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间或(jiān) 遁隐(dùn) 赭色(zhě) 矫揉造作(jiǎo)
B.按捺(nà) 游弋(yè) 绿林(lù) 恣意妄为(zī)
C.劲敌(jìng) 晕船(yùn) 圈养(juàn) 山石迸裂(bèng)
D.追溯(shuò) 饿殍(piǎo) 诡谲(guǐ) 酾酒临江(shī)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亲历过很多“错过”。错过一场精彩的比赛或演出,错过一次与家人或同学难得的团聚;一时犹豫,错过了展示(或锤炼)自己的绝好机会;一场误会,错过了一段真挚的友谊;一次退缩,错过了不会再来的机遇……有些错过可以轻轻放下,有些错过却刻骨铭心,永难忘却。
请以“错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请你从以下四位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大致相同。
人物: 荆轲 贝多芬 达尔文 鲁迅
示例:徐志摩——生命就是一个星辉斑斓的梦,只有轻轻地来去,才能让梦长留心底。
(1)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琦 君
①八十七岁高龄的恩师夏承焘教授在北京仙逝已半年,到今天我才为文追念。恩师的道德文章,与他在词学上不朽的贡献,海内外已有多篇文章报道,毋庸我赘述。在我记忆中浮现的,都是在杭州、上海求学时代,他对弟子们传道授业的点点滴滴,与师生们平日相处言笑晏晏的情景。
②我进之江大学,完全是遵从先父之命,要我追随这位他一生心仪的学者与词人。他一口字正腔圆的永嘉官话,同学听来也许有点特别,我却非常熟悉。因为父亲说的正是同样的“官话”。他上课时讲解《文心雕龙》,特别强调四六骈文音调之美,组合之严密,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他用铿锵的乡音,朗吟了一段《神思篇》,问我们好听吗?我觉得那么多典故的深奥句子,经他抑扬顿挫地一朗吟,似乎比自己苦啃时容易多了。下课后,与一位最要好的同学一路走向图书馆,一路学着老师的调子唱“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又学着他的口音念“前面有钱塘江,后面有泰望山”,却没想到老师正走在我们后面。他笑呵呵地说:“多好呀,在厥(这)样的好湖山里,你们要用功读书哟!”
③中文系同学不多,大家熟悉以后,恩师常于课余带领我们徜徉于清幽的山水之间。我们请问他为何自号瞿禅,他说因自己长得清瘦、双目瞿瞿。又请他解释禅的道理,他说“禅并非一定是佛法。禅也在圣贤书中、诗词文章中,更在日常生活中。”后来他教我们读书为人的道理时,在他那平易近人,情趣横溢的比喻中,常常含禅理,却使我们个个都能心领神会。
④瞿师常常边走边吟诗,有的是古人诗,有的是他自己的得意之作。他说“作诗作文章,第一要培养对万事万物的关注,能关注才会有灵感。诗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灵感早在酝酿之中。比如‘松间数语风吹去,明即寻来尽是诗’,看去多么自然,但也得细心去‘寻’呀。”他站在高岗之上,就信口吟道:“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任吹衣。”弟子们看着他的长衫,在风中飘飘荡荡,只觉得这位老师,有如神仙中人。大家都说:“先生的境界实在太高,学生们及不到。”他说:“这两句诗并不是出世之想,而是入世的一份定力。人要不强求名利,任何冲击都不致被动摇了。”在九溪十八涧茶亭中坐定,一盏清茗端来,他又吟起词来:“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无一语,答秋光。愁边征雁忽成行。中年只有看山感,西北阑干半夕阳。”这是瞿师的得意之作,也是弟子们背诵得最多最熟的一阕词。
⑤瞿师小学毕业后考进有官费补贴的永嘉省立师范,在那一段日子里,他把学校图书馆的古典文学书全部读遍。对于诗词尤感兴趣,已能按谱填词,这就是他立志学词之始。师范毕业后,无钱马上念大学,就暂住乡村小学教书。在幽静的乡村里,他作了不少诗,“昨夜东风今夜雨,催人愁思到花残”,是他少年时的得意之作。瞿师于西北大学归来后,居于籀园图书馆附近,几乎翻遍了图书馆全部藏书,打下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基础,立定了他一生为人为学的方针。他谦虚地说自己很笨,认为“笨”这个字很有意义,头上顶着竹册,就是教人要用功,用功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从“竹”从“本”。
⑥瞿师在抗战八年中,眼看河山变色,沉痛地作过几首慷慨歌词。他也目睹许多读书人,有的为了生活,不得不屈志事敌,有的却是利欲熏心,认贼作父。他曾作《瑞鹤仙》,以“玉环飞舞”讽汪精卫的“辛苦回风舞”。他对于一个士子的出处进退,评定水准是非常严肃的。自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四所基督教联合大学借英租界慈淑大楼开课。虽然弦歌不辍,但总不免国破家亡、寄人篱下的感触。瞿师在讲授词选时,常提起王碧山咏物词的沉咽,乃是一份欲哭无泪的悲伤,比起嚎啕大哭尤为沉痛。他回忆杭州,怀念西湖与之江母校,曾有词云:“湖山信美,莫告诉梅花,人间何世。独鹤招来,共临清镜照憔悴。”他看上去笑容满面,可是他内心是憔悴的,忧伤的。
⑦师生暌违的一段时日,他总频频赐书嘱我专心学业,勿为人间闲烦恼蚀其心血。他的片纸只字,我无不一一珍藏,时时捧读,有如亲聆教诲。他以毕生心血致力学问,以满怀仁爱,付予人间。以他的佛心佛性,必然往生西方。他临终时听师母吟他自己少年时得意之作,正如摇着短梦,飘然归去,内心必然因不辜负此生,而感到万分欣慰吧!
摘编自《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琦君一生受夏承焘先生的影响很大,却未能及时撰文悼念,动笔写作本文时可谓百感交集。
B.夏承焘教授热爱诗词,小学的时候就已立志终身从事词学研究,并为此不断进取,成就非凡。
C.作为弟子,琦君记下了恩师的诸多诗词,并能从细节出发展开对先生的回忆,情真而意切。
D.回顾抗战时作诗及讲授词选两件事,都只是为了表现夏承焘教授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坚定立场。
E.本文生动地再现了夏承焘教授为学、教书、做人等生活片段,表现了夏承焘教授的精神风貌。
2.第②段琦君回顾“之江大学”的求学经历有什么作用?
3.琦君曾在《鹧鸪天》一文中回忆夏承焘先生说:“他因时适地,寓教诲于诗词,真是充分发挥了‘温柔敦厚,诗教也’的古典精神。”本文中夏承焘先生“寓教诲于诗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夏承焘先生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词学研究者,探究他的人生,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代学人呢?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撑一支长篙, 。(徐志摩《再别康桥》)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5)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戴望舒《雨巷》)
(7)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8)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 ”一句是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天若有情天易老”转化而来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一二句。
2.诗歌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