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的文论和画论,首先所关注并强调的,乃是艺术家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中国古代的文论和画论,首先所关注并强调的,乃是艺术家主观情怀和客观世界的统一,这种统一往往超越了一般的反映论,而是主客观的彻底融合。然而,艺术的创造还不仅于此,中国画家进一步强调在物我一如的过程中“我”的重要性。东晋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的精论,意指“迁想”这种主观活动,乃具一种关系到艺术作品成败利钝的移情作用。无“迁想”则无“妙得”,“妙得”是至美尽善的追求,没有这种追求是谈不上艺术创造的。

中国的艺术家岂能陷自己于“心为形役”的蹇促不堪之境?他们要在包容万有的大化中凭虚御风,物我两忘,如苏东坡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陆机《文赋》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足证诗人作赋、画家秉笔所藉者是九垓重霄的清逸之气。这是画家心灵、智慧、才情的升腾,惟其如此,中国画家才能超然物表,既能与花鸟同忧乐,又能以奴仆命风月,倾东海以为酒,一浇胸中块垒。

至此,大自然已成诗人、画家手中之觥爵,日月星辰、山川湖海、飞羽游鳞,无非胸中忧乐所寄托,遂有杜公“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句,遂有八大山人“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宋山河”之画。缘物寄情乃是心物交感和迁想妙得的最后结果。在宣纸上留下一些痕迹,这痕迹显然是约略言之,得其仿佛,与心头所勃郁所蓄积者相去颇远,这是中国画家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中国画直抒胸臆的快感,来源于它语言的痛快淋漓,来源于假自然陶咏乎我的山川大神般的自信。傅抱石先生曾说:“中国绘画原本是兴奋的,用不着加其他调剂。”这“兴奋”二字,质朴之中奥义在焉。中国画家不能似日本画家那样一枝一叶着意描,中国画家的兴奋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不能持续于苦役般的描画之中。中国画是即兴神驰的产物,它近乎中国的汉诗,利于言情述怀,钝于状物描摹,东西方诗在其源头已分道扬镳,西方有史诗,而汉人只有诗史。司马迁的《史记》是无韵之《离骚》,然屈原《离骚》则绝非有韵之《史记》。中国的诗虽可佐史,但不可当史看,中国画可写实但不可以形似求。

中国画的线是超越了写实的,以形写神,要求线条之抑扬顿挫、起伏波磔具写意性,倾注画家意匠,使线有独立审美价值。线条表现力的丰富与中国人审美领域的拓展并行不悖。线的美学标准,在两千年历史进程中,已入高雅美奂之境。笔墨的含意则与线条相近,而且墨的地位从属于笔,这已是定论,笔可说是线的别称。中国画的线乃是天生玉质不假脂粉的美人,而墨分五色之说则更表明,在中国画家看来,墨的黑色包容了绚丽的自然。这种特有的认识,使中国画一直以水墨为大厦之栋梁,这与西方后期印象派之以色彩为雄殿之基础,南辕而北辙。必强自己所不能,无异于用短舍长。有人于水墨画上施以莫奈之色彩或雷诺阿之光影,恕我不敏,岂能苟同?

(摘编自范曾《中国画刍议》)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家主观情怀和客观世界的统一,以及超越一般反映论的主客观的彻底融合,是中国古代的文论和画论共同关注和强调的。

B.东晋顾恺之所提出的“迁想妙得”的精论,其中“迁想”的意思也就是“移情”,离开了“迁想”这一前提,“妙得”便无从谈起。

C.所谓画家秉笔所藉的清逸之气,正是画家心智才情的升腾,这是中国画家实现物我两忘,超然物表,抒发情感的必备条件。

D.中国诗人所写、画家所绘之自然,都是其寄托忧乐的对象,但中国诗人、画家在缘物寄情时又能摆脱“心为形役”的困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画直抒胸臆的快感,源自中国语言的痛快淋漓。“中国语言”即为“汉语”,其独有的特点影响了中国画的风格。

B.中国的诗歌虽然可以佐证历史,但不可以视其为历史,同样,中国画未尝不可写实,但形似不是中国画真正的追求。

C.中国画的线超越了写实,追求写意,有其独立审美价值,随着两千年历史演进,中国画的线的美学标准已入高雅之境。

D.中国画里的笔墨,其含义与线条相近,线的别称即为笔,其地位高于墨,在画家眼里,墨的黑色可包容绚丽的自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宣纸上所留的约略言之、得其仿佛的墨迹,与画家心中所要表达的深厚情感相比尚有很大距离,这是中国画家的一大憾事。

B中国画和汉诗的相似之处,在其长于言情述怀,不善于状物描摹,画家的兴奋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能像日本画家那样着意细描。

C中国画线条的抑扬顿挫、起伏波磔,倾注了画家的情意与匠心,其丰富的表现力随着画家审美领域的拓展而与时俱进,相得益彰。

D.中国画以水墨画为主,与西方后期印象派有质的区别,如果像有些人在中国画中盲目融入色彩光影等西洋画元素,将会贻笑大方。

 

1.B 2.A 3.C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判断对前三段内容概括的正误,错误的是B。“‘迁想’的意思就是‘移情’”,文章中没有依据,原文是说“迁想”这种主观活动具备“移情作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技巧点拨】科学类或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本题B选项把“迁想”和“移情”混为一谈。 2.2】 试题分析:这里的“语言”并非“汉语”,应该指的是中国画的表现手段。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往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本文第四段“中国画直抒胸臆的快感,来源于它语言的痛快淋漓,来源于假自然陶咏乎我的山川大神般的自信”表明中国画直抒胸臆的快感来源于中国画表现手段的痛快淋漓。 3.3】 试题分析:原文“中国人”误为“画家”,且将原文“并行不悖”说成“与时俱进,相得益彰”程度稍过。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技巧点拨】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首先要对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地进行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这是种抽象概括能力。还要能够对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这是形象发散思维能力。阅读作品,不仅要能够理解它的明示信息,还要能够理解它的隐含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思想,准确理解作品。本题C选项与第五段“中国画的线是超越了写实的,以形写神,要求线条之抑扬顿挫、起伏波磔具写意性,倾注画家意匠,使线有独立审美价值。线条表现力的丰富与中国人审美领域的拓展并行不悖”比,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春岁月里,我们走过学校的教室、操场、图书馆……走过远方的高山、原野、村庄……也走过青春的懵懂、失落、坎坷、悲伤、快乐、感动、幸福、梦想……这些真实的经历一定能使青春的你产生许多共鸣和感想。

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两段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一篇好的散文,总能写出一种独有的“情致”来。        也就是情趣性情、志趣和风味。它和所写的内容自然有关;但它          ,而是透过全部内容所表现、散发出的那种气韵、味道或笔致,这当然和作家的气质、性情即风格有关。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散文就是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本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原称《诗》,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

B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C《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在文学史上因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D《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五言诗的开始,由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借助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悦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以全新的形式与观众一起体验快乐和分享知识,是《中国谜语大会》这档节目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

B此次索契冬奥会张虹夺冠,实现了中国队在速滑项目上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在这次夺冠背后,担负着体育和公益事业筹集资金任务的体育彩票,也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

C随着打车软件嘀嘀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D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而该片主演廖凡也成功摘取最佳男演员的桂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柏林国际电影节华人影帝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习大大的左手礼,热心网友自发解释,甚至引经据典,用《道德经》佐证左手礼大有讲究。后来,《人民日报》的微博解释,这只是习近平在向三军将士挥手致意。

B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C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重陷阱,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D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去世之后,无数异国他乡的读者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载了大量缅怀他的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