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寒菊 【宋】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寒菊

【宋】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隐居苏州,终身不仕。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1.这首诗塑造了寒菊怎样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1.塑造了傲立不群(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的寒菊形象。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中可看出菊花不随时俗、孤高傲世之态;从“枝头抱香死”“不落北风中”可看出菊花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抱香而死的坚贞不屈。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拟人)的表现手法。 2.抒发了作者不愿附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宋亡不仕的爱国情操。诗歌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达了作者不愿附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精神;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又表现出作者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品质。 【解析】 1.1】 试题分析:解答诗歌类题目,应先明确考查的角度。这里问“寒菊”形象,实际就是考查事物形象的特点。分析寒菊的形象特点,要紧紧结合描写其形象特征的诗 句来分析。从前两句所说菊花不与百花为伍,独自开放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但意趣无穷和三、四句中菊花除了开放的季节与众不同外,花朵枯死枝头而不落下也是一大特点,可以得出“寒菊”孤傲、高洁的形象特点。表达技巧方面,可答托物言志,由诗题和注释来看,该诗属于咏物诗,作者是在借菊花表达自己的志向和节操;同时作者也是把菊花当作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来写的,因而答象征、拟人等也可以。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诗歌的形象,是诗歌赏析的必考题目。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古典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部分: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鉴赏形象可以从这几方面回答:要在开头点出诗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2.2】 试题分析:分析该诗的思想情感,要紧密结合诗中能表现菊花品质的语句展开分析,同时不能忽视注释中“爱国诗人,宋亡后隐居苏州,终身不仕”的重要背景。从“不并百花丛”“独立”“宁可”“死”“何曾”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借花写己,表现出了独守清高的孤傲品质和强烈的爱国情操。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释即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考查的重点,要做到知人论世。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思想观点、作品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这些需要在平时积累识记,诗歌后面的注释会起很大作用,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分析。本诗作者是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隐居苏州,终身不仕。本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由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形象可看出主人公形象不愿附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宋亡不仕的爱国情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祐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的制度。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徐州                          知:担任知州

C武卫营,呼卒长              诣:下令

D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轼若为滂,母许否乎               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

B虽禁军且我尽力                   为大王此计者

C使官吏分堵守,卒全其城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神宗尤爱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孰能讥之乎

3.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B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C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D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其母程氏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如果苏轼能做范滂那样的人,她也能像范母一样。

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苏轼路过金陵,劝王安石就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

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的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的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穿越死亡的父爱

陈凤尤

从小到大,我从没见父亲流过一滴眼泪。可在我手术前,他哭了。

那是春节后的第四天,我肚子疼得厉害,几天也不见好,父亲带我上医院检查了几次,可查来查去,都查不出个所以然。

在那度日如年的半个月里,父亲每天坐在床边,眼巴巴地望着我。看着我日渐消瘦,他的眸子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不久后,我又做了一项检查,检查结束,医生紧皱眉头,道:“怪事,小肠中怎么有个瘤?”他认为,这种瘤极为少见,十有八九是恶性的……很快,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到医院。就在快进病房的时候,他站住了,揩了一把湿漉漉的眼窝,步伐轻快地走了进来,冲我笑了笑。

父亲不死心!他跟医生商量,要给我再做一遍检查。但他把检查单递进那扇小窗后,就默默地走开了。检查室里进来一位医生,是父亲托人找的一位熟人,父亲想让他来帮自己看个明白。

半个小时后,那位医生出去了。我悄悄地扒着门缝往外看。父亲一看到医生的脸,仿佛心里的一盏灯灭掉了,脸色由焦急变成了黯淡,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果然,那位医生叹了口气:“唉,太年轻了,真可惜……”父亲扶着墙慢慢地蹲下了,双手抱着头,紧紧地。过了一会儿,他吃力地站起身。我赶紧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跟他回到病房。他一直沉默地往回走,但扭头看我的时候,脸上却溢满了笑容:“没什么事,只要做了手术,就会好的。”

