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奔也!”遂奔狄。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倏、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反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寘璧焉。公子受飧返璧。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君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节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册》)

【注】①廧咎如:狄族的别种,姓隗。②蚕妾:采桑叶养蚕的妾。③骈胁:腋下肋骨连在一起。④寘璧焉:把璧玉藏在晚餐里。“寘”同“置”。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蒲城人欲战,重耳不  (允许)

B.野人与之            (土地)

C.公子怒,欲        (马鞭)

D.,以戈逐子犯        (酒醒)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B.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C.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D.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内动乱,重耳逃到蒲城,晋国人攻打蒲城,重耳积极应战,失败后逃到狄。后来又流亡到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等国。在流亡过程中,他受到不同的礼遇。

B.重耳逃到狄,狄人把俘获的两个女子交给重耳,重耳娶其中一个为妻,并生下两个儿子。娶妻叫季隗,是叔隗的妹妹。离开时要求季隗等他二十五年,季隗答应了。

C.姜氏是重耳在齐娶的妻子,但重耳似乎乐不思蜀了。子犯等在桑树下密谋却被采桑女发现,是姜氏杀了采桑女,保住了秘密。姜氏是一个目光远大的女性。

D.僖负羁之妻和叔詹见在政治上有远见,僖负羁听从了妻子的建议给重耳送去了饭食和宝璧,而郑文公没有听叔詹的建议最终留下了祸患。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2)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1.C 2.C 3.A 4. (1)它已经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晋国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封”“肆”句式各1分) (2)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行动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微”“无信”“亲”各1分) (3)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愤”“悱”“隅”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主要是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复习策略是要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一是要记住典型例句,二是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回归课本很有必要性,即运用课内所学文言词语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问题。c项,“公子怒,欲鞭之”“鞭”应该作动词,“鞭打”。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先抓名词“吾、晋公子、夫子、诸侯”断句,在看标志性词语“者、若、也”;然后再回归原文检查正误。原文标点: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重耳积极应战,失败后逃到狄”错,原文是“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没有积极应战。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封”把……作为疆界;“肆”扩张。第二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微”假如没有;“无信” 凭信之物;“亲”亲近。第三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愤” 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隅”方面。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拥戴;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就逃往狄国。 狄国人攻打廧咎如的时候,俘获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姑娘叔隗季隗,把她俩送给晋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重耳)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待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吧。”(季隗)回答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让我等着你吧。”(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和他的随从)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把本族的一个女子)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可是,他的)随从们认为这样呆下去不可以,将要出走,(就在)桑树底下暗中商量(动身的事)。(不料)采桑叶养蚕的女奴在桑树上,(偷听了他们的话)把这件事报告给姜氏。姜氏(怕泄露计划就)杀了她,并且对重耳说:“您有远大的理想,那偷听计划的人,我已经将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您还是)走吧,怀恋享乐和安于现状,是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重耳还是不肯走。姜氏和子犯定下计策,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重耳)醒过酒来(大怒),拿起长戈就去追赶子犯。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要趁他裸体(的时候)看看。(有一次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到身边观看重耳的骈胁。(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人员,都能够担负辅佐国君的大任;如果用他们做国家的大臣,(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回晋做了国君之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当中称霸,就要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您何不早些表示您和其他曹国人有所不同呢?”(僖负羁听了妻子的话)就派人(给重耳)送去一盘晚餐,把一块壁玉藏在晚餐里。公子重耳接受了晚餐而退回了墨玉。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没有以礼相待。(郑国大夫)叔詹劝谏(文公)说:“我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常人是不能赶上他的。晋公子身上有三件不寻常的事(可以看出天意来),上天或者要树立他(为君)吧?您还是以礼接待吧!同姓的男女结婚,他们生的孩子不会旺盛,晋公子重耳,父母都姓姬,而他却一直活到今天,这是其一;(晋公子)遭遇流亡在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上天)正替重耳开辟一条路,使他有机会回去做国君),这是其二;晋公子有(狐偃、赵衰、贾佗)三个足以胜过一般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其三。晋国和郑国是同等地位的国家,晋国的公子路过郑国,我们本来就应好好地接待。何况(晋公子)又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不听(叔詹的劝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

