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仍然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 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抓住诗中的词语“猛士敌场立”“孤臣末世难”和注释中的“曾率军抗元,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等内容作答。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中的词语“猛士敌场立”“孤臣末世难”和注释中的“曾率军抗元,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等内容作答。 2.从“孤”字的含义,寄托的情感和手法的运用的角度作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意”的角度分析“孤”的含义和情感,然后从“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上分析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注],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注]胔(zi)腐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B、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C、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D、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君将游,百姓皆曰:“君当幸游乡乎?   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政期年                 服:服从

C公曰:“以狱。”                       属:交付

D亦细物也,以与左右为笑耳               特:只是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族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查看答案

一位名叫索克曼的基督教牧师曾说:“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根据所学的诗词文的内容,补全下列名言警句。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                                               。(《长亭送别》)

(3)恨相见得迟,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长亭送别》)

(4)沧浪之水清兮,                ;沧浪之水浊兮,                   。(《渔父》)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陈情表》)

(6)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报任安书》)

(7)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渔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 ①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事事幽”三字统摄全诗,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

2.尾联两句,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感叹,有人说是庆幸,有人说是苦情。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全诗作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