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世业农。祖忠,博究经史,乡党皆尊而师之。祐...

文言文阅读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世农。祖忠,博究经史,乡党皆尊而师之。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官属,岁癸丑,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赐其父母银十铤、锦衣一袭。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名士李国维、杨杲等,咨访治道,商议古今,奏免征西军数百家及椒竹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真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以祐降官无名,乃赐虎符,授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

六年,置提刑按察司,首以祐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

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祐能诗文,有《节斋集》。

(节选自《元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州宁晋人,世             业:从事

B时诸王得自官属               辟:避开

C民丁数万人至其地           部:统率

D遂皆出,应期而               办:完成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陈祐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①又上便民二十余事②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③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④遂皆出,应期而办⑤救民获罪,亦所甘心⑥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祐出身于耕读之家,有良好的家学传统。他年少好学,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发奋学习,长大后博通经史,得到皇帝征召,有所作为。

B陈祐初为河南府总管时,首先拜会金末名士李国维、杨杲等来咨询治民治国方法,说明他为官谦虚好学;后来他被正式封为河南西路总管,为官清廉自守。

C陈祐任卫辉路总管时,在号称难以治理的地方,申明法令,建孔子庙,修比干墓,注重教化百姓,治理百姓有方,同时也深得百姓爱戴。

D东部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蝗灾,朝廷命陈祐去灾区处理此事。陈祐到后,能客观地分析当前形势,并果断地采取措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

(2)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

 

1.B 2.A 3.A 4. (1)捕捉蝗虫是怕它们损坏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物已经成熟,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也许可以省力并有收成。 (“虑”、“刈”、“庶”各1分,大意2分) (2) 不久,行省征收百姓和商人的酒税,陈佑请求说:“战争之后,对伤残的百姓应当宽大体恤。”(“榷”、“兵火”、“恤”各1分,大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辟”应为“征召”。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源于教材,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就多达120个,而且每一个实词还有诸多的义项,考生要完全掌握已非易事,对于迁移和运用更是难上加难。现将文言实词词义的常用推断方法举例如下:在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落实120个实词之外,我们还应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例如本题就可根据语境分析法(利用上下文语境)分析作答。“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及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能直接表明陈祐体恤百姓。③句表现陈祐善于教化百姓;④句是“山东民”所为,间接表明陈祐体恤百姓; ⑥句讲朝廷派给陈祐的任务。所以选A。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解答人物形象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例如本题中③④⑥句就不符合题干要求,因此要将含有这三项的选项排除。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得到皇帝征召”理解错误,原文中是说当时诸王可以自己征召官员部属,癸丑年,穆王府委任陈祐为王府尚书。所以选A。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选项A就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翻译时需重点翻译的词语:“虑”、“刈”、“庶”“榷”、“兵火”、“恤”。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中的“兵火”在古代文言文中的含义与现代文学中的含义是不相同的,在古代有“战争”的意思,翻译时,要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陈祐, 字庆甫,赵州宁晋人,其家世代以农为业。祖父陈忠,广泛地研究经史,乡里人都尊敬他,并以他为师。陈祐自幼喜欢学习,家里贫困,母亲张氏曾剪掉头发换取书籍让他读。他长大后博通经史。当时诸王可自己征召官员部属,癸丑年,穆王府任陈佑为该府尚书,赐给他父母银子十铤、锦衣一套。穆王被分封于陕、洛后,上表推荐陈祐为河南府总管。他到任那天,首先拜会金末名士李国维、杨杲等,咨询访求治理国家的方法,研究议论古今得失。他又上书请求免去征西军几百家以及椒竹等赋税,又上奏二十余件方便百姓的事,朝廷都听从了他。 世祖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正式任命陈祐为总管。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朝廷没发放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被称道。在此为官八年,始终像刚到的时候一样。至元二年,调官法实行,陈祐调任南京治中。适逢河南东部发生严重的蝗灾,以徐州、邳县尤为严重,官府紧急责令捕捉蝗虫。陈祐带领壮丁数万人到灾区,对身边的人说:“捕捉蝗虫是怕它们损坏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物已经成熟,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也许可以省力并有收成。”有人认为事情涉嫌擅自做主,不可行。陈佑说:“救了百姓而获罪,也是我所愿意的。”立即告诉壮丁让他们散去,两州的百姓都依靠他(而活了下来)。 至元三年,朝廷认为陈祐被贬官无正当理由,于是赐给他虎符,封授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卫辉路位于四方交通必经之地,以难治理闻名。陈祐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中。到他离任时,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至元六年,设置提刑按察司,首先任命陈祐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派陈祐签发汉人丁壮当兵,山东百姓多有逃避隐匿的,听说陈祐来了,都说:“陈按察来,一定没有私心。”于是都出来应征,陈祐的任务按期完成。至元十四年,陈祐调任浙东道宣慰使。当时江南刚刚归附,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百姓男女数千口为奴,陈祐全数强行释放归家。不久,行省征收百姓和商人的酒税,陈佑请求说:“战争之后,对伤残的百姓应当宽大体恤。”朝廷没有答复。 朝廷派遣陈祐查核庆元、台州百姓的田地。等到陈祐回到新昌,正好遇上玉山的盗贼,他仓促之间来不及防备,于是被杀害,时年五十六岁。朝廷赐谥号“忠定”。当地百姓请求把陈祐留下葬于会稽,没有成功,于是建立祠堂祭祀他。陈祐善作诗文,著有《节斋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抵御“愚乐文学”遏制文学世俗化趋势

