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行人已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

B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

C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

D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E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2.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1.A C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2.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第每答对一点给3分。 3. a.重视友情,信守诺言; b.乐观开朗,心直口快; c .企图逃避法律。 4. a.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 b.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 c.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 d.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解析】 试题分析: 1.A.应是紧张心情 C.应是突出“重情守信”。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均考核内容,其中AC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2.注意从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推动情节的角度进行作答。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小说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分析其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此题的主要情节都是环境描写,注意从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3.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重视友情,信守诺言”“乐观开朗,心直口快”“企图逃避法律”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4.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答案中的四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小说中的探究题往往就文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要信马由缰。注意观点明确,论证理由充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2)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                                ,烟光凝而暮山紫。

(4)                                ,临清流而赋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注],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注]胔(zi)腐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B、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C、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D、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君将游,百姓皆曰:“君当幸游乡乎?   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政期年                 服:服从

C公曰:“以狱。”                       属:交付

D亦细物也,以与左右为笑耳               特:只是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族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查看答案

一位名叫索克曼的基督教牧师曾说:“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