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欣赏窗外变幻不定的景色是一件赏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欣赏窗外变幻不定的景色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可是有时因为打一个盹而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也的确有些令人懊恼,但这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没错过,抓住了,应好好珍惜;错过,溜走了,细细咀嚼,也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酝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更添光彩。

请以“错过”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花儿一路盛开(符蓉) 人生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就像电影,一旦搬上银幕,胶卷轻轻转动,一个美丽的故事就被定格在剧院的历史上,不再删改。纵使导演错过几个必能成为经典的细节,也只能叹息无法回首。 人总是容易错过繁华灿烂的梦想与期待。小时候曾迷过画画,简单的线条、大胆的着色涂抹出一个小女孩纯真的心怀。也曾背起沉甸甸的画夹拜师学艺,可枯燥单调的素描练习使我望而却步,后来学业繁重,画笔也就渐渐生疏。现在的我依然喜欢看画,可这已经退化为单纯的欣赏与热爱,偶尔也会信手涂鸦自娱自乐,这依旧是一种心灵的享受。童年那个“画家梦”我是永远错过了,可那份执著于美好的信仰一直镌刻在心间,随我长大,陪我变老。 有人害怕错过,尤其是在等待之后。等待花开,却偏偏错过花儿怒放的那个夜晚;等待日出,却偏偏错过紫霞吐晕的那个瞬间;等待梦圆,却偏偏错过了与成功的那次邂逅。可是,错过并不是致命的错误,错过实质上给了你下一个希望。 记得几年前有过一次辉煌壮观的流星雨,听说肉眼就能看到美景,我便信誓旦旦地要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那一夜,我却睡得格外香甜,闹钟轰响我却不顾。于是,我自然是错过了奇迹的发生,自那以后便耿耿于怀。可是,奇迹最终发生在平凡的日子。去年暑假,夏夜我在田野边纳凉,流萤飞转在身旁,我怔怔地望着幕布般光滑的夜空。蓦然间,一颗夺目的流星划过天际,璀璨的光芒烙在我的心房。这一次,我没有太多期待,却收获了最动人的美丽。美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于是,我渐渐学会坦然地面对错过。错过了,捡拾当时一份寂寞的心情细细咀嚼,尘封于年少的梦想与期待中,不失为一种别样的幸福。 你说你最爱繁花似锦的春天,到处都荡漾着青春的气息,可是,你还是会错过美丽的花。请别放弃期待,因为花儿会一路盛开。 评点:在岁月的长河中,谁能每次都能把握机遇、抓住好运?当无数的错过接踵而至而又瞬间消失时,我们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态面对,本文提供了一种平和豁达的心态解读方式,生活还是以它原先的方式不紧不慢地向前走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一味沉溺和伤感于过去的风景,坦然面对,往后的路上还有无数动人的风景。诗意化的解读和抒情性的论说,让文章以一种亲近动人的方式进入了读者的心灵。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带有浓厚哲理色彩的话题作文。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完美,总会有许多错过。错过一个动人的眼神,也许会错过一场缠绵的爱情。一次误会,也许就错过了一段真挚的友谊。一个小小的疏忽,也许就错过不会再来的机遇。这一次次的错过,造成了人生一次次的缺憾,但也磨练了人生,成就了人生一种别样的美丽,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当然,不同的人对待“错过”的态度截然不同。有的人,错过了,便独自咀嚼一份人生的苦涩,变得消极、沉沦;有的人,把这“错过”看成是人生的磨炼,成就了一番伟业;还有的人,把这“错过”看成是人生的“必修课”,淡然处之;更有甚者,从这“错过”中领悟到人生哲理,使生命变得更有深度。其实,每一次错过,都可以演绎成一段精彩的故事,话题可由此生发开去,编出精彩故事。因此,我们在写作这一话题时,应将思路放得开阔一些,立意的角度尽可能多一些。当然,写作时应紧扣话题,将这一次次的错过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描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这样的作文才大气,才有深度。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1.搞清错过内涵,“错过”的字典释义为“失去了时机和对象”,这种“时机和对象”一般指主观上可以抓住而未能抓住的。“错过”是人生的教训,在心理上常常出现后悔的情绪反应。因此,文中如果出现学会、选择、把握、放弃错过,那就改变了话题内涵,实际上属于跑题,这是对话题(错过)概念理解不清,导致游离话题甚至出现明显偏差。 2.立意与角度,由于话题作文常可有多种立意和切入角度,认真审读导语可提炼出这样一些立意和角度: (1)、以豁达的态度对待“错过”,一般的“错过”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只要关键时不错过,; (2)、人生的关键处千万不能错过,一定要小心在意,如有同学说“人生短短如白驹过隙,我们不能总是错过,得学会珍惜,其实不是每次错过都是无法避免的无奈,不要轻易沉醉在自欺欺人的超然物外的洒脱,因为有些错过,我们一生都无法承受”; (3)、错过以后要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从错过中获取人生的教训,心灵或许能走向成熟。 当然文章不必都从这几个角度切入,比如也可写为什么错过,错过了些什么,错过后有哪些思考,错过后又该怎样等等,只要能体现“错过”,言之成理,即可。 一、关于审题 错过,即交错而过,失之交臂;耽误、失去(时机);过错。概括起来,有主观上可以抓住而未抓住之意。 写作前应认真思考:1.错过了什么?行文的过程中,错过的对象一定要明确化,这也是点题的需要。2.为什么错过了?错过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写清楚了,错过的对象和过程才具体,精彩的描写才能展现。错过之后有什么感悟?这是记叙和描写后的升华,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二、关于内容 一道风景、一次机遇、一段情感等。不宜作为“错过”对象的:亲人去世、父母的关怀。 三、关于表达 文体特征要鲜明,记叙文就是写人叙事写景为主,议论抒情点睛即可;开头、结尾要有点题意识,要扣住“错过”升华中心;“题好一半文”,最好自拟文题,体现写作个性,话题只是写作范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1.选出对黛玉的心理描写和对贾母的第一段语言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    )

