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郁 剪 剪 聂鑫森 郁剪剪如今已是古稀老人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聂鑫森

郁剪剪如今已是古稀老人了。

二十年前,吴净第一次到青山铺乡来采访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写了篇关于此地盛行剪花的长篇通讯,并力荐许多剪花的女艺人,郁剪剪就是其中的一位。没想到文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地和外地的报纸、电台、电视台记者,来了一拨又一拨。于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剪纸也就成了艺术品,又参展,又卖钱。

吴净作为第一个报道者,自然不会就此罢手,隔上一段日子就要前来采访。每次来,必去探望郁剪剪。郁剪剪专攻神话传说人物,八仙、门神、财神、花仙子、十八罗汉、钟馗……运剪洗练泼辣,而且带点夸张、变形,颇获赞誉。

每次告别时,郁剪剪总是颤声对吴净说:“你让我扬眉吐气了,老田对我好多了。”

老田是她的丈夫,叫田谷生,长得很粗蛮,脾气又暴烈,爱喝酒,一有烦心事就打郁剪剪。如今,郁剪剪出名了,剪纸可以换钱了,他的野性收敛了不少。不过所有的钱都得由他统管,不让妻子过手。

吴净径直走到堂屋的门前,高喊一声:“郁老师——”

“来啦!”

随即,郁剪剪从堂屋后面走了出来,紧接着,红着一张脸的田谷生也醺然而出。

“是吴记者呵,快请坐。你怎么喊我‘老师’呢?我不配。”

“在剪纸上,您当然是老师。”

当吴净在挨墙茶几边的一把椅子上坐下,田谷生也大咧咧地在另一边的椅子上落座,然后,挥挥手,大声说:“大记者来了,还不快去泡茶!”

郁剪剪低声说:“我……会的。”

“郁老师,别客气了,我就要走的。我这次来,是要买你的四件门神作品。”

“吴记者,不要买,我送你就是……”

田谷生使劲地“咳”了一声。郁剪剪忙煞住话,目光也变得暗淡起来。

“是我的一个外地朋友,在画报上看到你的门神作品,很欣赏,托我来买的。”

“吴记者,你稍等一下,我去房里拿来。”

田谷生突然站起来,说:“你歇口气,我去替你拿。”说完,就快步走进与堂屋相连的那间卧房里去了。

吴净问郁剪剪:“儿女们都住在附近吧?经常来吗?”

“来得少,老田从不肯留他们吃饭,他把钱看得比命还重。”

“跟你学剪纸的那个姑娘,自取艺名王一剪的,还努力吧?”

“还努力,剪得和我差不多哩。”

正说着,田谷生出来了,手里拿着的四张门神卷成一卷,递给吴净。

吴净问:“多少钱一张?”

田谷生说:“你是老熟人,就二百元一张吧。”

郁剪剪急了,说:“收多了,老田。”

“城里买二百五哩。”

吴净忙付钱,然后告辞。

田谷生进房放钱去了,只有郁剪剪把吴净一直送到竹篱外。郁剪剪说:“真是对不起,这个老田……”

吴净说:“收钱是应该的。再见!”

送别时,郁剪剪没有说那句总是要说的话。

吴净在黄昏时回到了家。他把卷起的门神像在案头展开,按顺序摆好,一组是秦叔宝、尉迟恭;一组是神荼、郁垒。粗粗看去,都还不错。再细看,前一组是郁剪剪的作品,下剪厚重老辣;而后一组显得干净纤巧,出自郁剪剪的学生王一剪之手。

吴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有点痛。不是心疼钱,是心痛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他明白,绝不是郁剪剪所为,定是田谷生进房后搞的名堂。至于王一剪的作品,或是放在老师处寄卖以图获得好价钱,或是田谷生用菲薄的价钱收购而来,吴净就不得而知了。但田谷生将王一剪的作品伪称为郁剪剪的作品,却是不争的事实。

