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惊险场面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惊险场面两句诗是“                     ”。《 蜀道难》

(2)《琵琶行》中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两句是“                        ”。《琵琶行》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中“               ”的观点是差不多的。《师说》

 

(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不要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水石相激,山谷轰鸣惊险场面”“乐曲激越雄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豗”“砯”“壑”“乍”“迸”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1.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2.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全诗,对诗人的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的解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钦土烦郁,人多死瘴疠。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从之,天监因奏留的使办役。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画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卒畏诛,谋欲叛。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众皆敛手听命。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其用。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火遂息。太子冼马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的与赏,迁工部郎中。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抚之。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叛。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其钦景、石硋、华阴、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州濒水可无患                搬迁

B属岁饥,出米糜粥以食饿者     做成

C尔辈递相                    监督

D江陵府事                   摄主管

2.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部表明徐的“能于文治”的一组是   

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

②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③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

④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

⑤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

⑥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的心系百姓。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百姓因为环境恶劣,病死了很多,他想办法解决,并和民众一起劳动。

B.徐的措施得力。太子冼马欧阳景狡猾蛮横,不守法,被乡里的人杀害,徐的找到罪犯的罪证,把他流放到岭外

C.徐的善于宣抚。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安化蛮人叛乱,官府士兵担心被杀而想要叛变,他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化解了危机。

D.徐的能于治乱。王伦作乱,徐的积极备战,受到奖赏;区希范、蒙赶侵犯衡湘,徐的奉命前往招安并取得成功

4.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质

刘梦溪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无论哪一个民族,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就拥有一些共同的、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生活方式。文化还有精神价值的层面,比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艺术和美学等。

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现代文化是多元的、杂陈的、共生的。而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过去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近二三十年,考古新发现让大家逐渐认同,中华文化并非仅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源。二者在兴起的时间上是相同的,但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那么长江自古以航运便利,它的文化已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征。

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风格特征不同。《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于黄河流域;而浪漫文学的鼻祖《离骚》,则产生于长江流域。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和孟子,诞生在黄河之滨;而道家思想的代表老子和庄子,则诞生在长江之畔。自古以来,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就相互交融而又各自存在。

中华文化除了发生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其后一直占据主流;佛教、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国文化有重要影响。

“三教合一”,唐以后就有了。这是说儒释道三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互补共生的关系。如果不是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佛道两家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的空间。

儒释道历来是互补的。儒家主张一个人通过读书,积累学问,然后做官,再治国。若此路不通,道教和佛教思想可以给人以安慰。所以古代的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经常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不致走上绝路。

要了解今天的中国,必须了解历史上的中国。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所谓“一体”,不是单指汉族,而是指整个中华民族——南北朝时期多民族竞争并立;唐朝之所以出现盛世局面,主要就在于它的开放与包容,胡人都可以到长安为官。因此,“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

因此中华文化还滋生出了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排外,对异风异俗,能够采取一种尊重和欣赏的态度。还有一点,就是中华文化不具有侵略性。在最强大的时候,也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的关系。

今天的世界同样是多元存在的世界,我们需要做的是,承认文化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015年1 月《环球人物》)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分析“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异”或“同”的一项是(    )

A.两种文化虽然兴起的时间是相同,可是地域各不相同,自古以,就相互交融却又各自存在。

B.大家逐渐认同,中华文化并非仅有黄河文化一,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C.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长江文化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征。

D.《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于黄河流域;而浪漫文学的鼻祖《离骚》,则产生于长江流域,可见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风格特征是不同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不仅包括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还包括精神价值的层面。

B.中华文化从古至今都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杂陈的、共生的。

C.中华文化除了具有包容性,还对异风异俗能够采取一种尊重和欣赏的态度,而且在强大时也会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的关系。

D.“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南北朝时期多民族竞争并立;唐朝时胡人都可以到长安为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汉代儒家占据了主流地位,但是其具有包容性,而且儒家与佛道两家又是互补共生的关系,所以就有了“三教合一”。

B.儒释道思想主张一个人经过读书、积累学问,再去做官、治国;当他们不顺利之时,他们也不致走上绝路。

C.过去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近二三十年,通过考古发现大家逐渐认同了这一观点。

D.自古以中华文化就是多元、共生的,具有包容性;今天的世界也是多元存在的,人们要承认文化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在“汉语盘点2015”活动中,“廉、拼、跌、梦、稳、创”入围候选字。

    请从以上入围的六个候选字中任选两个,构成一个话题,并围绕这一话题,自拟题目,

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2)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帖:“如果可以,你会换个星球生活吗?”网友纷纷跟帖,出于不同的原因或目的,有人选择守在自己生活的地球,有人则选择离开。

上面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学校将举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并布置了以下任务:

1.请展开联想,描写一个人或一群人劳动的情景。要求:中心明确,描写生动。

2.有关部门建议,劳动教育应该进入中学生课程表。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建议的

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3.请以“我为劳动者唱支歌”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