让别人知道我们是沈钧儒的后代。现在常有人会说,沈钧儒的家属比较亏,我想,这和我们从小生活环境有关,加上‘以石为伴’的熏陶,培养出沈家人石头般朴实无华的性格。在我们看来,金钱名利不过是过眼烟云,平平淡淡方得幸福。爷爷的家教和石头的品性,会继续在沈家发扬光大。”

(摘自《文史参考》,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为一代开国大法官的沈钧儒深爱着自己的结发妻子张象徵,在她去世后,不仅写诗纪念,贴身带着她的照片,而且终生未再娶。

B.沈钧儒经历了几次改朝换代,但是他每次都站在人民一边,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参加活动,曾积极倒袁、反对曹锟贿选、孙传芳南下、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因此遭到通缉、逮捕,甚至险些被杀害。

C在鲁迅逝世后的公祭大会上,作为公祭主持人的沈钧儒将自己书写的“民族魂”三个大字的大旗盖在鲁迅的遗体上,以此讴歌鲁迅的革命精神,使鲁迅精神感动了无数进步青年。

D.国民党元老冯玉祥的题词不仅写出了沈钧儒以石会友,更借此颂扬沈钧儒的“石头精神”及爱国精神。

E.沈钧儒自己一生十分俭朴,并且注重子女的教育,教育孩子要做正直、正派的人。在他的影响下,沈家后代都具有了“石头精神”。

2.文章以沈钧儒的《影》开头有何作用?

3.文章主要叙述沈钧儒的那几个事迹?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沈钧儒说“吾生尤好石,谓是取其坚”,作为一代开国大法官,他的“石头精神”对你有何启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海龟

乔治·波克拉杰

老约翰和儿子托尼走在去白水河捕鱼的路上。太阳还没出来。老约翰开着车,他喜欢看清晨空空如也的街道,凉爽的风把黑漆漆的路上的纸屑吹了起来。这些天来,他的心如同这街道一样空。当他日益年老,孤独也便如影随形。出了城,老约翰放慢了车速。黑暗的天空慢慢变亮,他看了看双手,深深地吸了口气。不久前,他用这双手努力地工作,可如今,除了开车或拿钓竿,它们能做的事情已经不多了。他突然看见路中间有什么东西,于是停了下来。托尼从后座上坐了起来。他揉着眼睛说道:“怎么啦?我们为什么停车?”

老约翰打开了大灯发现是一只吃鱼的海龟,就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岩石。突然它动了动,在泥土里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它可能要去河里,这种龟会杀死鱼,特别是鲑鱼。”托尼边说边想怎样置它于死地。这时海龟朝着他们仰起丑陋的脑袋。“它在想会有一场战争,”托尼说,“我要是带了枪就好了。”“你不会杀它,是吗?”老约翰问道。“为什么不呢?海龟杀死了我们的鱼,不是吗?它们吃的鲑鱼越多,我们能捕捉的就越少。车里有重工具,我可以用来打它。”老约翰一言不发。 

老约翰慢慢地靠近海龟,看了看它,自言自语道:“可怜的小东西,被捉到就惨了。现在你死到临头了。”

海龟的一只腿从硬壳中伸出来。老约翰看着它那带有利爪的脚,感叹道:“要是在水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对吗,海龟?在水里,凭着你的短爪子就可以撕裂你的敌人。”他想象着水里的海龟,它的动作会像离了枪膛的子弹一样快,在水里什么动物都不能和它抗衡。然而,在这里,在这条土路中间,它像一个无助的孩子。他为什么对这只海龟如此大惊小怪呢?他们本来要去白水河捕鱼,而他现在却为一只海龟忧心忡忡。

托尼过来了,手里拿着一个重家伙。“这个怎么样?”托尼说。“你在乎我的想法吗?”老约翰问他。“你在担心什么,怎么了,爸爸?”“这事儿不对头。”老约翰小心地慢吞吞地说道。

小伙子很纳闷:“那你是什么意思呢?”“海龟没有机会,”老约翰说,“我不乐意杀死它。”“你认为它没有机会吗?”托尼问。“它怎么可能有?你有这么重的武器。”托尼摇摇父亲的胳膊:“你担心什么呀?”老约翰深深地看着托尼的眼睛,说:“对,我为它担心。”