周思明

中国当代文学60多年的曲折历程,实际上就是文学核心价值观不断体现的过程。应该看到,世纪之交以来文艺世俗化的趋势已然显在。应该承认,世俗的文学拥有相对广大的接受群体,这是因为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相对紧密,与普通读者的消费心理比较吻合。将世俗文学纳入当代文学的版图必然会冲击原有的文学格局,但只有这样,新世纪的文学生态链条才是完整的。

与集中体现文学核心价值观的文学精品建构相反的是低俗文学。在娱乐至死、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崇高、信仰、悲悯、关怀等这些曾经被文学写作者视为神圣美好的概念,在一些作家笔下已变成明日黄花,文学已不再是他们心目中神圣不可亵渎的伟大事业,他们用生花妙笔殚精竭虑地传达着快感,书写着利益,表现着“愚乐”,叙述着卑微,以迎合市场,迎合某些审美趣味不高的读者,这种远离核心价值观的文学,偷袭了读者的心灵,污染着社会的风气。原本,针砭生活中的阴暗与冷酷,鞭挞现实中的不良和鄙陋,应是为文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为文者的不二选择,其目的是为了向世人昭示人性的善美与纯真,激发人们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崇高的无悔追求,但不幸的是,大量的低俗文学作品的蜂拥出现,使得人们读了之后,变得卑微而消极、悲观而厌世。

作家们努力建构文学精品是时代生活的要求,也是读者的殷切期望。人们希望并渴求文学精品的不断涌现是希望在经济不断增长、生活走向富足的同时,能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知道,人的生存与发展,仅仅有“历史的经济阐释”是不够的,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是不够的,还应该关照到精神的更高层面。所以,作为肩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崇高使命的作家,有责任从人的精神层面表现和升华民族生存状态。

作家们用心建构文学精品,更是民族文化的希望所在。作家们作为文学生产的主体力量,应该对自己有更严的约束和更高的要求要深入大众生活,在个体与群体、历史与道德、物质与精神、悲剧与崇高、审美与功利等多种矛盾关系所形成的错位、冲突和张力中构建经得起现实和历史考验的文学精品。要致力于人的发现、人的讴歌与人的怀疑、人的分裂的矛盾统一,将表现大众、表现民生与自我审察、个性批判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在种种复杂、动态关系中不断整合发展,并勇于以科学的观念、艺术的方式体现科学正确的价值取向,融入人类灵魂重铸、华夏文明再造的洪流中去。

