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如今,各种各样的娱乐节...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今,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             ,《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奔跑吧兄弟》等等,简直令人应接不暇。

②《庄子》一书在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可谓风格独具,             的寓言故事展现了庄子奇特的想象。

③秋季的北京香山公园游人如织,             火红的枫叶。

A.触目皆是  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    B.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C.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  触目皆是     D.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俯拾即是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比比皆是”的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很多;“触目皆是”意思是眼睛看到的都是,形容多而易见;“俯拾即是”的意思是只要低头便能够捡到,形容多而易得。“触目皆是”和“俯拾即是”都可以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而“比比皆是”不能。①处强调“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很多,故用“比比皆是”;②句主要讲《庄子》书中的寓言故事之多,故用“俯拾皆是”;③句讲秋季北京的香山公园到处都是火红的枫叶,强调满眼都是,故用“触目皆是”。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如①处强调“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很多,故用“比比皆是”;②句主要讲《庄子》书中的寓言故事之多,故用“俯拾皆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林家铺子(节选)

茅盾

天又索索地下起冻雨来了。一条街上冷清清地简直没有人行。自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萧索的腊尾岁尽。朔风吹着那些招牌,嚓嚓地响。渐渐地冻雨又变成雪花的模样。沿街店铺里的伙计们靠在柜台上仰起了脸发怔。

先生和那位收账客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着。小姐忽然走出蝴蝶门来站在街边看那索索的冻雨。从蝴蝶门后送来的林大娘的呃呃的声音又渐渐儿加勤。先生嘴里应酬着,一边看看女儿,又听听老婆的打呃,心里一阵一阵酸上来,想起他的一生简直毫没幸福,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那位上海客人似乎气平了一些了,忽然很恳切地说:“林老板,你是个好人。一点嗜好都没有,做生意很巴结认真。放在二十年前,你怕不发财么?可是现今时势不同,捐税重,开销大,生意又清,混得过也还是你的本事。”

先生叹一口气苦笑着,算是谦逊。

上海客人顿了一顿,又接着说下去:

“贵镇上的市面今年又比上年差些,是不是?内地全靠乡庄生意,乡下人太穷,真是没有法子——呀,九点钟了!怎么你们的收账伙计还没来呢?这个人靠得住么?”

先生心里一跳,暂时回答不出来。虽然是七八年的老伙计,一向没有出过岔子,但谁能保到底呢!而况又是过期不见回来。上海客人看着先生那迟疑的神气,就笑;那笑声有几分异样。忽然那边林小姐转脸对先生急促地叫道:

“爸爸,寿生回来了!一身泥!”

显然小姐的叫声也是异样的。先生跳起来,又惊又喜,着急地想跑到柜台前去看,可是心慌了,两腿发软。这时寿生已经跑了进来,当真是一身泥,气喘喘地坐下了,说不出话来。先生估量那情形不对,吓得没有主意,也不开口。上海客人在旁边皱眉头。过了一会儿,寿生方才喘着气说:

“好险呀!差一些儿被他们抓住了。”

“到底是强盗抢了快班船么?”

先生惊极,心一横,倒逼出话来了。

“不是强盗。是兵队拉夫呀!昨天下午赶不上趁快班。今天一早趁航船,哪里知道航船听得这里要捉船,就停在东栅外了。我上岸走不到半里路,就碰到拉夫。西面宝祥衣庄的阿毛被他们拉去了。我跑得快,抄小路逃了回来。他妈的,性命交关!”

寿生一面说,一面撩起衣服,从肚兜里掏出一个手巾包来递给了先生,又说道:

“都在这里了。栗市的那家黄茂记很可恶,这种户头,我们明年要留心!——我去洗一个脸,换件衣服再来。”

先生接了那手巾包,捏一把,脸上有些笑容了。他到账台里打开那手巾包来。先看一看那张“清单”,打了一会儿算盘,然后点检银钱数目:是大洋十一元,小洋二百角,钞票四百二十元,这全部付给上海客人,照账算也还差一百多元。先生凝神想了半晌,斜眼偷看了坐在那里吸烟的上海客人几次,方才叹一口气,割肉似的捧到上海客人跟前,又说了许多好话,方才得到上海客人点一下头,叹口气:“再加一点吧,我也熬不过这个年关呀。”

先生几乎想哭出来,没有话回答,只是叹气。除了央求那上海客人再通融,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先生忍痛又把这几天内卖得的现款凑成了五十元,这才把那位叫人头痛的上海收账客人送走了。

此时已有十一点了,天还是飘飘扬扬落着雪。买客没有半个。先生纳闷了一会儿,和寿生商量本街的账头怎样去收讨。两个人的眉头都皱紧了,都觉得本镇的六百多元账头收起来真没有把握。寿生挨着先生的耳朵悄悄地说道:

“听说南栅的聚隆,西栅的和源,都不稳呢!这两处欠我们的,就有三百光景,这两笔倒账要预先防着,吃下了,可不是玩的!”

