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注],默然不问,晏子谏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注],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注]胔(zi)腐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B、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C、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D、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君将游,百姓皆曰:“君当幸游乡乎?   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政期年                 服:服从

C公曰:“以狱。”                       属:交付

D亦细物也,以与左右为笑耳               特:只是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族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1.A 2.B 3.D 4. (1)用尽财物不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完成劳役,百姓饥寒交迫,腐尸随处可见。 (2)轻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看重身边近臣的取乐嬉笑,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解析】 试题分析: 1.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后部分的对称结构自然断开。 2.服政:指服役纳税。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此题中的“服”解释为“服从”就是典型的以今释古的例子。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重点考核古今异义。 3.表现晏子还是与景公有争议,另三个故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对文意概括有误。 4.重点词语:“殚”“周”“崇”“傲”“相望”。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殚”“周”“崇”“傲”“相望”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2)中的判断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一年冬天景公到郊外巡游,在路上看到有没掩埋的饿殍,却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晏子劝谏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出游 时,看到饥饿的人就给他们食物,看到贫病的人就给他们钱财(帮助他们治疗),并下令不要他们服劳役,也不要向他们征税。因此每当桓公将要出游时,老百姓都高兴地说:‘君王幸而能到我们乡里来巡游吧!’如今君主您冬日郊游,住在都城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倾家荡产也不够交纳赋敛,筋疲力尽也下够您役使,百姓饥寒交迫,饿殍载道,而君王却不闻不问,这就失去做国君德行了。财穷力尽,百姓凭什么拥戴国君;骄奢淫佚,国君谈不上爱护人民。上下离心,君臣不亲,这是夏、商、周三代衰亡的原因啊!如今您重蹈三代的覆辙,我担心君王的公族就要危亡,君位将被异姓代替了。”景公说:“是啊!国君只顾自已享乐而忘了百姓的疾苦,只知横征暴敛而不顾人民的死活,我的罪过太大了。”于是下令埋葬饿殍,拿出公粮来救济贫民,并令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一年之内不服劳役。景公三个月没出去游览。 景公让马夫饲养他所心爱的一匹马,那马突然暴病死了。景公大怒,令人拿刀去支解养马的人。这时晏子正赔侍在景公身旁。左右拿刀上前,晏子阻止了他们,然后问景公道:“尧舜支解人,从谁开始的?”景公很惊恐地脱口而出:“从我开始。”就没支解养马人。但又说:“把他投入监狱治罪。”晏子说。“这人不知他犯了什么罪而死,我请为君王教训他一番,叫他知道自已的罪过,然后再送进监狱治罪。”景公说:“可以。”晏子就历数其罪道:“你有三大罪状:君王命你养马,你却让马死了,这是第一条死罪;你养死的又是君王最心爱的马,这是第二条死罪;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这件事必然怨恨我们的君王,诸侯听到这件事必然要轻视我们的国家。你杀了君王的马,使老百姓对君王积下了怨恨,我们的军队也要被邻国打败,达是第三条死罪。现在把你投入监狱治罪。”景公听后长叹一声说:“请您老夫子释放了他吧!请快释放了他吧!不要因此损伤了我仁爱的德行。” 景公的猎狗死了,他命令朝外给它治办棺材,宫内给它准备祭品。晏子听说这事,前来劝阻。景公说;“也不过区区小事,只是借此和近侍们取乐罢了。”晏子说:“您错了!向百姓横征暴敛的财物不把它用到百姓身上,而浪费钱财以博得左右一笑,轻视小民的疾苦,而着重近侍的玩乐,这样,国家也就役有什么希望了。何况孤苦的老人受冻挨俄,而一余死狗却享受祭祀,鳏寡无靠的人得不到救济,而一条死狗还占用棺材,行为荒唐到这样,百姓如果知道这事,一定会怨恨自己的国君,诸侯如果知道这件事,一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老百姓积满怨恨,诸侯卑视我们的政权,您竟然认为这是区区小事!您还是再好好考虑考虑吧!”景公说:“您说的对。”赶 紧催厨师杀狗烹肉,拿来和群臣会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查看答案

一位名叫索克曼的基督教牧师曾说:“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根据所学的诗词文的内容,补全下列名言警句。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                                               。(《长亭送别》)

(3)恨相见得迟,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长亭送别》)

(4)沧浪之水清兮,                ;沧浪之水浊兮,                   。(《渔父》)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陈情表》)

(6)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报任安书》)

(7)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渔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 ①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事事幽”三字统摄全诗,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

2.尾联两句,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感叹,有人说是庆幸,有人说是苦情。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全诗作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媐(xī):嬉戏。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亦不能入          最终

B.且言车战甚       具备

C.州人刘翁廷传所    寄居

D.又于用车         擅长

2.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道人耳语甫曰                   屈原放逐,赋《离骚》

B.往来河南山东间,无           ,而母立于兹

C.启视书,皆古兵法               何不哺糟而歠其醨

D.败,京师震恐                   无叔伯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

②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③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诸路援兵不至

⑥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

(2)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