吴净决定把王一剪的作品剔出来,再从自己的藏品中,寻出郁剪剪的同题作品补进去。他不能欺瞒朋友,更不能让伪作流传于世。

吴净把王一剪的作品烧了。

一个月后,青山铺乡政府一个常写新闻稿的宣传干事,打电话告诉吴净:郁老现在不肯动剪刀剪花了,几乎天天和田谷生吵架,骂丈夫不该骗了吴净你这个好人;若是田谷生动手打人,她就见什么砸什么,还大喊要一把火把房屋烧了。

吴净决定马上去一趟青山铺乡,他不能看着一个出色的民间艺术家,就这么被毁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每次告别时,郁剪剪总对吴净说“老田对我好多了”,这从侧面反映出了田 谷生对金钱的追求与贪婪,其实并不是真正对郁剪剪好。

B.吴净和郁剪剪谈到了学生王一剪,郁剪剪说“剪得和我差不多哩”,这为下文田谷生用王一剪的作品伪称郁剪剪的作品埋下了伏笔。

C.小说中对主人公郁剪剪的刻画,采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形象塑造了一个技术十分高超的民间艺术家形象。

D.郁剪剪对丈夫田谷生收吴净的钱,表现出了无可奈何的神情,因此,她满心抱歉地将吴净一直送到竹篱外。

E.郁剪剪后来不肯动剪刀剪花,是因为她不要愿意再成为丈夫敛财的工具,而且她自己也已觉醒,要捍卫自己的权利。

2.小说中的主人公郁剪剪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部分加上了宣传干事打给吴净的电话内容,作者这样写有那些作用?

4.小说中写到“吴净把王一剪的作品烧了”,有人认为这是吴净出于愤怒,也有人认为这是吴净出于对郁剪剪作品的尊重。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心灵手巧,技艺高超。郁剪剪剪纸技艺高超,特别擅长剪神话传中的人物。②性情懦弱、忍让。粗暴的丈夫掌管着自己的生活却没有怨言,经常看着丈夫的脸色行事。③心地善良、宽厚。对丈夫欺骗吴净的事心怀愧疚,耿耿于怀。④性格由弱而强。最终有了反抗意识,敢于抗争丈夫的粗暴行为。 3.①补充故事情节,集中揭示郁剪剪夫妻之间的矛盾;②照应前文吴净的猜测,并引出下文吴净决定再去青山铺乡;③揭示了郁剪剪内心的埋怨和由懦弱到反抗的性格转变。 4.观点一:出于愤怒。①吴净没想到田谷生竟然会用王一剪的作品伪称郁剪剪的作品,这种行为让吴净感到心痛;②郁剪剪本是一个出色的民间艺术家,而其丈夫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③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田谷生的行为是对这种艺术的极大玷污。 观点二:出于对郁剪剪作品的尊重。①尽管王一剪的作品干净纤巧,但和师傅郁剪剪的作品还有一定的距离;②优秀的剪纸作品会赢得赞誉,而伪作任何时候都不可替代真品的价值和分量;③欣赏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理解艺术作品的本身内涵和价值,不以讹传讹才是对艺术的尊重。 【解析】 试题分析: 1.C项文中没有“心理描写”,D项应该有对丈夫用学生作品充自己作品的歉意;E项“她自己也已觉醒 ,要捍卫自己的权利”过于拔高。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D就是文本内容表述不当,选项C则为文章特色概括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其实本题是变相的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应该紧紧围绕“小说中的主人公郁剪剪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一中心问题,即个人具有的内在、外在的特点特征。“郁剪剪剪纸技艺高超,特别擅长剪神话传中的人物”“粗暴的丈夫掌管着自己的生活却没有怨言,经常看着丈夫的脸色行事”“对丈夫欺骗吴净的事心怀愧疚,耿耿于怀”“最终有了反抗意识,敢于抗争丈夫的粗暴行为。”然后分条概括。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如本题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性情懦弱、忍让。心地善良、宽厚。对丈夫欺骗吴净的事心怀愧疚,耿耿于怀等。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3.真实一道小说情节的作用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语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此题的语段在文章的中间,分析时注意和标题文章的开头,文章的主旨的联系。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结尾部分加上了宣传干事打给吴净的电话内容的作用,结构:补充故事情节,集中揭示郁剪剪夫妻之间的矛盾;照应前文吴净的猜测,并引出下文吴净决定再去青山铺乡;内容:揭示了郁剪剪内心的埋怨和由懦弱到反抗的性格转变。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小说的情节是小说必考的内容之一,主要以概括和分析作用的形式出现,分析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分析时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中间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如本题考查内容处于文本末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人物的思想转变更合理可信。补充故事情节,集中揭示郁剪剪夫妻之间的矛盾;照应前文吴净的猜测,并引出下文吴净决定再去青山铺乡。 4.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探究吴净烧赝品的原因,主要看分析的角度。如认为出于愤怒,主要从田谷生调包这一角度;如认为是出于对郁剪剪作品的尊重,主要从拒绝赝品,不以讹传讹这个角度分析。要求观点明确,结合文本分析。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出于对郁剪剪作品的尊重。理由:尽管王一剪的作品干净纤巧,但和师傅郁剪剪的作品还有一定的距离;优秀的剪纸作品会赢得赞誉,而伪作任何时候都不可替代真品的价值和分量;欣赏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理解艺术作品的本身内涵和价值,不以讹传讹才是对艺术的尊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联想,描摹了琵琶女的乐声陡然高昂,跃马拼杀。