新时代的国风与家风

戴兆国

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中曾论及中国的国风。他在谈论抗战的未来时,指出中国面对日本的侵略,保持着“退而不溃”的态势。在局部上中国面临着失败,但是却永未被敌人所破。无论是军队还是人民都是如此。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这样的组织力,源于中国人的道德力。这种道德力构成了中国的国风。因为中国的国风蕴含着强大的道德力,所以中国注定立于不败之地。

具体而言,中国的国风既有儒家墨家的严肃,又有道家的超脱。儒家和墨家的严肃表现在,对家国和各种民间组织的信心。中国人走到哪里都能够以中国人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不被外邦人所欺凌,这是儒家和墨家的积极精神。道家的超脱又能够让中国人在许多事情上放得下来,满不在乎。积极的严肃的精神是负责任的担当,超脱则是能够放下的担当。这样的国风几千年延续下来,形成强大的民族心理和坚韧的民族性格,使得中国人能够面对任何艰难困厄,而不至于消沉。这样的国风促使中国人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也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面对激烈竞争的时代,中国人在传统国风的感召下,勇于改革创新,创造出一个令全世界都为之动容的新的时代。当然,维系优良的传统国风,我们还需要建设优良的家风。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国风的形成必然依赖于家风的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最为基本的细胞。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任何时代的家庭都需要一种普遍的家庭道德。传统中国人所提倡的孝老爱亲的家庭道德就是这一类。孝亲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道德要求,是维系家庭和谐的纽带。在孝亲之外,家庭成员还要将孝亲的美德扩大到家庭所在的民族和国家,这就是忠。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忠于同时代人的美好事业,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道德。古人虽有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但是,只要每一个人在家庭中尽到孝亲、在社会上尽到忠诚的职责,两者就可以得到统一。因为这是家风最为基本的要求。一个孝老爱亲的人多半是有利于社会的人,一个忠诚于民族和国家事业的人多半是大孝于家庭之人。家风的最为普遍的道德要求是形成优良国风的基础。

时代变迁带来了家庭结构的改变,家风自然也就会发生变化。新时代的家风自然要脱去传统社会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压迫和苛责。随着现代中国大家族制度的解体,三从四德之类的传统家风就不再适应时代,而要代之以民主、平等、和谐的家风。传统家庭依靠家长的权威加以管理,现代家庭则依赖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彼此平等交流,共同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中的长辈和晚辈、平辈之间需要保持平等对话的关系,在家庭具体事务上要具体协商。目前中国家庭中最为重要的是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对孩子的教育。不要让老人空巢,不要让孩子留守,这是当前家庭最为重要的职责,也是好的家风的最为突出的标志。可能有人会说,外出打工、工作繁忙、工作特殊等等都会导致一些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困难。但是,我们应该深知,一个总是不完满的家庭,往往就是有缺陷的家庭,就是家风有问题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没有好的家风,就会失去对家庭道德的遵守,就可能给家庭成员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古人说,家和万事兴。当家庭出现了问题,当家风不纯正,一个人的事业也是不完美的。我们与其追求一种破碎的“成功”事业,做一个不完整的“成功”人士,还不如坚守一份家庭的温暖,为社会贡献一个安宁的港湾。当一个个家在平静中度过岁月,作为大家的国也就会稳定如初。

家风影响国风,国风也影响甚至决定家风。家风是从社会各个方面和角度吹出的人情之风。当人人走出家庭,带着家的温暖,装着家的期盼,怀着家的未来,为社会奉献自己的才智,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民族国家就一定能够建成。国风中的道德力能够影响家风,家风中的道德力也能够影响国风。当国家政风清明、学风向上、文风大振,民风一定纯美,家风也就会纯正。光明清正的国风,纯美和谐的家风,应该是我们盼望的时代之风。

(取材于《中国文化报》)

1.关于中国的“国风”,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国风蕴含着强大的道德力,所以抗战时中国军民能够保持组织力,中国注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B.中国的国风既有儒家墨家的严肃,又有道家的超脱,二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国民勇于负责任的担当精神。

C.中国人能够面对任何艰难困厄而不至于消沉,与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国风形成的强大民族心理和坚韧民族性格密切相关。

D.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国人创造出一个令全世界都为之动容的新的时代,这与传统国风的感召密不可分。

