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横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将成家而致汝 B.吾与汝俱少年 C.而浮...

下列加横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成家而致汝

B吾与汝俱少年

C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D与久卧病无聊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成家:(古义)安家 (今义)男子结婚;B项,①古:青年男子。②今: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C项,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所以选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古今异义是文言实词的一种,绝大部分的汉语词汇,随着历史的发展,词义也在不断嬗变。从词义学的角度来看,汉语词汇的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例如本题选项大都考查了词语的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的情况。思考时,可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横线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省所                 怙:所依靠的人,这里指所依靠的父亲

B可使有勇,且知       方:道,指是非准则

C一日,大母余日         过:到,看望

D后五年,吾妻来         归:旧指女子出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母亲的来信

[俄]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尽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象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3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1.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卡这一人物形象特点。(不超过20字)

2.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

3.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

4.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2)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4)孔子曰:三人行,                        。

(5)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                 。圣人无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减字花木兰

李清照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

1.这首词上阕主旨是买花,试赏析表达技巧。

2.这首词下阕主旨是戴花,试赏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⑦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⑧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文日数千言                   属:隶属。

C.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           :占上风。

D.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故事:旧例。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犹疑客曾巩所为                     佩缤纷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B.闻者始哗不厌,久信服               使人复葺南阁子

C.欧阳修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挟飞仙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D.记注制诰为邻                       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英宗从做藩王时就听到苏轼的名声,后来欲按照唐的旧制把苏轼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轮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B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C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D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