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遥远的葵花地 李娟 ⑴我们这里的河流全靠积雪融汇,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遥远的葵花地

李娟

⑴我们这里的河流全靠积雪融汇,而农民种地,又全靠从河里引水灌溉。因此在我们这里,一遇到降雪量少的暖冬,第二年肯定大旱。

⑵这一年正是罕有的旱年。除了旱灾,风突、蝗灾及其他严重的病虫害肯定也会全集中到这一年。谁叫去年暖冬呢?虫卵没法冻死。

⑶尽管如此,我妈还是决定种两百亩向日葵。地是头一年就包好的,如果不种,荒着心里更难受。

⑷那块土地我们承包了三年,位于新疆阿克哈拉河下游六十公里处的高潮村南面的荒野中。地势赶阔,一马平川。那一带一共开垦有一万多亩土地,除了少量的打瓜,全都被承包者种上了向日葵。不夹丰收时那里会是怎样的一幕情景。

⑸—万亩啊,金灿灿的葵花地!

⑹因为离家太远,葵花从播种到收成的三四个月期间,我妈得一直守在地边。这三四个月里就没法照顾九十多岁的外婆和几只小狗及满院子的鸡鸭兔子鹅了。于是,妈妈雇了一辆大卡车,把整个家都搬到了地边。妈妈在荒野中挖了一个大坑,坑的南侧掏了一条斜下去的通道。坑沿上横搁几根木头算是檩条,檩条上横担一些木棍,铺几只撕开的纸箱子,最上面蒙一大块塑料棚布,最后再盖上一层泥土压住棚布。在新疆,这叫“地窝子”。这就是我们的家。 '

⑺搬家时我也跟着去了,在那里生活了非常短暂的一些日子。只目睹了种子进入大地的过程,却秄知它们如何在大地里苏醒,渐渐长成。那些日子里,我总是站在地窝子旁,长时间望着眼前一望无垠纪大地,想到下面一行行齐整沉睡的种子,总觉得它们可能会永远这么沉睡下去了。大地永远荒凉空荡。

⑻搬家的那一天好冷。虽然已入四月,但冬天的气息仍然强大坚固,残雪皑皑,寒风凛冽。第二天,外婆就想回家了。她拄杖从地窝子里艰难地走上大地,转身四望,快要哭了。而我妈始终忙忙碌碌。她马不停蹄,立刻雇人犁地,第三天就开始播种。眼下只能人工点播,为了快快播完,她跑到附近的杜热小镇上雇了二十多个人。可是,在空旷的大地上,这二十多个人远远看去是那么凄凉无助,他们一人拎一只盛满种子的口袋,一步一停,在大地上越走越远。远得似乎都走不回来了。

⑼第四天,鹅和鸭子发现了附近的水渠,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搬家时,它们不幸被安排在煤堆里。第五天,鸡开始下蛋。同时,小狗们在地窝子附近发现了一个田鼠洞,兴奋得刨了半天。大家很快适应了新生活。叔叔不知从哪里弄来几块红砖和两块水泥板,给我们地窝子的通道铺了两级台阶。从此外婆出入方便多了。这一带守地的几个地窝子里就我家出现了红砖这样的奢侈品,便被大家一致评定为五星级地窝子。

⑽荒野里没有电,虽然有相机和备用电池,我却总是不舍得取出来拍照。只在闲暇时分,当妈妈带着小狗在附近野地里散步时,我才端起相机,在显示屏里远远凝视他们。当他们走在大地上时,镜头中的情景满满当当,却寂寞无比。当他们走过之后,走空之后,一切才抬起眼睛。而种子播下之前的大地总是孕育无穷的语言。种子播下之后,大地才安静下来,并对每一个前来者竖起食指在唇前。

⑾一次我妈散步回来,像变魔术一样从怀里掏出一束野花给我。在哪里采的呢?我捧着花从地窝子走上地面,转身四望,这干涸无尽的大地,这手心里唯一的湿润丰盈。我把一只矿泉水瓶从中间破开,注满水插上花,再把它们放在投入地窝子里的唯一的一束光线中。过了好几天,花都没败。可我出去散步时,却从不曾遇到过什么花儿。似乎我妈采回的这些就是全部的春天,全部就这些。

⑿总之我离开了。把妈妈、外婆和小狗留在了那片荒野上。把她们抛弃了一整个夏天。又觉得其实是把她们一直抛弃到现在……总觉得,这些年来,她们一直还在那广阔的天空下寂寞艰难地劳作、生活。

(本文有删改)