2.对新时代的“家风”建设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代的家风建设需要对传统的家庭道德加以继承,中国人所提倡的孝老爱亲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家庭道德。

B.新时代的家风要脱去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压迫和苛责,要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彼此平等交流来建设。

C.目前好的家风最为突出的标志是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对孩子的教育,不让老人空巢,不让孩子留守。

D.没有好的家风,就会失去对家庭道德的遵守,不仅可能影响家庭成员的发展,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风的形成依赖于家风的建设,国风中的道德力也能够影响家风,后者正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B.一个人在家中尽孝,在社会上尽忠,这是家风最为基本的要求,而这一要求恰恰是形成优良国风的基础。

C.外出打工、工作繁忙、工作特殊等使一些家庭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从而导致家庭有缺陷,家风有问题。

D.作者认为,如果能坚守一份家庭的温暖,为社会贡献一个安宁的港湾,就可以算得上“完整”的成功人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不小心摔碎一把小茶壶。这把小茶壶跟随她多年,是她的一件心爱之物。所以,壶碎令她心痛。但是,新凤霞马上安慰自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得马上赔自个儿一把壶!”于是,新凤霞不再责怪自己,扔掉碎壶,迅速上街,买了一把更加漂亮的小茶壶赔给自个儿。新凤霞把新壶摆在原处,禁不住露出舒心的微笑。这件小事体现出的是一种“与自己讲和”的智慧。

巴金说:“那些总是与自己的现实处境讲和的人,他的灵魂也不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面是“服装品牌状况示意图”,请根据图标情况,归纳结论,不多于20字

满分5 manfen5.com

 

结论:                                                                              

 

查看答案

日前,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守则》把过去的70条规范浓缩为9大准则,没了“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和“增强法律意识”等内容,却增加了“会自护懂求救”“控制上网时间”“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控制上网时间”“保持阳光心态”等内容。这些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门解读。请你针对这些变化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2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无价之宝

曾宪涛

老严是个古董迷,最有研究的是中国古钱币。

那天,老严去一个古城办事。坐完了火车坐汽车,下车后老严又累又饿,就在路边一个馄饨摊旁坐下来。馄饨两块钱一碗。吃罢馄饨,就在老严把硬币丢到摊主的钱盒子里时,竟发现那里面有一枚古钱。老严拿起古钱细细一看,大吃一惊。他研究过这种古币,存世寥寥无几,堪称无价。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老严对摊主大嫂道:“这钱是哪来的?”大嫂是个爽快人,说:“什么哪来的?吃馄饨的客人丢下的呗。老严奇怪了:“客人丢的,他没回来找?”大嫂乐了:“不是丢的,是那人在这吃馄饨,兜里没钱了,就要拿这个东西换馄饨吃,还说啥这东西价值连城,狗屁!我看他精神有点不正常,就对他说要吃就吃,没钱就不给,谁要你的价值连城,没想他吃完馄饨,丢下钱就走了。”

有这等奇事?老严把那古钱看了又看,虽然拿不准真伪,但总感觉是个宝贝,就问馄饨大嫂:“这东西能卖给我吗?”

“卖啥卖,你喜欢就拿去,俺本来也没想要他的。”老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古城的民风竟然还这么淳朴。他收好古钱,还想给大嫂一点报酬,可大嫂理也不理他,忙自己的去了。

回来后老严上网一查,古钱存世仅两枚,一枚为国家保藏,一枚流落民间。老严不敢相信这失落民间的宝贝会落入自己手中,可他又心存侥幸,查阅了大量资料,拿着古钱对照来对照去,最后竟认定是真品。

老严那个激动,当晚就把几个藏友请到家里,没想藏友还没看古钱就一致摇头:“不可能!”老严不甘心,拿出古钱叫他们鉴别,一个藏友瞄上一眼道:“老严,我看你是迷了,这肯定是赝品。”其他几个藏友也附和说:“赝品赝品。”

老严很憋气,他决定找名家鉴别古钱。老严遍访了本地的古玩钱币行家,非但没得到认同,反倒给古玩圈增添了笑谈,都说老严疯了。老严被激怒了,决定找国内的名家来鉴定古钱。

老严带上宝贝进京了,他通过关系拜访了一位圈内大家,当然,还送上一份厚礼。大家是不会何人都见,轻易为你做鉴定的,因为一旦看走了眼,就会威信扫地。然而这位大家叫老严失望了,不过到底是大家,一点没讥笑老严,只是含蓄委婉地告诉他,这东西就是个赝品。

