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云南虽然下了那么多雨,可是有的山区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云南虽然下了那么多雨,可是有的山区还是和去年前年干旱一样时常缺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B局长一接到电话就马上行动,他统一安排了出发的时间、人员以及行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C远征军在敌人碉堡下方挖了两条地道,然后填充炸药同时起爆,将松山顶峰变成了日本侵略军的坟墓。

D中韩两国首脑在北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双方同意共同致力于推进两国经济关系发展更好。

 

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时要注意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意思。A项语序不当,把“虽然”放在“今年云南”前;B项“安排”和“问题”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更好”。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是(   

A有些女子,天生丽质,妩媚娇柔,偏偏由于命运的阴差阳错,竟降生于清寒的工薪家庭。

B.他用了虔诚的爱情作画,在四年的光阴中,他令音乐家、名曲家、戏剧家围绕着模特儿,使她的心魄永远沉浸在温柔的愉悦之中,使她的美貌格外露出扣人心弦的诱惑。

C.因为,这种事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以我看来,即使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也还看不到其现实的可能。

D.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是(   

1)空中发生了强烈的     ,犹如军号的一声巨响撕裂了我所在的天地。

2)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     了。

3)一切归于平静,我孤独无依,悄悄地融入云层的    之中。

4)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不在      的唇上,舐舐那冷雨。

A.震动  凄迷  静穆  渴望

B.振动  凄婉  肃穆  盼望

C.振动  凄迷  静穆  渴望

D.震动  凄婉  肃穆  盼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我们这些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的人,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

李政道大二的时候,是他破格选送去美国,当时李政道才19岁,穿着短裤去办护照,办公的人员都不相信“怎么会是个儿童?”李政道后来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

华罗庚是初中生,是他让在清华算学系任职,又送去英国深造,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尽”。

那是战乱烽火时代,但后来的重要科学发展所依仗的这些人,是他在那时满地焦土上栽下的桃李。

---------可是我为什么不知道他?

他生在上海,父亲是旧式文人,让他从小读经史子集。他幼年已经以君子“慎独”之道要求自己,修身自省,对跟朋友之间“因小故而致割席”之事也写在笔下:“一时之忿,至今思之,犹有隐痛。”

他讷于言,但一生都保持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

1915年,他在清华上学的时候,成立清华校史上的第一个学生团体――科学会。1918,他留学美国,后来在哈佛读博士,导师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布里奇曼。他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是用X射线短波极限法精确测定基本作用量子h值。实验结果,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和《光学学会学报上》发表,很快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当时最精确的h值。这一数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达16年之久。这一年他23岁。

27岁回国,于清华执教,执教之严也是出名的,他的课给李政道的分数只是83。他允许这学生不听自己的课“因为你看的参考书比我的更高明”,但是“你的实验做的不认真,要扣去25分”。

他去世后多年,亲人发现他一直留着当年的那三张答卷,写在泛黄的昆明土纸上。

他是清华物理系主任,这对他自己来说其实是一种牺牲,相当于要放弃了自己的专业研究来作行政的工作。因为他把聘任第一流学者到清华任教列为头等大事。从1926年到1937年,他先后为物理系和理学院聘来了熊庆来、吴有训、萨本栋、张子高、黄子卿、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等一批学者。

吴有训还只不过是刚到校的普通教师,资历年纪都不如他,他把吴有训的工资定得比自己还高,1934年,他引荐吴有训接替自己的物理系主任一职。四年后,他力主吴有训接替自己的理学院院长一职,那时他正当盛年。

冯秉铨毕业的时候,他对他们说:“我教书不好,对不住你们。可是有一点对得住你们的就是,我请来教你们的先生个个都比我强。”

他在1929年又组建了清华理学院,其中包括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地学6系。

他说凡是出人才的地方,必然是科学文化最盛行、科学土壤最肥沃、科学气氛最浓厚之地。比如欧洲的哥廷根、慕尼黑和美国的芝加哥等。

中国科学研究停滞数千年,第一次有了这滚热得烫手的雄心:"除造就科学致用人才外,尚谋树立一研究科学之中心,以求中国之学术独立。"

1929年,他在一篇叫《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章里说“有人怀疑中国民族不适宜研究科学,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中国在最近期内方明白研究科学的重要,我们还没有经过长时期的试验,还不能说我们缺少研究科学的能力。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学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断语。诸君要知道,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

他终身未娶,唯与学生亲厚,当中有一人叫熊大缜。

1938年,熊突然对他说要去冀中抗日。

他明知这学生在河北没有依靠相熟的人,又没有政治经验,但是国难当头,他只能送他去,熊走后,他曾“约有十余天,神思郁郁,心绪茫然,每日只能静坐室中,读些英文小说,自求镇定下来。”

他唯一能安慰的一点,是他能够帮着自己的学生在后方搜购一些雷管,炸药等军用物资,

看这书时,我才知道,曾经炸碎日军机车车头的TNT药性地雷,是来自熊所在的“技术研究社”的制造,而不是我们小时看的电影《地雷战》中由农民土法制成。

建国后他仍然当过一段清华的一把手,一直到1951年。

八十年过去了,他在空白处栽种的一切,让我这样的后代得以生活在一个浓荫蔽头的世界上,而我却今天才知道叶企孙先生的存在。

(摘编自《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相关链接]

19925月,叶企孙的老学生和老同事185人捐赠了几万元,成立“叶企孙奖”基金,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1992年,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呼吁为叶企孙建立铜像,1995年在清华大学校园,一代名师叶企孙的铜像立了起来。

②晚年,叶企孙还作了许多科学史的研究,他的一些科学史研究论文迄今还是研究科学史的样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叶企孙先生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学习经史子集,以君子“慎独”之道要求自己,修身自省,始终保持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

B.在那战乱烽火时代,叶企孙先生不拘一格选拔培养人才,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体现了他独到的眼光与开阔的胸襟。

C,担任清华物理系主任期间,叶企孙先生把刚到校教书,资历年纪都不如他的普通教师吴有训的工资定得比自己还高,后来又力主吴有训接替自己的理学院院长一职,这对他自己来说其实是一种牺牲。

D.抗战期间自己的得意门生熊大填投身革命队伍,叶企孙先生积极支持他报效祖国的行动。他还想方设法在后方搜购军用物资,师生同心协力为反抗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贡献。

E.文章开头就说我们“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中间部分又说到“可是我为什么不知道他”,最后写到 “而我却今天才知道叶企孙先生的存在”,旨在体现叶企孙先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

2.文章记述的是叶企孙先生,作者却从李政道、华罗庚说起,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

3.叶企孙先生的铜像终于矗立在清华校园里,表明后人对先生的敬仰和纪念。请结合材料,谈谈先生为人有哪些值得敬仰和纪念的珍贵品质。

4.在《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文中,先生说“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论语·雍也》)

2)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3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5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泪眼问花花不语,       。(欧阳修《蝶恋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1.全词主要采用了哪一种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2.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