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 有人说,不要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信和自知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但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失败了呢?反过来说,成功者并不是命运指引,并不是天生就是一个成功者,他为什么能成功呢?其实这一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心理障碍的问题。成功当然需要许多条件,如好学、勤奋、机遇等等,但这些对一般人来说都是具备的。你勤奋学习到深夜,他甚至通宵达旦地苦学,但并不一定他就比你更成功。你有过几次机会,他却只有一次机会,然而他反倒能把握住这唯一的机会而获得成功,而你却空失机会等等。这些外在的条件,还可以列举很多,正因为太多了,因此,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条件。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你的内心条件――自信和自知,即“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想着你自己拥有什么,这样你的心态就会放松。比如登山,首先想到的就是你拥有能登上这座山峰的能力,哪怕这座山再高也能征服它。在没有开始登山之前,有无这样的信心是大不一样的。自信,还意味着你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勇气去征服这座山峰呢? 如果说自信是成功的内在心理第一要素的话,那么与自信须臾不离的另外一个要素是自知。“人贵有自知之明”。假如你整天执着于没有拥有什么,而想要拥有什么,特别是自己不切实际的愿望,可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最终导致的是自己失去信心,郁郁寡欢,甚至走上极端,发生悲剧。 自知和自信表面来看是矛盾的,自信要求相信自己,而自知则要求不要过分相信自己,但这两者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知之明,就不可能树立自信;没有自信,自知只会让人畏缩不前。在成功的道路上,自知意味着什么呢?自知意味着你知道自己不要总去想着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自己已经拥有什么。往往是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总是谦虚谨慎的,大智若愚就是这些人的真实写照。因为有学问的人知道,未知领域是那样的广大,有限的知识和这种无限的领域比起来,几乎只能等于零。 如果说自信要求你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的话,那么自知就告诫你千万不要自不量力,要知足常乐。只有自信和自知结合得很好的人,才能成功。自信,仰高山不觉高;自知,视自己不为大。自信和自知,就是成功的法宝。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围绕“你拥有什么”“你没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重点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开放中有限制,辨析中见思想,要真正写好还是不容易的。“你拥有什么”无非是告诉人们在任何情况下要有信心,要抱有乐观的心态,想到自己拥有的幸福,套用一句老话就是“知足常乐”;“你没有什么”,就是不要总沉溺在过去的辉煌中,要学会不断追求,不断进取,套用一句老话就是“不知足,不满足。”写作时必须两句话综合考虑。如果仅选取其中一句话,那也必须暗合另一句话,不然就有偏题之嫌,或者浅显而单薄。有的虽然抓住两句话,但只是浅层次的思考,比如这两句话是辩证的,这两句话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态。论述时忌“各打五十大板”。因为人类的梦想与现实永远是矛盾的。所以我们既要懂得知足,又要不忘进取。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本作文应属于材料作文中的难度较大的。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第一个“有人说”作为靶子:在物质需求方面要“知足常乐”,批判被物欲扭曲种种现象。将第二个“有人说”作为靶子:在精神需求方面要“永不知足”,树立积极探求、学习上进的人生态度。说透了,作文命题人是想通过这样的题目来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对待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参考立意:①知足常乐,快乐之源;②淡定从容,轻舞飞扬;③“无中生有”,追求不止;④人生重在“拓荒”;⑤满足并追寻着;⑥物质与精神并重。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本报香港4月8日电  记者黄拯7日,《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在北京签署。此举标志着粤港合作掀开了新的篇章。《文汇报》评论文章《框架协议意义大具体执行是关键》称,框架协议的签署是粤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是“一国两制”实践的新发展。《明报》刊文表示,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粤港合作揭开了新的一页。《星岛日报》文章认为,经过10年的竞争和磨合,港粤官方就两地的定位达成了共识,在金融方面以香港为龙头,带动广东省的现代服务业。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世界日报》报道,菲律宾移民局长费兰礼斯说,限这些有居留权的外侨813前申请外侨身份证,否则,不申请外侨身份证,这些外侨将被视为无适当证件外侨而被实时遣送离境。

B1976年唐山地震除7—8级主震外,还发生了许多65级左右的余震,地下岩层破碎程度较重,以后的地震强度会随着震波受阻而相对减弱。

C.在县城以南旱地种西瓜,产量不但大幅度减少,比正常年份减少30%,而且瓜型变样,对上市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瓜价大打折扣,比正常年份下降02/斤。

D.俄罗斯副外长阿列克谢耶夫认为,朝核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美国和朝鲜能否消除分歧及恢复六方会谈的前景。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有宋祖英、孙楠等明星出演的晚会吸引了许多观众,离演出还有两个小时,通往百子图广场的路上已经是人潮涌动,不绝如缕

B.各级领导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使移民安土重迁,高高兴兴地搬迁到了新的家园。

