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

文言文阅读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家。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赦季布。

当是时,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而气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                 窘:迫使对方陷入困境

B不能,愿先自刭         即:即使

C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   多:夸赞

D诸将皆吕后意           阿:迎合,顺从

2.下列加横线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赦季布               使人复葺南阁子

B人有言贤者             以通狂惑

C君何不从容上言邪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此也

D至臣家              臣少仕伪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候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意,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郞也?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B 2.A 3.B 4.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5. (1)您因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就有办法来窥测陛下了。(誉、去、有以各1分) (2)我的孩子,长时间看不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坐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啊?(若、竟日、大类各1分) (3)我所以忍耐着苟活下来,陷身于污秽的监狱中而不死去,是因为我遗憾内心想做的事尚未完成,如果平庸地死去了,我的文章著述变不能彰明于后世。(所以、私心、文采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B项“即不能,愿先自刭” 即:表假设,如果。(1.就是:知识~力量。2.当时或当地:~日。~刻。~席。~景。在~。~兴(xìng )。3.就,便:黎明~起。4.假如,倘若:~使。~便(biàn )。~或。~令。5.靠近:不~不离。6.到,开始从事:~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两个“以”均作连词,表目的。A于是,副词,才。B代词,他;代词,我,自己。C介词,向;介词,因为。D副词,将要;况且,连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如A项中“之”在“穷天下山水之奇迹”既为实词中的代词,在“余乃共取编之”又为虚词中的助词。方法上要辨明词性。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错误,原文是说当年高帝率兵四十万被匈奴困于平城,樊哙率兵十万横行匈奴是不可信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先抓名词“臣、季布、项籍、项氏、臣、上、天下、己、天下”等断句;然后再回归原文检查正误。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5.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以”因为;“毁”诽谤;“去”使……离开;“窥”窥测。第二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若”你的;“竟日”整日;“类”好像。第三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所以”……的原因;“粪土” 污秽的监狱;“私心”内心;“不表于后也”状语后置句。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任性好侠,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他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刘邦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宣称)有敢于收留藏匿季布者,其受惩将累及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氏对他说:“现在悬赏捉拿你,情况危急,追踪觅迹就要查到我家了。您如果能听我,我斗胆为您献计,如果不愿听我的,我情愿先自杀。”季布就答应了他。于是周氏为他剃光了头,以铁圈束颈,穿上粗布衣服,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就买池土地,把他安置在农庄里,告诉他的儿子说:“农田里的事务听这个仆人的,你要与他一同吃饭。”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来到洛阳,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一同喝了几天酒,朱家趁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什么大罪,皇上如此急迫地缉拿他?”滕公说:“季布多次为项羽让皇上陷于困境,皇上恨他,所以一定要抓住他。”朱家说:“你看季布是什么样的人?”滕公说:“是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为自己的主子效劳,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只是尽职而已?(再说)项羽的旧臣能杀得光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因为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者,就凭季布这样的贤能,如果汉皇如此急迫地缉拿他,这样他不是北逃胡方,便是南逃越国。忌恨壮士而以其资助敌国,这就是伍子胥鞭打楚平王之尸的原因。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 此时,各卿相都夸赞季布能化刚为柔,朱家也因此闻名当世。季布被皇上召见,请了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单于曾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商议对策。上将军樊哙说:“我希望得十万大军,驰骋匈奴。”众将都顺从吕后的想法,说:“行。”季布说:“樊哙可杀。(当年)高皇帝统四十万大军被困在平城,现在樊哙怎么能带十万兵驰骋匈奴,这是当面骗人!”这时殿上众人都很恐惧,太后罢朝,(此后)也就不再谈攻击匈奴的事了。季布做了河东郡守,孝文帝时,有人说他是个能人,孝文帝召其进京,想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勇悍,酗酒耍疯,难于接近。季布到京,留在馆舍一月,事情又被停了。季布就进言说:“我没有功劳就受到恩宠,在河东任职。陛下无故召我,这一定是有人以为我来骗了皇上。如今我到了,没有受任,事情就停止了,这一定是有人说我坏话。陛下以一个人夸我就召我来,因一个人说我坏话就让我走,我担心天下有识之人就有办法来窥测陛下了。”皇上惭愧得说不出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迅先生

巴金

从北京图书馆出来,我迎着风走一段路。风卷起尘土打在我的脸上,我几乎睁不开眼睛。我站在一棵树下避风。我取下眼镜来,用手绢擦掉镜片上的尘垢。我又戴上眼镜,我觉得眼前突然明亮了。我在这树下站了好一会,听着风声,望着匆忙走过的行人。我的思想却回到了我刚才离开的地方:图书馆里一间小小的展览室。那地方吸引了我整个的心。我有点奇怪:那个小小的房间怎么能够容纳下一个巨人的那么光辉的一生和那么伟大的心灵?

