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
萧红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手: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以上。
我们叫她“怪物”。 教师点名时每次一喊到王亚明,她都起来,把两只青黑手垂得很直,肩头落下去,面向着棚顶说:“到,到,到。”
全班的同学都在笑。可是王亚明却安然的坐下去,青黑色的手开始翻转着书页。
数学课上,她读起算题来也和读文章一样;午餐的桌上,那青黑色的手已经抓到了馒头,她还想着地理课本;夜里她躲在厕所里边读书,天将明的时候,她就坐在楼梯口。她的眼睛爬满着红丝条;贪婪,把持,和那青黑色的手一样在争取她不能满足的愿望。
校长已说过她几次:“你的手,就洗不净了吗?操场上竖起来的几百条手臂都是白的,就是你,特别呀!真特别。”女校长用她贫血的和化石一般透明的手指去触动王亚明的青黑色手,好像是害怕,微微有点抑止着呼吸,就如同让她去接触黑色的已经死掉的鸟类似的。“学校的墙很低,春天里散步的外国人又多,他们常常停在墙外看的。等你的手褪掉颜色再上早操吧!”
大风在窗外倒拔着杨树的那天,她背向着教室,也背向着我们,对着窗外的大风哭了,她用那已经开始在褪着色的青黑色的手捧着眼泪。这一次,好像风声都停止了,她还没有停止。
宿舍搬家的那天,我似乎已经睡着了,但能听到隔壁在吵叫着:“我不要她,我不和她并床……”“我也不和她并床。”
我再细听,就什么也听不清了,只听到嗡嗡的笑声和绞成一团的吵嚷。夜里我偶然起来到过道去喝了一次水。长椅上睡着一个人,立刻就被我认出来,那是王亚明。两只青黑手遮着脸孔。我想她一定又是借着过道的灯光在夜里读书,可是她的旁边也没有什么书本,包袱和一些零碎就在地板上围绕着她。
我看着墙上的影子,那影子印在墙上也和头发一样颜色。
“惯了,就是地板也一样睡,念书是要紧的……爹爹可是说啦!三年毕业,再多半年,他也不能供给我学费……这英国话,我的舌头可真转不过弯来。”
她读书的样子完全和刚来的时候不一样,那喉咙渐渐窄小了似的,只是喃喃着,并且那两边摇动的肩头也显着紧缩和偏狭,背脊已经弓了起来。
我读着小说,很小的声音读着,怕是搅扰了她。我读的是《屠场》中女工马利亚昏倒在雪地上的那段。王亚明站在我的背后,我一点也不知道。
“你有什么看过的书,也借给我一本……”我就把《屠场》放在她的手上,因为我已经读过了。
一天,我听到床头上有沙沙的声音,我仰过头去,在月光下我看到了是王亚明的青黑手,并且把我借给她的那本书放在我的旁边。
我问她:“看得有趣吗?”
她并不回答我,头发也像在抖着似的,用着那和头发一样颜色的手横在脸上。 “马利亚,真像有这个人一样,……那医生知道她是没有钱的人,就不给她看病……呵呵!”她笑了,借着笑的抖动眼泪才滚落下来:“我也去请过医生,我母亲生病的时候,他先向我要马车钱,我说钱在家里,先坐车来吧!人要不行了……他站在院心问我:‘你家是干什么的?’不知为什么,一告诉他是开‘染缸房’的,他就拉开门进屋去了……姐姐定亲的那年,她的婆婆从乡下来住在我们家里,一看到姐姐她就说:‘唉牙!那杀人的手!’从这起,爹爹就不许某个人专染红的。我的手是黑的,细看才带点紫色,那两个妹妹也都和我一样。”
“你的妹妹没有读书?”