老严回到住处,翻来覆去一夜,天亮也没睡着,他实在不甘心。老严又备了份厚礼,经人引荐访了另一位大家。这位大家倒很爽快,收下礼物就对他说:“东西绝对是假的,你想怎么可能……”老严手捧宝贝就僵在那里,他像是被判了无药可救的病人一样。大家又摇摇头:“来找我的人多了,全拿着赝品当真品,比你还执著。”

回来后老严把古钱看了又看,越看越不死心,他几乎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把能找的专家都找了,可还是没人给他一丝希望。老严终于心灰意冷,决定回家了。

老严剩下的钱只够买一张回去的车票。买了票,离上车还有一段时间,老严便在车站广场溜达。已过了晚饭时间,老严还没吃东西,一阵眩晕盗汗,饿得有些受不了了,可身上已无分文,只有那枚古钱。

老严站在一个水饺摊前,卖水饺的老大妈问他吃水饺吗,他舔舔嘴唇,很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没钱。老大妈很吃惊:“你被偷了?”老严苦笑说:“没有没有。”便对大妈说了自己的遭遇,老大妈乐了:“还有你这样的人吗?给你吃碗水饺吧,不收你的钱,这么远的路不吃东西咋行。”

老严连声感谢,吃完水饺,他拿出那枚古钱:“这东西给你吧,它真是无价之宝。”老大妈撇撇嘴:“那你就自己留着吧,俺不稀罕这东西。”老严真不想再带古钱回去受人讥笑,趁大妈没在意,丢在她的钱盒子里。

回来后,谁问起古钱老严都不搭理,一天到晚像丢了魂似的。

这天,老严在古玩市场遇到一位异乡人,那人对古钱币鉴赏的一番高论深深吸引了他。老严非要拉他去家里坐坐,说是要给他见识一枚世所罕见的古钱。异乡人见他盛情难却,便跟老严去了。

来到老严家,老严拿出古钱的照片,并说了自己在京城的遭遇。那异乡人看了一会儿照片,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份海外版的古玩报纸,只见头版一个醒目标题:一枚价值连城的古币在海外现身。报纸还配发了那枚古钱的照片,跟老严照片中的一模一样。

报道说这枚古钱是一位海外收藏家偶然在京城一个水饺摊上发现的,那卖水饺的老大妈没要他一分钱。收藏家本来不敢相信这是真品,但最后还是忍不住花重金用最先进的科学手段做了鉴定,终于令这枚失落民间的稀世珍品重见天日。

老严看完报道不由捶胸顿足,仰面长叹。那异乡人微微一笑道:“你也不必后悔难过,见过这枚古钱的人多了,可是谁敢承认它,只因它价值太高,可惜了……”最后,异乡人又说了一句话:“其实,我也曾经得到过它,最后丢给一个卖馄饨的大嫂了。”

(节选自《社会大千》)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京城第二位大家“爽快地”收下礼物后没做研究,就根据经验断言老严的古钱是赝品,这些行为表明这位京城大家毫无诚意,欠缺职业素养,徒有虚名。

B.在对待古钱真伪的问题上,古城大嫂、京城老大妈的淡然与老严的执着焦灼形成对比,这就形象地刻画出古城大嫂与京城老大妈她们淳朴善良、开朗豁达的性格。

C.老严遇古城卖馄饨的大嫂“捡漏”得古钱,后困窘时遇京城卖饺子的老大妈决意弃古钱,所得所失与异乡人得失古钱的经历惊人一致,巧合的手法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D.小说先交代老严的身份与特长,然后交代他得古钱后研究的结果,处处暗示他对古钱的研究水平较高,为后来的结果作铺垫,故事结局就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了。

E.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一枚价值连城的古钱由湮没民间到彰显于世的故事,具有客观性,因而小说直接展示了老严的人物形象以及社会生活的本质。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段的表达特点。

3.请简要分析异乡人在文中的作用。

4.“无价之宝”到底是指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