(3)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江村注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公元760年春,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郊外的洗花溪畔建成了几间草房,长期颠沛流离的诗人一家在此度过了近5年比较安稳的生活,此诗就作于这一时期。

1.请结合诗歌的前三联分析“事事幽”三字的内涵。

2.尾联表面上是“幸词”,实为“苦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白居易,字乐天,敏悟绝人,工文章。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迁左拾遗。

会王承宗叛,帝诏吐突承璀率师出讨,居易谏:“唐家制度,每征伐,专委将帅,责成功,比年始以中人为都监。韩全义讨淮西,贾良国监之;高崇文讨蜀,刘贞亮监之。且兴天下兵,未有以中人专统领者。恐四方闻之,必轻朝廷。后世且传中人为制将自陛下始,陛下忍受此名哉?且刘济等洎诸将必耻受承璀节制,心有不乐,无以立功。此乃资承宗之奸,挫诸将之锐。”帝不听。既而兵老不决,居易上言:“陛下讨伐,本委承璀,外则卢攸史、范希朝、张茂昭。今承璀进不决战,已丧大将,希朝、茂昭数月乃入贼境,观其势,似阴相为计,空得一县,即壁不进,理无成功。”亦会承宗请罪,兵遂罢。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

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颇以规讽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鸡林①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甚伪者,相辄能辩之。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减)

【注】①鸡林:朝鲜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敏悟绝人,文章。             工:擅长,善于

B.恐四方闻之,必朝廷。         轻:看不起,轻视

C.观其势,似相为计,           暗中

D终不附为进取计,             离:离开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成年后才起的,由于其同辈或属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与 本名含义有某种关 系的别名,称之为“字”。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会试的人,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但是还没有被正式授予官职)。“擢进士第”即“获得了进士”的意思。

C.在古代官职变动的词中,其中“补”是补任空缺官职。“黜”,降职或罢免。“迁”,调动官职,汉右尊左卑,故将升官称为右迁,左迁是降低官职。

D.卒,多义词,文中指死亡。我国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称谓。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善于写诗,最初,与元稹相互酬咏,交情深厚,后来元稹得到宰相之职,白居易也随之声名显赫。

B白居易认为如果让四方节度使知道朝廷让宦官担任实际统帅去讨伐叛贼王承宗,必将助长王承宗的反叛气焰,而且让各路将军深感耻辱,诸将的锐气也会受挫。

C.白居易劝谏承璀为统帅讨伐王承宗一事,令穆宗不悦,幸好有李绛的进言,白居易才免遭罢黜,且皇上仍然像过去那样待白居易。

D白居易坦率耿介,常诤谏为政之安危,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仍然不改变自己。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2)鸡林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甚伪者,相辄能辩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古人在建筑物中置窗,主要是为了“通”的功能,即通风采光。《红楼梦》中的窗,首先以其通透实用功能而存在。此外,作为小说中众多景象之一的窗,不仅与亭台轩院、花草树木完美融合,而且通透的特点又使其成为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从而体现了其审美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一个诗化的环境。