A黛玉对王熙凤的放诞无礼不满,贾母此语是为了缓和这种气氛。

B黛玉对贾府的规矩产生怀疑,贾母此语则充满了对王熙凤的喜爱。

C黛玉推测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贾母此语充满了对熙凤的喜爱。

D黛玉意识到贾母对熙凤的喜爱,贾母此语则是掩盖这种喜爱之情。

2.脂砚斋评点王熙凤出场:“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这“第一笔”是指文中哪句话?它勾勒出王熙凤什么样的形象特征?

3.王熙凤初见黛玉有哪几个动作?意图如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寡人之于国也》一篇,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开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是不违农食,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④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⑤《过秦论》指出“                 ”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由此劝诫汉文帝对人民施行宽松政策。

⑥师者,                        

⑦《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标准应该是             ,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范增论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苏轼文集》)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           私:暗中勾结

B.稍夺其权                     稍:稍微

C.独恨其不                恨:遗憾 

D.义帝必不能堪                 堪:经得起,忍受

2.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然则当何事去            申之孝悌之

B.羽矫杀卿子冠军          始皇没,余威震于殊俗

C.羽疑增必自此始矣        师道不传也久矣

D.增与羽比肩事义帝        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书记载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之计,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疑忌之心,削弱了范增的兵权。但苏轼认为,项羽对范增的疑忌在受到离间前就已经存在。

B苏轼认为义帝熊心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这从他专派刘邦入关、识别提拔卿子冠军等事情上可以看出。因此从项羽杀卿子冠军,就可以预见他必将杀义帝。

C苏轼认为,项氏的兴起,是因为立楚怀王孙熊心为义帝,但诸侯的背叛也由此而起,所以项羽不得不杀了义帝

D苏轼既批评了范增未能及时离开项羽反而想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的浅陋,也肯定了他在项氏霸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认他确实是人中豪杰。

4.把上面文言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2)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跟用刀刺人把人杀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B.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但是秦国靠不大的地方,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已经有了一百多年了。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医生、乐师、百工的人,士大夫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现在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查看答案

下面有一句子的句式与另外三句不同,请选出来( 

A.何陋之有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