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外出时一定要锁好门窗,以防不法...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外出时一定要锁好门窗,以防不法分子登堂入室行窃。

B.游戏中的“小鸟”与传统芬兰人形象南辕北辙,但“愤怒的小鸟”即将成为新的“芬兰形象”,这表明芬兰人乐意“向保守告别”。

C.据介绍,这位盲人并非走后门来的,她在美国女子1500米奥运选拔赛中名列第三,许多明眼运动员不能望其项背

D.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C项,望其项背:指能够望得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A项,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B项,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D项,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的时候,与句中大学生矛盾。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1年9月,从美国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声望的生物医学奖,也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仅次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被看作是诺奖的“风向标”。1997年以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近一半是拉斯克奖得主。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离诺贝尔医学奖只有一步之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心无旁骛,埋头从事研究中药,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拉斯克奖对屠呦呦的杰出贡献做出的回应,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类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根据“百度百科”、中华网等相关资料整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有诺奖的“风向标”之称。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离诺贝尔医学奖仅一步之遥。

B.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就读时,屠呦呦对与她的理想和志趣相符合的植物化学、本草学、植物分类学等兴趣特别浓厚。而许多年轻人对这些学科却缺乏兴趣和热情。

C.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D.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E.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2.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这美好的期待是什么?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3.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屠呦呦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经历了190次失败才获得成功。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铜镜、金钗、唐三彩

吴馥萍

听说大三镇挖出了一个古墓,挖出了好多好多宝贝,几个农民就这样分了。我很想去那个古墓看看,问清了确切地址,便悄悄地去了。

我费尽了周折,找到了当年的老根,老根说他最划不来,挖出的东西平分,可是只有两件值钱,一件是铜镜,一件是金钗,可他们有三个。老根说抓阄,他做的阄,该他倒霉,瓷钵归他得。他一想,古墓里有铜镜,有金钗,干吗放一个瓷钵子,里面一定有瓜金……老根就一挖锄把瓷打破了,里面装的是土,什么东西也没有,老根气病了一场,心想不打破,还有个瓷钵在。老根留了几块瓷片当念想。

我一看,心里就不敢吭声,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是唐代官窑出的极品唐三彩,要是按当前的古玩市场价格,我想……老根问我这东西值不值钱?

我说,不多,最少要值500万。老根吓了一大跳,你再说一遍,他打了我一拳说,值多少,我说,你听清了,500万。老根没听我说完,就倒下去了,这下把我吓死了,我连忙打电话,把老根送到医院,老根足足住了一个月的医院,他总是说,你是骗我的,那瓷钵根本不值钱

有天,我在茶楼和几位朋友谈起老根的唐三彩的故事,没有想到旁边的一位中年人听到了走过来说,他就是三人之一,他叫山子,分得的是铜镜。山子说,你说那东西是唐代的,那么值钱。我的铜镜值不值钱,帮忙看看。

我心想真的,唐三彩打碎了铜镜还在。我和山子约好了时间,第二天去他家看铜镜。山子在市里做生意,他的家好气派,房中有楼中楼,客厅里橱柜上摆着几样古董,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他给我倒了茶,叫我等一下,就进房去了,好半天才出来。

他从红绸缎里把铜镜拿出来,我一看就傻了眼,铜镜破成两瓣。我心里就像刀绞一样生疼,我问镜子怎么摔破了。他说,我们乡下结婚喜欢用铜镜压箱子,一不小心,铜镜掉在石板路上,就摔成了了两瓣。

我说,这确实是一面做工考究的铜镜,正面乌黑发光,光洁照人,反面铸有海兽葡萄图案,错落有致,栩栩如生,是过去富家小姐梳妆打扮的面镜。是唐镜中的极品。山子再也说不出话来。

一个罕见价值百万的唐三彩打碎了,一面精雕细刻的铜镜失手打破了。我很想知道金钗的下落,更想知道它的命运如何?我问山子分得金钗的是谁?山子告诉我,他叫柱子,住在山南镇,日子过得还很不错,听说他儿子考起了北京大学,是山南镇百年来第一个。