首先,具有作为采光和通风功能的窗,它形成了大观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大观园外看,“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大观园内,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幽窗,蘅芜院的绿窗清雅而不失富丽,怡红院更有五色纱糊的小窗。侵窗的月光不仅使大观园的女儿凭窗读书成为可能,也赋予了她们诗人般的气质。

小说第一回贾雨村与甄家丫鬟隔窗一见钟情,第二十四回中贾芸与小红之间的恋情,与窗户有着不解之缘。窗户采光和通风的功能,使之成为小说中人物眉目传情的重要渠道。作为传情的通道,窗在宝黛爱情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黛玉生气时,窗户为宝玉提供了传达心声的通道;宝玉挨打时,黛玉通过怡红院的纱窗去观看宝玉,窗户又为黛玉表达关切之情提供场所。

其次,窗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为它的借景、对景、隔景、分景的功能。这一点古人早已发现。《古诗十九首》中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句,描述了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动对心中所爱的怀想的情景。古人对窗户借景、对景的注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主动的审美眼光。《红楼梦》中的窗同样体现了其取景、对景之功用。小说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对紫娟说:“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此处,取下纱屉后的窗户,以花草树木为背景,大燕子盘旋其间,构成了想象中的一幅“燕归图”。

窗户还有隔景、分景之功能。小说第四十回,“贾母论窗纱”一节对窗纱作了精辟的介绍,无论是软烟罗,还是霞影纱、蝉翼纱,均以薄透为特色。虽然薄透,但窗纱对窗外之景还是起到了隔的作用,窗外之景在窗纱的阻隔之下变得朦胧而隐约,使人在这一边看到另一边,本来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在恍惚迷离中扩大了空间感觉,从而使空间得到了延伸。《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黛玉让丫头将那能吟《葬花吟》的鹦鹉连架子摘下来,挂在月洞窗外的钩子上,自己则坐在屋中,“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这里的月洞窗不仅成为黛玉取景的佳处,更在空间上起到了一种隔的作用。“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美人与鸟儿隔窗对语,既有隔窗取景的韵味,又将原本同一幅画面分隔成了内外两个场景,增加了画面的立体空间感。

小说中窗的借景、隔景等功能,既营造了一种审美意境,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这情形有如现代作家宗白华所说:“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 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艺术的意境。”

(摘自《<红楼梦>中的窗意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传情的通道,促进了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发展。

B.《红楼梦》中的窗既有通风采光之功能,也有审美之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诗化的环境。

C.《红楼梦》中的窗和亭台轩院、花草树木构成一个整体,是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

D.《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诗人般的气质。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窗是《红楼梦》中众多景象之一,能丰富读者的审美感受。

B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窗的审美功能,并在文学创作中进行了运用。

C.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的窗各有特点,作用各有不同。

D.黛玉与鹦哥隔窗对语体现了窗户在《红楼梦》中隔景、分景的功能。

3.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红楼梦》中,窗有使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增加画面的立体空间感等作用。

B.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创作《红楼梦》时充分发挥了窗户隔景、分景等功能。

C.经典名著《红楼梦》中如果缺少了“窗”这一意象,那它就缺少了很多精彩。

D.无论古人和今人,在文学创作中都非常重视窗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在谈及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时,李安颇有感触地说道:

“坚持是一种本能,我这个人就很能受气。面对争议时,我不会跟大家争执,君子报仇三年不晚,过三年我的新片子出来,就可以让他们闭嘴了。但又有新的争议,大概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你不可能取悦每个人。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拍我想拍的,很真诚地表现原来想要做的。大家的反应也要注意,但我不可能讨好他们,我也不需要讨好他们。”

在求索的道路上,面对各种不同的声音,你是一味地取悦妥协于他人,还是坚持自己既定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应对的方式将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