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阅读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②③④段列举               ,第⑤段提出                ,从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艺欣赏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

2. 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①精神上的残废:                                                    

②精神上的中毒:                                                    

③精神上的短视:                                                    

3.第⑥段说“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欣赏呢?

4.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

5.你怎样看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 诊治的办法 2.(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 3.因为这些旧文学家都有几分惰性,常先入为主,不能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所以不能欣赏。(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1: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答案示例2: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答案示例3: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话,引出不光是作者,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创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 5.根据答题情况斟酌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找到“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一空前面的提示语是列举,那么此空就是三段并列的内容的概括,下面两空找到相关段落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列举”,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2. 试题分析: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这些词语在文中有它特定的含义,理解是一定要结合文本,抓住语境。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考查的概念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第二步: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找准概念所涉及内容的位置和范围;第三步:根据语境,理解概念的含义,并整合相关信息来作答。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 概念的表现形式为词或短语,对概念的考查主要从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进行。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根本标志。在逻辑学上,概念的外延是由概念的内涵决定的,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涵盖了具有某种特有属性的全部事物。概念的内涵与概念的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所谓“重要概念”一般指:①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②对文章结构起总领、照应或过渡作用的词语;③表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词语;④反映深层次含义的含蓄的词语;⑤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⑥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⑦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⑧概括性极强的词语。论述类文本阅读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的词语含义,与一词多义不同,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是在具体语境中临时生成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因而,要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然后再推断、确定词语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对文中重要概念要作词性分析,以确定答案表述和试题要求理解的词语在结构性质上一致。如果试题要求解释的词语是名词(名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拟写答案要用相应的短语来表述;如果是形容词,则要从该词所表现的事物的性质特点方面考虑,结合具体内容作出解释;如果是副词,则要根据副词的类型(情态、语气、范围、频率等),结合上下文进行阐述。此题的词语属于第一种和第七种。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欣赏呢?找到答题区域第六节,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此题属于局部信息筛选。 4. 试题分析: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作者的某一观点在文中指的是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 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在文章开头,内容方面上:(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结构方面: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记叙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记叙文)等。在文章中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结构方面: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在文章末尾,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归纳总结论点(议论文);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另外,还应考虑到句子所带的标点符号和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如:句末带省略号,还有引人联想、思考的作用。感叹句: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写事物、表现对象的特征(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排比,反复: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了对象的特点(记叙文、说明文),作者观点,感情(议论文、记叙文),加强节奏感。 反问,设问:强调某些内容,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利用名人名言来对阅读主旨加以引申,也是一种题型,这实质是增加了评价、鉴赏功能。引用作用在不同的文体中作用也会有区别。(1)引用诗词,丰富内容,增加文学色彩,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这主要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3)引用神话传说,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神秘神秘感,丰富文章的内容。(2)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有论据作用。这主要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当然有时候是综合运用。这些都是内容上的作用回答时还要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此题的在回答时要注意全面性。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可以在文中可以作者的观点作为你的观点,也可以另辟蹊径。关键是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①有明确的观点。②分点列出事实依据。③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④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即要求考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考生要善于从文本中有分歧、有空白、有重点难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探究题的基本特征。①题型的主观性。②问题的启发性。③问题的开放性。④答案的拓展性与个性化。⑤答案的多元化与综合性。⑥答案的论述性。⑦评价的灵活性。探究性题目要尊重文本。“结合文中信息”的命题要求,已经决定了答题必须尊重原文的信息,合情合理进行概括和阐发。但仅有结论不行,你还得说清楚你得出结论的依据。回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文本。探究题还要求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①有明确的观点。②分点列出事实依据。③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④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南浦》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浦

王安石(宋)

南浦东冈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具体说明。

2.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哪个词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世家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  ②一以贯这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君子亦有                   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         病:痛苦

2.下列各组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用于楚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

B.于是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今君亡赵走燕

C.赐,而志不远矣                         某所,母立于兹

D.不我信也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予一以贯之               

B.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行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把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的节操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5.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2)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开琼筵以坐花,         

(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5)子曰:“         。一日克己复礼,                  ,而由人乎哉?”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思路就不广。但是,切切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你若喜欢上了一本书,不妨多读:                 。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A.第一遍可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二遍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三遍可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B.第一遍可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

C.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D.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第三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往者不可鉴,来者犹可追。

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C.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