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

 

(1) 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这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他。 (2)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经过,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应先找出人名词“房琯”“杜甫”,注意“善”译为“交好”,“为”译为“担任”,“帅”译为“率领”。第二句中,注意“以为”译为“把作为”(古今异义词),“东道主”译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古今异义词),“行李”译为“使者”,“共其乏困”译为“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其他的内容再逐一对译。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如本题“杜甫”“房琯”,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有些古今异义词,翻译时要体现,如本题“以为”“东道主”“行李”等。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义代武镇成都,英义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义,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之,召试文章               奇:奇特

B甫自京师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

C严武之,有时不冠              过:拜访

D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召补京兆府功曹               行李往来 

B谒肃宗彭原郡                     佚之狐言郑伯曰

C其家避乱荆、楚                 其无礼于晋

D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适卒         鸣之不能通其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

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

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

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B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C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D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

B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

C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D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记文学有着优良的传统,自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作《史记》,开创纪传体例,历代史书沿用这一传统,形成了以二十五史立传篇章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记文学。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B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大盛于宋。又称诗余或曲子词,原是配乐演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称长短句。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决定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C《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D从短语类型来看,“敬畏生命”属于动宾结构。从句子成分来看,“有着百年悠久办学历史的南山中学成功地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学子”中“成功地”作状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胡人凯旋归来,在长安市上痛饮高歌,这使长安的人民多么痛苦,多么失望。

B群众教育活动开展得不错,这关系到现在中国深入改革的成败。

C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D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的状况,政府制定了打击囤积居奇、投放紧缺商品等,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起了很好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习近平主席大力反腐倡廉,既“打老虎”,又“拍苍蝇”,我们百姓要上行下效,一起圆中国梦。

B诗中描写了他在父母家里的忸怩不安和对大堰河感情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萌芽。

C杜甫在一天内声名大噪,考试时集贤院的学士们围绕着观看他。

D在时下的股灾环境下,中国股民确实需要学会冷静,切勿意气用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