“哪里来的这么多愚蠢的想法?”托尼问道,“那你想让我怎么做?四肢伏地,与它对搏?”“不,不要四肢伏地,到水里去,与这只龟在水里打一架,那里是它的家,这才算得上勇敢,儿子。”托尼放下武器,他长时间地看着海龟,最后说:“我想你生病了,爸爸。”

老约翰笑了:“这是一种思想,儿子,只是一种思想。在这条土路上,这只老海龟是很虚弱,但是到了水里,它可以胜过所有东西,甚至人。在水中与它打斗吧,托尼,在水中使用你的武器。”

“岁月改变了你。”托尼说。老约翰摇摇头:“这对你来说好像不公平,嗯?在水里和它在一起?”他指着海龟,“这对你来说很愚蠢,因为在水里它能够攻击你,甚至可能会杀死你,在水里你可不像它那样强壮。”

托尼看着父亲:“你试图证明什么,爸爸?”“托尼,”约翰说,“你可以在这儿杀死海龟,你什么也没损失,不会丢一个指头,或是一只手,也不会丢掉你的性命,你毫发无损。你可以用你的武器置它于死地,而它无法还击。”“那又怎样?”托尼问。老约翰搂住儿子宽阔的肩膀,说:“这样,我想让你与它公正地对决,你应该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托尼看看父亲又回头看看海龟。“就算是傻子也能在这里杀死一只海龟,太容易了。”老约翰说。“是很容易,爸爸,”托尼说,“只是一只海龟,你小题大做了。”约翰垂下了手臂:“好吧,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什么也不说了。”托尼把工具重重地扔回汽车,“好,”他生气地吼道,“你赢了。”“不,”他父亲说,“我没有赢,是你赢了。”

“可是,爸爸,”托尼争辩道,“它们的确会杀死鱼。”“是啊,”老约翰附和道,“它们杀死鱼,那是大自然让它们做的,海龟杀鱼取食以求生存。我们人类也杀鱼,我们杀鱼是为了生存吗?不,我们这么做是为了取乐。这只老海龟不过是拿了它所需要的东西。我不杀它,我不想像上帝那样生杀予夺。”托尼走进驾驶室,笑道:“爸爸,你有一些怪念头。”

老约翰在海龟身后来回走动,用鞋子轻轻地推推它。海龟往前穿过土路爬向河畔。老约翰注视着海龟,直到再也看不见它,然后他回到车里坐在儿子身旁。两个人坐着,对视。现在太阳已高高升起,天空亮了起来,托尼发动了引擎,老约翰掏出了雪茄。他们坐着抽烟,依旧相互凝视,然后笑了起来。顺着土路他们驶向清晨的太阳,一刻也没停留,直到抵达静静的白水河边。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段“老约翰喜欢看清晨空空如也的街道,凉爽的风把黑漆漆的路上的纸屑吹了起来”,最后一段“太阳已高高升起,天空亮了起来”, 这些环境描写都暗示了老约翰复杂的心理。

B.文中多次出现描写海龟的文字,写出了陆地上老海龟的衰老、虚弱和不堪一击,也写到海里海龟的短爪子可以撕裂它的敌人,这正是儿子托尼坚持要在陆地上杀掉海龟的原因。

C.小说着重写父子的对话,父子在如何处置海龟这件事上有分歧。儿子托尼认为应该杀死海龟,而父亲则认为要到水里去杀死它,在陆地上杀海龟是不公正的。

D.小说的最后一段写到“他们坐着抽烟,依旧相互凝视,然后笑了起来”,表现了放生海龟之后父子的快乐心情。

E.小说以放生海龟作为结局,“老约翰注视着海龟,直到再也看不见它”,随着海龟的消失,老约翰心中既有放生海龟的欣慰,同时又升腾起对儿子托尼深深地期待。

2.结合文本说说小说以“海龟”为题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的主人公老约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说明。

4.对于这篇小说,有人认为老约翰主张放生海龟是因为同情海龟的遭遇,表现了人类与动物的一种关系;也有人认为海龟是弱者象征,小说表现了一种公正、平等的意识。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所缺的句子。

(1)《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感情是专一不二的,而男子却朝三暮四。“                                   ”两句就是女子对男子爱情没有定准,感情一变再变的强烈斥责。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