我说的是鲁迅先生,我想的是鲁迅先生。我刚才还看到他的手稿、他的信札和他的遗照。这些对我也是很熟悉的了。这些年来我就没有忘记过他。这些年来在我困苦的时候,在我绝望的时候,在我感到疲乏的时候,我常常想到这个瘦小的老人,我常常记起他那些含着强烈的爱憎的文章,我特别记得:十三年前的两个夜里我在殡仪馆中他灵前的情景。半截玻璃的棺盖没有掩住他那沉睡似的面颜,他四周都是芬芳的鲜花,夜很静,四五个朋友在外面工作,除了轻微的谈话声外,再也听不见什么。我站在灵前,望着他那慈祥的脸,我想着我个人从他那里得过的帮助和鼓励,我想着他那充满困苦和斗争的一生,我想着他对青年的热爱,我想着他对中国人民的关切和对未来中国的期望,我想着他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华北、阴云在中国天空扩大的时候离开我们,我不能够相信在我眼前的就是死。我暗暗地说:他睡着了,他会活起来的。我曾经这样地安慰过自己。他要是能够推开棺盖坐起来,那是多么好啊。然而我望着望着,我走开,又走回来,我仍然望着,他始终不曾动过。我知道他不会活起来了。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我像立誓愿似的对着那慈祥的面颜说:“你像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连我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辉,你像一颗永不陨落的巨星,在暗夜里我也见到你的光芒。中国青年不会辜负你的爱和你的期望,我也不应当辜负你。你会活下去,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青年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的心里。”的确,这些年来他的慈祥的笑脸,和他在棺盖下沉睡似的面颜就始终没有离开我的记忆。在困苦中,在绝望中,我每一想到那灵前的情景,我又找到了新的力量和勇气。对我来说,他的一生便是一个鼓舞的泉源,犹如他的书是我的一个指路者一样。没有他的《呐喊》和《彷徨》,我也许不会写出小说。

又是过去的事了,那是更早的事。一九二六年八月我第一次来北京考大学,住在北河沿一家同兴公寓。我在北京患病,没有进考场,在公寓里住了半个月就走了。那时北海公园还没有开放,我也没有去过别的地方。在北京我只有两三个偶尔来闲谈的朋友,半个月中间始终陪伴我的就是一本《呐喊》。我早就读过了它,我在成都就读过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和别的几篇小说。我并不是一次就读懂了它们。我是慢慢地学会了爱好它们的。这一次我更有机会熟读它们。在这苦闷寂寞的公寓生活中,正是他的小说安慰了我这个失望的孩子的心。我第一次感到了、相信了艺术的力量。以后的几年中间,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呐喊》,我带着它走过好些地方,后来我又得到了《彷徨》和散文诗集《野草》,更热爱地读熟了它们。我至今还能够背出《伤逝》中的几段文字。我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学到了一点驾驭文字的方法。现在想到我曾经写过好几本小说的事,我就不得不感激这第一个使我明白应该怎样驾驭文字的人。拿我这点微小不足道的成绩来说,我实在不能称为他的学生。但是墙边一棵小草的生长,也靠着太阳的恩泽。鲁迅先生原是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

不,他不止是一个太阳,有时他还是一棵大树,就像眼前的树木一样,这树木给我挡住了风沙,他也曾给无数的年轻人挡住了风沙。

他,我们大家敬爱的鲁迅先生,已经去世十三年了。每个人想起他,都会立刻想到他的道德和他的文章。这是他的每个读者、每个研究者永远记住,永远敬爱的。他的作品已经成了中国人民的宝物。这些用不着我来提说了。今天看完了关于他的生平和著作的展览会出来,站在树下避风沙的时候,我想起来:

这个巨人,这个有着伟大心灵的瘦小的老人,他一生教导同胞反抗黑暗势力,追求光明,他预言着一个自由、独立的新中国的到来,他为着这个前途花尽了他的心血。他忘了自己为着这个前途铺路。他并没有骗我们,今天他所预言的新中国果然实现了。可是在大家、在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候,他却不在我们中间露一下笑脸。他一生诅咒中国的暗夜,歌颂中国的光明。而他却偏偏呕尽心血,死在黑暗正浓的时候。今天光明的新中国已经到来,他这个最有资格看见它的人却永远闭上了眼睛。这的确是一件叫人痛心的事。为了这个,我们只有更加感激他。

风一直不停,阳光却更灿烂地照在街上,我已经歇了一会儿,我得往前走了。

1949年10月11日

1.文章中巴金先生回忆了与鲁迅先生相关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这两件事。

2.结合上下文,谈谈下面两句话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①我觉得眼前突然明亮了。

②犹如他的书是我的一个指路者一样。

3.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种,并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鲁迅先生 “一生教导同胞反抗黑暗势力”。他不仅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革命抗争有着卓越的指导。请结合读过的鲁迅作品,具体谈谈他的“教导”。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C.子非三闾大夫与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口语遇遭此祸

B.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见狱吏头抢地

C.顷,持一象笏至            ,能以足音辨人

D.李斯,相,具于五刑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以区区不能废          B.猥以微贱

C.旧时栏楯,亦遂增        D.安能以皓皓之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加横线词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固执上所戏弄                             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