柱子是名人,他儿子考上北大,好找。他家干净整洁,给人印象极好,坐在他家喝茶吃饭,都能放心,柱子家很有一点城市味。

柱子说,金钗他没有,他从来就没有金钗。我说,我不是为金钗而来。我知道老根的唐三彩碎了,山子的铜镜摔破了,我想问问你的金钗?就这,没别的意思。柱子笑起来,金钗的命运也不怎么好,我把改成了金戒指和耳环了。

我激动地说,你怎么能把这么珍贵的东西,改成金戒指和耳环,你太糟蹋珍品了。

谁叫我家太穷了。当时,我的老亲娘叫我什么也别送,只有给我未婚妻送一副金戒指和金耳环就行了。我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钱,我求东家找西家,没人借我一分钱。后来是老根说傻小子,你把金钗改成金戒指和金耳环不就能结婚了。我想也没想就把金钗拿去改了,花了几十块钱的加工费。我老婆高兴得不得了,那时刚刚时兴戴金戒指和金耳环,人家没有她有,你说高不高兴?

我说,你知道唐代的金钗值多少钱吗?他说,知道。他又反问我,你知道爱情值多少钱吗?这倒把我问住了,我说,我真不知道。

柱子说他一点也不后悔,他要不是金钗就找不到这么好的老婆,没有这么好的老婆,就没有这么优秀儿子,没有这么优秀儿子,儿子能考上北京大学吗?

(选自小说《铜镜、金钗、唐三彩》,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以特定的物品为标题,提醒读者从人物对待文物的不同态度和文物的命运中体会到不义之财如流水。

B.小说采用单线发展的线形结构形式,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被一根贯穿的线串在一起,仅由一个个文物的故事连缀而成。

C.小说行文简洁,语言几乎没有任何的修饰,看似平常的讲述,符合人物的身份与故事的情境,真实可感。

D.虽是平常的故事,作者叙述起来很讲究艺术构思,篇末揭开谜底,作者的褒贬蕴含其中。

E.小说以人物对话描写见长,为读者展示了不同人物对待文物的复杂情感,从而成功塑造出不同命运的人物形象。

2.文中画线句子“他总是说,你是骗我的,那瓷钵根本不值钱”,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

3.请概括“我”这一形象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4.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文物观,进而反映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对待文物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沁园春·长沙》)

(2)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3)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雨巷》)

(4)又前而为歌曰:“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

②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

1.在开篇两联中作者触景生情,其中哪一字起到了诗眼的作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为何产生这种感受。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指出作者表达诗歌情感的方式并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奔也!”遂奔狄。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倏、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反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寘璧焉。公子受飧返璧。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君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节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册》)

【注】①廧咎如:狄族的别种,姓隗。②蚕妾:采桑叶养蚕的妾。③骈胁:腋下肋骨连在一起。④寘璧焉:把璧玉藏在晚餐里。“寘”同“置”。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蒲城人欲战,重耳不  (允许)

B.野人与之            (土地)

C.公子怒,欲        (马鞭)

D.,以戈逐子犯        (酒醒)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B.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C.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D.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内动乱,重耳逃到蒲城,晋国人攻打蒲城,重耳积极应战,失败后逃到狄。后来又流亡到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等国。在流亡过程中,他受到不同的礼遇。

B.重耳逃到狄,狄人把俘获的两个女子交给重耳,重耳娶其中一个为妻,并生下两个儿子。娶妻叫季隗,是叔隗的妹妹。离开时要求季隗等他二十五年,季隗答应了。

C.姜氏是重耳在齐娶的妻子,但重耳似乎乐不思蜀了。子犯等在桑树下密谋却被采桑女发现,是姜氏杀了采桑女,保住了秘密。姜氏是一个目光远大的女性。

D.僖负羁之妻和叔詹见在政治上有远见,僖负羁听从了妻子的建议给重耳送去了饭食和宝璧,而郑文公没有听叔詹的建议最终留下了祸患。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2)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