“没有,我将来教她们,可是我也不知道我读得好不好,读不好连妹妹都对不起……他们在家吃咸盐的钱都给我拿来啦……我哪能不用心念书,我哪能?”她又去摸触那本书。
我看着地板上的花纹,我想她的眼泪比我的同情高贵得多。
还不到放寒假时,一天的早晨,王亚明整理着手提箱和零碎,没有人和她告别。
“我的父亲还没有来,多学一点钟是一点钟……”
这最后的每一点钟都使她流着汗,在英文课上她忙着用小册子记下来黑板上所有的生字,连教师随手写的她也记了下来。地理课上她又费着力气模仿着黑板上教师画的地图,……好像所有这最末一天经过她的思想都重要起来,都必得留下一个痕迹。
下课,我看了她的小册子,那完全记错了:英文字母,有的脱落一个,有的她多加上一个……她的心情已经慌乱了。
太阳停在颤抖的挂着雪的树枝上面,鸟雀刚出巢的时候,她的父亲来了。他用围着脖子的白毛巾掳去胡须上的冰溜:
“你落了榜吗?你……”冰溜在楼梯上溶成小小的水珠。
“没有,还没考试,校长告诉我,说我不用考啦,不能及格的……”
她的父亲站在楼梯口,腰间挂着的白手巾动也不动。
“再来,把书回家好好读读再来。呵……呵。”不知道她向谁在说着。
那被朝阳拖得细长的影子,跳动着在人的前面先爬上了木栅门。从窗子看去,人也好像和影子一般轻浮,他们就向着远方,向着迷漫着朝阳的方向走去。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越远那闪光就越刚强,刺痛了我的眼睛。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叙述了一位来自底层家庭的女孩进入学校就读期间遭遇种种歧视、嘲讽的故事,取材小却意味深远,带有鲜明的进步色彩。
B.校长严厉地训诫王亚明,不允许她出操,是因为她认为王亚明不讲卫生,一双青黑色的手有碍观瞻,破坏了学校形象。
C.“我也不和她并床。”同学对王亚明的排斥让王亚明在学校陷入了被孤立的处境,而这种排斥和孤立,与校长的看法和行为是有关系的。
D.小说擅长通过细节展示人物心理。“冰溜在楼梯上融成小小的水珠”“腰间挂着的白毛巾动也不动”暗示了父亲得知王亚明被劝退的消息后恨铁不成钢的失望、愤怒。
E.小说结尾的描写意味深长,“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发出刚强的闪光,刺痛了“我”的眼睛,也沉重地向读者发出心灵的质询,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愧疚之情。
2.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请概括作品中王亚明这一形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4.小说以“手”为题,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一意象在文中的作用。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了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之替过程中的景象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烘托出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的状态,表现了琵琶女弹奏动人的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移使鄂州①次岘阳馆怀旧居
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注〗①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左右,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题中的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县,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1.诗以“路何长”为纲,并贯穿全篇。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2.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湜,字子正,徐州彭城人。举进士,为澶州观察推官,再调湖南节度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益都县,徙阴平。再迁太常博士、通判剑州。审阆州狱,活死囚七人。王尧臣安抚陕西,荐之,擢知耀州。富平有盗掠人子女者,既就擒,阳死,伺间逸去;捕得,复阳死,守者以报,湜趣焚其尸。拜监察御史,王德用自随州诏还,近臣言其有反相,湜保右之。历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迁殿中侍御史。上言:“转运使掎摭郡县,苛束官吏,人不得骋其材,宜稍宽假,不为改者绳治之。”诏诣渭州劾尹洙私用公使钱,颇傅致重法,以故洙坐废。还,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除盐铁副使。议者谓湜探宰相意,深致洙罪,故得优擢焉。
明年,宴紫宸殿,副使当坐殿东庑,湜不即坐,趣出。阁门奏之,坐谪知沂州,徙兖州。又坐沂州误出囚死罪,降知海州。起为河东转运使,迁户部员外郎,复为盐铁副使兼领河渠事。汴水绝,凿河阴新渠,通漕运如故。会江南饥,擢天章阁待制、知江宁府,奏运苏州米五十万斛,以贷饥民。除户部郎中、知广州。侬智高初平,湜练士兵,葺械器,作铁锁断江路。有盗据山,敕贷罪招之,不肯降。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湜喜曰:“昔布衣随计,今以侍从官三品复典乡郡,过始望矣。”又以左司郎中知郓州,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
湜少贱,母更嫁营卒,既登第,具袍笏趋卒舍迎母,里人观叹。然嗜酒,持法少恕,改知密州,以病卒。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
A.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B.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C.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D.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封建科举考试依次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会试考取后通过殿试者为进士。
B.“迁”:迁在古代官职变动中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而“左迁”则指贬官降职。
C.“礼部”: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负责管理人口和税收财政,相当于财政部(古代的税收主要是人头税和地租)。
D.“笏”:笏是古代君臣朝见时大臣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以比画或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湜善于逢迎,执法严酷。受诏审理渭州尹洙私用公款一事,因探知尹洙与宰相有嫌隙,所以罗织罪状使他受到重判,回朝后得到优先提升。