1.分析下列句子的主要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坑沿上横搁几根木头算是檩条,檩条上横担一些木棍,铺几只撕开的纸箱子最上面蒙一大块塑料棚布,最后再盖上一层泥土压住棚布。

种子播下之后,大地才安静下来,并对每一个前来者竖起食指在唇前。

2.根据文意,概括作者“总觉得它们可能会永远这么沉睡下去了”的原因。

3.简析第9段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题“遥远的葵花地”的理解。

 

1.①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准确地再现了母亲建造地窝子的过程(或“突出了母亲挖地窝子的熟练和利索”,或“突出了母亲勤劳能干以及干练的个性”)。②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大地对正在孕育生命的种子的呵护和期待(或“形象地表达人们对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应有的态度”)。 2.①当年暖冬,旱年,风灾、虫灾集中,农作物难种。②当时“我”所看到的大地,荒凉空荡,毫无生机。 3.①与前文的荒凉无助形成鲜明对比(关键词“对比”);②在沉重艰难中多了生机与希望,使主题更为丰富深厚(关键词“丰富主题”);③赞美了生命力和人们乐观、坚毅的品质(关键词“生命 力”或“乐观”)。 4.①葵花地离“我”家很遥远。②“我”离开了那片荒野,只目睹种子进入大地的过程,却没有看到种子的生长和长成的葵花地,所以称“遥远的葵花地”。③“葵花地”象征理想(或“丰收”“期待”),但众多像“我”母亲一样的人还在荒野中艰难地挣扎,所以称“遥远的葵花地”。④“我”离开了那片荒野,逃避了艰难,也抛弃了大地给我的深厚的馈赠;“我”生于这片土地,却叛离了它,所以称“遥远的葵花地”。 【解析】 1. 试题分析:注意首先点明手法“细节描写”和“拟人”,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此题主要是细节描写和拟人的手法。 2. 试题分析:注意语段中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物象特征概括的题目可按以下步骤操作:明确题干要求,在文中锁定区位。针对题干要求,在锁定的文段中摘录重点句子。对重点句子分类、概括,得出特征,答题时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中的修饰性词语。 3.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上分析“对比”的作用和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语段在文章的中间注意和上下文之间以及主旨之间的关系。 4. 试题分析:注意标题的含义,主要有字面的含义“离我家远”,然后注意“葵花”的象征意义“理想”,结合主旨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上下句默写。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无食桑葚。(《诗经。氓》)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短歌行》

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兰亭集序》)

驾一叶之扁舟,            。(《赤壁赋》)

(2)情景默写。

《诗经·氓》中用比兴的手法表达什么事物都是有限,而男子却变化无常没有限制的两句诗是                      

《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⑨苏轼《赤壁赋》中的诗句“              ”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人生的短暂与个人的渺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

①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1.关于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的原因,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表现兰芝的沉重、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出双”的特点。

B临别时有意精心打扮,以博得焦母的好感,促使焦母放弃遣归。

C借此延缓别离时间的到来,反映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D本想精心修饰,禁不住心焦意乱,不得不“事事四五”。

2.作者浓墨重彩写太守家办婚事的盛况,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於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於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原得地,原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於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柰何绝秦欢!”怀王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於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博闻强           志:记载

B.王甚           任:信任

C.以一仪而汉中地   当:相抵

D.顷襄王怒而     迁:放逐

2.下列加横线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王甚任              纵一苇所如

B.怀王              莫消长也

C.顷襄王怒迁之        不迎自归

D.留怀王              或寄所托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未能真正受到重用。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5.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於秦而归葬。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群贤至,少长咸集  (毕:全。咸:都。)          江陵(下:名词作动词,攻占。)

B.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西望夏口  (名词做状语,向西。)

C.况修短随,终期于尽(化:指自然。期:至、及。)   偭规矩而改  (错:错误。)

D.或取诸怀抱 (怀抱:胸怀抱负。)                    岂余心之可  (惩:受创而改变。)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一种文学体裁,主要特点在于描绘客观事物,极尽夸张铺排之能事,形象绚丽,规模壮阔动人。《赤壁赋》在形式上并没有脱离传统的赋体的规格,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但它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B.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他所开创的新诗体被称为骚体,突出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他创作的作品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骚体”。

C.中国古代纪年法只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天启壬戌秋日”就是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方法。

D.古代有“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 ,月中叫“望” “望”后这一天叫“既望” ,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五人墓碑记》中表示时间的“在丁卯三月之望” 这里的 “望”就是阴历三月十五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