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礞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簪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1.A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等类型。此题选项A中的“《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是对文中“《诗经》原本不是经”的曲解,“不是经”不等于“没有深刻含义”。这是议论性文本阅读的常见的错误,对文中的文字曲解,在原文的意思上生发,然后得出和原文背离的观点。 2. 试题分析: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此题中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选项C中的“叛臣的一面之词”文中没有依据。 3. 试题分析: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此题选项B中的原文的观点是:徒歌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而选项“没有曲调的徒歌”,对“徒哥”的概念不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依地形互相连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作者认为只有忘记自我不求有功才能达到真正自由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作者写清风明月是自然宝藏是我们共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的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意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水波不    兴:起

B白露    横:弥漫

C舷而歌之  扣:同“”,敲打

D正襟    危:高

2.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体,赋的发展经历了骚赋、骈赋、文赋几个阶段,苏轼的《赤壁赋》是文的代表作

B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写,这篇文章通过在赤壁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了作者人生失意的悲伤和痛苦。

C文章开头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展现了一幅诗情画意的夜游图,表达了作者夜游赤壁的兴奋之情。

D.这篇赋感情起伏变化,从开头夜游之喜到闻箫之悲再到感悟后的喜悦,跌宕有致,引人入胜。

4.翻译下列句子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么会走到一起呢?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_________。

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

②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和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伟大的情感又是分不开的。

③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

④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A.①③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②③⑤

D.④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越来越重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日益狭窄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使现在的中学生们很少有生活的体验和真实的感情。

B.参加晚宴的客人除了瑞典的王室成员、政府要员、诺贝尔奖得主所在国的大使夫人外,还有诺贝尔基金会邀请的重要客人也会参加。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记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因为自己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