过了一会儿,父亲去了医生办公室,回来后对我说:“明天就可以手术。”就在我准备进手术室时,父亲忽然把大姐叫了出去。过了好一会儿,才见大姐一个人回到我的身边。我有些慌了,拉住大姐的手,连声问:“爸呢?”大姐说他有点儿事,马上就来。

手推车把我推出了病房,行进在长长的走廊上,家人都跟在后面,谁也不说话,只听见“嚓嚓”的脚步声。这时,传来了“祝你生日快乐”的铃声,这是我给父亲调的手机铃声!循着铃声,我使劲将脑袋往后仰,发现父亲就站在走廊的尽头。远远望去,他是那样苍老!他肩头耸动,压抑着哭声,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哭泣。

我躺在手术台上,麻醉师给我打了一针,我的身体慢慢地失去了知觉。不知过了多久,有人轻轻地对我说:“别怕,是良性的。”

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却没有太多惊喜。流着泪,最先想到的就是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

从手术室里出来,我又被送回病房。父亲却不在,大姐说他去买东西了。顿了一下,大姐又说,父亲走之前叮嘱,手术完了一定要打个电话告诉他。我不知哪儿来的力气,挣扎着说:“给我电话!”

大姐掏出手机,拨了父亲的号码,放到我耳边。“嘟……嘟……”电话响了一会儿,听筒里终于传来父亲的声音,沙哑又克制:“手术完了吗?怎么样?”

我感到一阵心酸,憋了半天,才哽咽着说出手术的结果。过了许久,听筒里突然传来父亲的哭声,那苍老、喑哑的抽泣声,像委屈,更像一种释放,穿透我的耳膜,慢慢地刺痛我的每一根神经。

我张张嘴,想大喊一声“爸爸”,嗓子却忽然嘶哑,耳边湿漉漉一片。那一刻,我只想伸手去抱一抱我的老父亲。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穿越死亡的父爱为标题,表达了对父爱由衷的赞美,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B文章开头写肚子疼得厉害,医院检查了几次都查不出个所以然,委婉地讽刺了医院医疗水平的低下。

C父亲扶着墙慢慢地蹲下了,双手抱着头,紧紧地,这一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内心的极度痛苦。

D得知肿瘤是良性的后,却没有太多惊喜,因为父亲为了给治病,已经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E文章围绕为治病这一中心事件,刻画了一位舐犊情深的父亲的形象,在叙事中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2.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表现父亲这一形象,请举例分析。

3.文中几次写到父亲的哭声?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文中父亲因为担心儿子而有意隐瞒严重的病情。类似的事生活中也会发生,对此你怎么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央视纪录频道推出了一部全新的纪录片——《传家》,该片紧扣当下中国家庭最重要的本质需求,在传统文化中找寻有品质的文化物件、有品味的乐活之人以及有品格的家道精神,体验最中国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智慧,为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送上了一种人生选择和一片温情。

请以“传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着笔刻画了不少丫鬟,晴雯是其中个性极为鲜明的一个。请结合晴雯在凤姐带人抄检大观园时的表现概述晴雯的个性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刘姥姥离开贾府之时,凤姐请她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刘姥姥问清孩子的生辰后,建议王熙凤称女儿“巧哥儿”,说这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逢凶化吉都从这个“巧”字上来。

B.贾母虽年事已高但喜热闹。小说第五十回,贾宝玉及大观园的众女儿都到芦雪庭赏雪作诗,贾母得知后,便瞒着王夫人和凤姐赶来凑热闹。看见梅花,先笑道:“好俊的梅花!你们也会乐,我来着了。

C.《红楼梦》中,常以花喻人。其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用各种花卉暗示人物命运。行令抽签时,宝钗抽到的签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大家都觉得宝钗与牡丹甚配,便举杯同贺。

D.年事忙过不久,王熙凤便因小月在家将息不能理事。王夫人便觉失去臂膀,于是自己主张府中大事,而将府中琐事交与李纨和惜春协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