C.刚进大学,他就想写一部反映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追求的小说。四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D.曾经在影视圈大红大紫,炙手可热的巩俐加入了新加坡国籍,这让许多人失望、愤恨乃至痛骂不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力学之父”钱伟长

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在苏州中学求学之时,钱伟长的父亲病逝,本来就家境贫寒的他,只能靠叔父(钱穆,著名学者)的接济才得以继续上学,因此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特别刻苦。除了白天抓紧时间学习之外,每天晚上学校熄灯以后,他还总要再自学两三个小时。钱伟长此后伴随一生的“开夜车”的习惯,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养成的。

1931年,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原本是要学习历史或者文学,因为这两科他的考分都是满分。钱伟长入学清华大学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那年清华的物理系,因为“九·一八”,而变得十分的热门,新生中竟有五分之一的人想进物理系,但该系的名额只有十名,面对这些学生,系主任吴有训十分为难。物理只考了5分的钱伟长也在其中。晚年他回忆,当自己从广播中听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是因为中国没有飞机大炮,打也是失败的论调时,就火了,“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学物理系,要造飞机大炮。

已经到北京大学任教的钱穆并不赞同他的选择,建议他还是继续家学渊源的历史学。钱伟长去找史学大家顾颉刚。顾颉刚满口赞成:“我们国家站不起来受人欺负,就因为科学落后。青年人有志于科学,我们应该支持。”钱穆便不再反对。

为了说服吴有训,他那段时间每天都去吴的办公室软磨硬泡。吴早上八点到办公室,他六点半就等在门口。最后,吴有训被他的热情感动,决定让钱伟长先到物理系学一年,期末考试物理和高等数学成绩达到70分才可以继续学下去。

这个没有难倒钱伟长。刻苦学习本来就是他的习惯,从清华大学毕业时,钱伟长已经成为物理系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吴有训也非常器重他,还把他收为自己的研究生。

1956年我国第一次制定12年科学规划,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钱伟长参与了这个规划制定。钱伟长在自己的计划之中,秉着在当时“国家需要什么就搞什么”的原则,提出五项科学计划:原子能、航天导弹,还有自动化、计算机和自动控制。这个计划遭到了数学、物理等多个基础学科约400来名知名学者的反对。但钱伟长坚持己见,并最终得到了周总理的支持,计划顺利实施。

为了国家的需要是钱伟长弃文从理的原因,也是他留洋求学的初衷。1940年1月,他考取了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出发前,四叔钱穆特地从苏州赶到上海,为他送行,钱伟长告诉钱穆,出国绝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而是想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和钱伟长一起出国留学的学生,和他有着相同的想法,钱伟长后来回忆说,当时大家在甲板上都立下誓言,凡是每人出去所学的那门学科,回国后国家就不用再派人去留学了。

为国家学习的动力激励着钱伟长,入校第一天他就定下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因为他和导师辛吉不约而同地研究同一个课题,于是他们立即合作,仅用了五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被收录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六十岁祝寿文集里。那部文集里,也收录了爱因斯坦的论文,钱伟长一举成名。

两年后,取得博士学位的钱伟长受冯·卡门邀请,到美国的加州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之后,他又进入美国著名的喷气推进研究室工作,参加火箭和导弹试验。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十分优越。

不过,当钱伟长听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立即决定回国。1946年,钱伟长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机械系的教授。同时他还在其他三所大学里兼职任教,几乎包下了这些学校物理系中所有的基础课程。

那个时候,教师的日子非常清苦,生下两个孩子之后,钱伟长不得不靠向同事借钱度日。1948年,他一度在当时尚未回国的钱学森的建议下萌生了举家移居美国的念头,他工作过的美国喷气推进研究所一直期望他回去。最终,钱伟长没有离开。

之后一直到1949年的岁月里,钱伟长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我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该班学员,日后大多成为中国从事力学研究科学的领军人物。钱伟长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便发端于此。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钱伟长还在读中学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叔父钱穆接济钱伟长继续上学,主要是因为血缘关系。

B.本文的传主是钱伟长,可是在第10段中介绍其科研成果时,提到了爱因斯坦的论文。这属于作者选材不当,应予删除。

C.“最终,钱伟长没有离开”中的“最终”表现了钱伟长面对国外优越条件曾经犹豫不决,这不符合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D.钱伟长被清华大学录取后弃文从理,是因为他认为国家科学落后就会被动挨打,学理更能直接为国效力。

E.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祝寿文集里收录钱伟长的论文,使钱伟长一举成名。钱伟长能在短期内取得这样的成就“为国家学习的动力激励”是关键因素。

2.为什么当时与钱伟长一起出国留学的学生会立下“凡是每人出去所学的那门学科,回国后国家就不用再派人去留学了”的誓言?请简要分析。

3.钱伟长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原因是什么?请概述

4.有人说钱伟长的“五项科学计划”既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试结合新中国的科技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