B.刘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汴水断流,他开凿河阴新渠,使漕运像以往一样畅通;江南饥荒,他奏请从苏州调运五十万斛米,赈济灾民。
C.刘湜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在平定侬智高之后,他未作片刻休整,就立即训练当地士兵,修整器械,铸造铁链封锁江面,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D.刘湜恪守孝道,贵贱不移。年少时地位低下,母亲改嫁给士兵;考中进士后,并不以此为辱,仍穿朝服执笏去兵营迎接母亲,乡人都为之感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捕得,复阳死,守者以报,湜趣焚其尸
(2)转运使掎摭郡县,苛束官吏,人不得骋其材,宜稍宽假,不为改者绳治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哲学具有温暖的人间情怀和潜蕴的人生情致。相对于宇宙真理,它更感兴趣的是人的鲜活生命和现实生存。中国文化强调知行合一,主张思想与实践、经验和超验的融通,体现出哲学伦理化、伦理审美化的倾向,表现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上,就是重视美善关联,注重体验教化,审美活动、艺术活动、人生实践往往难分彼此。孔子的美善自得之乐,庄子的逍遥自在之乐,既是现实生存之乐,也是精神自由之乐。魏晋名士的淋漓洒脱之乐,宋明士夫的雅适把玩之乐,虽然境界之壮阔不可与孔庄并提,但也是对艺术式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实践。至20世纪初开启的中国现代美学,自觉将审美、艺术与人生相贯通。梁启超说,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也都要求以美的艺术为标杆,通过审美实践来完善人格人性提升生命境界,从而建构了以整个人生实践为创美审美之对象的大审美观。
真善美相贯通的美情观不同于西方理论美学的粹情观。西方经典理论美学对美的本体的探讨在康德那里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康德把世界分为物自体和现象界,把人的心理机能分为各具自己先验原理和应用场所的知情意三维。审美判断对应于情,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它只是对对象纯粹表象的静观,对于对象的实际存有并不关心。这种表象静观切断了自身以外的一切关系,由此,康德不仅确立了情感独立的命题,也确立了审美无利害性的命题。
康德的情感独立和审美无利害命题,首先由王国维、蔡元培等引入中国,成为影响中国现代美学精神演化的最为重要的西方学说。当然,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也有强大的同化能力,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现状也使这种同化拥有现实的迫切性。“审美无利害”进入中国文化语境,首先由王国维转化为“无用之用”,它讨论的不再是审美的本体属性问题,而是审美与生活的关联,即审美的作用功能问题,从而由康德意义上的本体考量转向中国式的体用考量。这种对美的定位转化,凸显了中国美学的民族根性,它不将情感孤立为独立的认知对象,也不将审美绝缘为纯粹的观照活动。康德对于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意义,这就是突破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美与善的两维关联,引入了真这个新的维度。从此,中国现代美学的情感观既不同于西方意义上切断与真善关联的粹情观,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以善为美的德情观。
中华文化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在思维方式上注重整体性,总是从具体鲜活的生活中去创化体味身心的怡悦与精神的自由,倡导在最痛苦最艰难的生活中品出人生的甘美和诗意。这种哲学、伦理、审美交融的文化特征,使得中国美学总是将审美思考和人生实践相结合,着意将审美活动引向广阔的人生、绚烂的生命、多姿的生活。由此,中华审美精神突出聚焦为热烈执着的入世情怀和高远超逸的出世情韵相交融之诗性生命张力,表现为一种创造与欣赏、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群体、有为与无为、入世与出世、有限与无限之诗意和谐。(节选自金雅《中华人生审美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哲学关注人的鲜活生命和现实生存胜过宇宙真理,体现了温暖的人间情怀和潜蕴的人生情致。
B.中国古典美学思想重视美善关联,注重体验教化,审美活动、艺术活动、人生实践往往难分彼此。
C.孔子的美善自得,魏晋名士的淋漓洒脱,宋明士夫的雅适把玩,都是对艺术式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实践。
D.中国现代美学自觉将审美、艺术与人生相贯通,构建了以整个人生理想为创美审美之对象的大审美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经典理论美学对美的本体的探讨在康德那里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康德确立了情感独立的命题和审美无利害性的命题。
B.康德的情感独立和审美无利害命题是影响中国现代美学精神演化的最为重要的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文化同化。
C.王国维将康德的“审美无利害”转化为“无用之用”, 讨论的中心由审美的作用功能转化为审美的本体属性问题。
D.在康德学说的影响下,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意义,即美与善的两维关联被打破,引入了真这个新的维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知行合一的中国文化体现出哲学伦理化、伦理审美化的倾向,对中国古典美学影响极大,使中国古典美学既强调现实生存,又追求精神自由。
B.审美判断对应于情的时候,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审美判断只是对对象纯粹表象的静观,这种观点凸显了中国美学的民族根性。
C.中国现代美学的情感观与西方意义上切断与真善关联的粹情观、中国传统的德情观不同的地方在于引入了真这个新的维度,将真善美相贯通。
D.中国美学将审美思考和人生实践相结合,形成热烈执着的入世情怀和高远超逸的出世情韵相交融的中华审美精神,表现出一种诗意和谐之美。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能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翅膀和天赋飞了上去。还有一种是蜗牛,蜗牛只能是爬上去,从地上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而且蜗牛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可能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它收获的成就,可能比雄鹰更大。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