先生脸色变了,嘴唇有点抖。

“不过,师傅,随他们去造谣罢,你不要发急。荒年传乱话,听说是镇上的店铺十家有九家没法过年关。时势不好,市面清得不成话。素来硬朗的铺子今年都打饥荒,也不是我们一家困难!天塌压大家,商会里总得议个办法出来;总不能大家一齐拖倒,弄得市面更加不像市面。”

看见先生急苦了,寿生姑且安慰着,忍不住也叹了一口气。

雪是愈下愈密了,街上已经见白。偶尔有一条狗垂着尾巴走过,抖一抖身体,摇落了厚积在毛上的那些雪,就又悄悄地夹着尾巴走了。自从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冷落凄凉的年关!此时,远在上海,日本军的重炮正在发狂地轰毁那边繁盛的市廛。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讲述了年关发生的“收账”的故事,描写的人物不多,却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了众多的时代场景,能够让读者窥见广阔的社会生活。

B.上海客人先是“很恳切地”赞扬林先生是好人,有本事,后来面对林先生的哀求却又要求“再加一点吧”,这些细节表现了他世故、伪善的性格特点。

C.林小姐百无聊赖地“站在街边”看“冻雨”,这引发了林先生酸楚的情绪;“转脸对林先生急促地叫道”使情节突起波澜,制造悬念,推动故事情节。

D.寿生骂黄茂记“很可恶”,提醒林先生预防南栅聚隆和西栅和源的欠款,相信“商会里总得议个办法出来”,可见寿生虽然自私,但遇事自信,有主见,有办法。

E.本文结尾写到日本军重炮轰毁上海市廛这一情节,暗示日军侵华是林家铺子面临倒闭的直接原因,与第二段“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形成呼应。

2.文中有多处关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选文情节安排巧妙,围绕“收账”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请将线索逐一理出并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

(4)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贾谊《过秦论》)

(6)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题。

青杏儿 

(明)朱栴

午枕梦初残,高楼上,独凭阑干。清商应律金风至,砧声断续,笳音幽怨,雁阵惊寒。

景物不堪看,凝眸处愁有千般。秋光淡薄人情似,迢迢野水,茫茫衰草,隐隐青山。

注释:朱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在宁夏生活了45年,最终葬在宁夏同心县韦州明王陵。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声音?分别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2.词人以“迢迢野水,茫茫衰草,隐隐青山”收束全词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荀攸字公达,彧从子也。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

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

建安三年,从征张绣。攸言于太祖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太祖不从遂进军之穰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乃设奇兵复战大破之

七年,从讨袁谭、尚于黎阳。明年,太祖方征刘表,谭、尚争冀州。谭遣辛毗乞降请救,太祖将许之,以问群下。攸曰:“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

太祖曰:“善。”乃许谭和亲,遂还击破尚。其后谭叛,从斩谭于南皮。冀州平,太祖表封攸陵树亭侯。后转中军师。魏国初建,摄尚书令。

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文帝在东宫,太祖谓曰:“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

攸曾病,文帝问病,独拜床下,其见尊异如此。攸与钟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复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

攸从征孙权,道薨。太祖言则流涕。

(节选自《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不从/遂进军之/穰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乃设奇兵/复战大破之/

B.太祖不从/遂进军之/穰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乃设奇兵复战/大破之/

C.太祖不从/遂进军之穰/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乃设奇兵复战/大破之/

D.太祖不从/遂进军之穰/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乃设奇兵/复战大破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墓是古时人们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重师长,在其死后看护其坟墓的行为,这期间,会在坟墓旁搭建守护人所住的屋舍,称之为“庐冢”。

B.庙号、谥号都是已过世君主的专用指称,文中“太祖”即为庙号,“文帝”为谥号,谥号通常带有对其生平行为的评判性质。

C.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汇很多又略有区别,文中“拜”为授给官职,“转”为转任官职,“摄”为暂时担任某个职务。

D.古人对不同身份之人的去世表述各异,天子死一般曰“崩”,诸侯、王死就曰“薨”,后来,品阶比较高的官员死也可以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攸少时即有敏锐的洞察力,祖父去世,旧属请求为其看守坟墓,荀攸发现此人有问题并及时提醒了自己的叔父。

B.太祖攻打张绣,荀攸建议缓兵诱敌,他认为张绣如果不能得到刘表的粮草供应,一定会背离刘表。但是太祖起初并未听从他的建议。

C.太祖和文帝都非常尊敬荀攸。荀攸生病时,文帝亲自前往慰问,而提及荀攸去世的消息,太祖也伤心流泪

D.荀攸深谋远虑,缜密机智,在军中谋划制定了很多计策,当时,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但曹操常称赞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2)我每有所行,反复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