作家们致力于生产文学精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需要的。按照这一要求,文学不仅应该展示历史中个人具体微观的心灵波折与内在痛苦,而且也以其生动深刻的塑造,对民族新型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助作用。在这一构建过程中,文学显然可以发挥独特而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当下,价值标准的紊乱几乎是“前所未有”,然而,这些似乎尚未得到人们的足够关注,也很少有人为此感到焦虑和痛苦,甚至以为是“思想的空前多元”而盲目“愚乐”着。这是十分危险的,也是很可悲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体现“文学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体现文学核心价值观要体现崇高、信仰、悲悯、关怀等主题,这些主题曾经被文学写作者奉为神圣与美好。

B.体现文学核心价值观应针砭时弊,鞭挞生活中的假恶丑,昭示人性的真善美,激发人们思考人生,追求崇高。

C.体现文学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以科学的观念、艺术的方式体现科学正确的价值观,重铸人类灵魂,再造华夏文明。

D.体现文学核心价值观应致力于发现、讴歌、怀疑人性的光辉及人的矛盾,融合表现大众民生与自我审查批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文艺写作趋向世俗化。世俗化写作丰富了文学生态的同时,对文学核心价值观的取向提出了严峻挑战。

B.作家在作品中尽情地展示历史中个人的心灵波折与内在痛苦,虽迎合了低俗读者的需求,但远离了文学核心价值观。

C.低俗的文学作品能够满足审美趣味不高的读者的低级趣味,也容易将人们引向卑微而消极、悲观而厌世的危险境地。

D.在娱乐至死的现实社会,文学呼唤“大雅之声”,以抵御“愚乐文学”,用强大的正面力量遏制文学的低俗化趋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的发展需要昂扬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构建需要优秀文学。构建文学精品,是民族文化的希望所在。

B.文学对民族新型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的推助作用,构建文学精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

C.现今,低俗文学作品盛行,占据着文坛,污染着社会风气。构建文学精品,是抵制低俗文学的现实需要。

D.人的生存与发展,除了物质需求外,还需要精神关照。构建文学精品,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读者的需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报道,概括说明研究人员运用的试验方法和试验取得的结果。

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研究人员对28名吸烟者和34名不吸烟者进行了试验。研究人员用微弱电流刺激受试者的舌头,这会使人产生一种类似金属味道的味觉。结果发现,吸烟者普遍需要更强的电流才会产生这种味觉。舌头的味觉感受器是味蕾,它的作用非常重要。研究人员用内诊镜观察受试者舌头上的味蕾后发现,吸烟者的味蕾更为扁平,并且周围相关血管的发育状况也不好,这会大大影响味蕾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

提取下面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寒食节”下定义。(不超过50字)

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节日。寒食节的时间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烧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他死的这一天生火煮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邺中记·附录》中有关于人们过寒食节不生烟火、只吃醴酪等冷食的记载。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述的就是寒食节的风景。寒食节虽不像端午节那样有名,但我国北方仍有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习俗。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荒诞的情节、孤寂的灵魂令人喟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一方面,现代化、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正在迅速抽走农耕社会四世同堂下敬孝的现实基础。

以至于有老人不得不发工资请子女回家,有老人因全家聚会时小辈各自把玩手机,一怒之下摔盘离席。

作为传统道德百善之先,如今似乎正在遭遇三千年来未有的严峻挑战。

父母与子女天各一方所产生的赡养难题,正日益成为一个受到社会关注的问题。

另一方面,空间上的距离也在悄然加剧两代人情感上的疏离,甚至多年春节未曾回家还被一些媒体宣扬成爱岗敬业的表现。

A.①②⑤⑥③④    B.④②⑤⑥③①

C.④②③⑥⑤①    D.①②③⑥⑤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