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苦闷灵魂的呼声 陈孝全 ①1922年初春,朱自清为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苦闷灵魂的呼声

陈孝全

1922年初春,朱自清为生计所迫,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从浙江一师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但3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

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湖畔诗社”。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5月18日写了《读〈湖畔〉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正值此时,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流一时。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飚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猗伟之声定将充沛于宙合。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滩一片。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进发出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

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的知友叶圣陶说的,“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也主张刹那主义: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

因为曾答应台州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9月间,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乘轮船到台州去。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

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一师的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在工作之余,他才整理思绪,继续创作长诗《毁灭》。风也依然,云也依然。

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却仍须向前!11月7日,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转向”。这便是所谓从小处下手。随后,他又给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我的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筹虑。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他最后结论是:“我的刹那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满足,追求安定和谐。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不甘沦落,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在台州斗室中,他将纷乱的思绪幻化为生动形象,借助想象的羽翅,谱写自己的心曲。

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或在夕阳斜睨的傍晚,或在灯光溶溶的良夜,他们时常来到他的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

正当《毁灭》于1923年3月在《小说月报》发表时刻,朱自清接受了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的聘请,离开亲爱的台州六师同学,到温州去了。

(节选自《朱自清传》之四,有删改)

1.下列对评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评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索直至确立了“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人生信念的“转向”历程。

B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湖畔>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C评传第7节所勾勒的六师学生向朱自清请教问题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氛,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特点。

D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的胜任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是成功的。

E.朱自清认为“刹那主义”就是生活中不必思虑过多,只需求取一刹那的舒服和享乐,回顾与前瞻,都是自寻烦恼。

2.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朱自清的“刹那主义”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熟和完善的。

3.文章第3节引用叶圣陶的话说“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请联系全文,说说朱自清是怎样认真处世的。

4.从全文看,朱自清为什么苦闷?他苦闷的灵魂发出了哪些呼声?

 

1.A3分C2分 D1分 2.①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一刹那有它相当的位置,都有他的价值和意义。②“刹那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的平凡主义。③“刹那主义”体现出一种“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务实精神和坚实风格。 3.①人生信念:虽苦闷却不颓唐,直面现实不甘沉沦,苦苦探索;坚守“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平凡主义(刹那主义)②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有责任地支持、指导“湖畔诗社”③交际为人:真诚守信,呵护家人 4.第一问:①社会黑暗,时局动荡不安;②看不清现实,找不到前进的方向;③工作不稳,来去不定;④热血青年的努力付诸东流第二问:①改变旧中国,让祖国面貌焕发一新;②向往光明,寻找人生前进的道路;③坚定从小处、近处着手,切切实实做些眼前的事情的主张(坚定主张刹那主义)④五四的“金种子”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解析】 1.1】 试题分析:D选项中说“他的教学是成功的”在原文中没有,只是推断,此项得1分。B项的错误在于强加因果:即“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的原因是五四狂飚之后,社会依然“黑夜漫漫,风雨沉沉”等,而不是因为“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湖畔〉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E选项错误在于朱自清的“刹那主义”不是“只需求取一刹那的舒服和享乐”,而是“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综合分析文章的题目,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强加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1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 2.2】 试题分析:朱自清的“刹那主义”由最初的“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到实践这一思想的做法 “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务实精神”。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技巧点拨】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本题答题区间在3节和6节。 3.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首先要整体把握评传内容,找出“材料源”,然后归纳整合。例如:①人生信念的“事件材料”源于第3节和第6节等,③交际为人的“事件材料”源于第1节和第3节等。答案整合为三个方面六个小层次,每个小层次给1分,只要每个小层次的意思对,可以不讲顺序,即可得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技巧点拨】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4.4】 试题分析:文章题为“苦闷灵魂呼声”,纵观全文,朱自清在五四时期,曾经“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但中国社会仍然是“黑夜漫漫,风雨沉沉”,热血青年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现在他依然要“为生计所迫”辗转于各个学校。这一切,都让他感到苦闷。因此,他希望改变现状,追求光明,切切实实做些眼前的事情。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题要联系文中涉及到的背景,做到知人论世,了解朱自清的思想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人罗大经认为,《登高》中“                                           ”一联,有八层意思,表现了杜甫当时复杂的情感和艰难的处境。

(2)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的是古巴蜀与秦地之间因山太高人无法翻越唯有鸟儿能过的情状。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威严雄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题。

诉衷情

晏殊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①成。一春芳意,三月如风,牵系人情。

【注】①宿妆:残妆。

1.词的结尾说“牵系人情”,本词表达了怎样的“人情”?依据何在?

2.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来体现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後。秦王拜斯为客卿。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B.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C.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D.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战国至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

B.博士,既是从战国开始一直沿用的古代学官名,又指通晓古今、能言善变之人。

C.仆射,官名,秦始置。秦代重武,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随所领之事以为号,如军屯吏则称军屯仆射,永巷宫人则称永巷仆射。

D.夷三族常见于中国古代的刑法中,作为一种极为严酷的刑罚,叫做“诛三族”,即族诛,犯重罪者的所有亲属都将被诛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李斯年轻时不过是郡中一小吏而已。厕所中的老鼠与仓库中的老鼠的不同境遇,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从此,他走上了一条日渐显达的人生之路。

B.李斯认为二世治国无道,竟不顾后果杀死亲兄弟自封为皇,残害忠良,重用奸臣,大规模修建阿房宫,对百姓横征暴敛,其治必不长久。

C.齐人淳于越进谏,请求秦始皇向古人学习分封子弟功臣。李斯抓住此机会,大肆宣扬私学之弊端,促成秦始皇清除、焚烧了》《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D.李斯被捕后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他自比关龙逢比干伍子胥,认为智不及此三人的自己因忠而死于比桀、纣、夫差还无道的秦二世,是应当的。其言语中充满了强烈的抑郁不平之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2)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3)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第文字,完成题。

“道”是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探寻老子平等观的重要线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老子的生成论体系中,“道”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孕育万物的初始环节,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由“道”派生而来,人类也不例外。可以说,人与动、植物共同构成了生命世界,而男女作为相依相存的两性,一起构成了人类世界。若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讲,和合显然比分化重要,唯有男女二性在生理上、心智上完美结合,人类社会才会有实现幸福的可能。此处,已然窥见老子性别平等思想的端倪。

而在“道”之属性的阐释上,老子个人更倾向于女性视角。大概从《诗经》开始,女子的品性与精神状态就与“水”这一意象密切相连。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等。女子的情感、婚姻、生理,皆可通过“水”的形态来表达,轻柔之“水”俨然成了女性的代名词。自父权制确立以来,女性就被置于“第二性”的地位,唯有老子坚持用“水”来表述人间大道的运转规律。他认为,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冲击坚强的物体却没有什么能胜过它,没有什么能替代它。在老子的思想中,流水柔韧的品性不但没有被搁置,反而被赋予了更为有效的意义。

老子对水处弱势而不争的品格非常赞赏,他说,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保持此种状态就接近于道。在老子看来,水是有灵性的,也是有德性的。水之“上善”集中表现在不争,且兼有谦卑、包容的美德。老子还曾说,圣人有三种极为宝贵的品格,即慈爱、节俭和不争。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勉强而为,一味争先,注定不能成功;骄傲自满、盲目自信,也同样没有好结果。慈、俭、不争的品德在妇女身上体现得更为充分,老子对于这三种品质的赞颂,就暗含了对于女性之德的褒扬。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他认为,唯有摈去情欲,固守清净,不为外物诱惑,不为变乱干扰,才能达到心灵的无碍与澈明。由此可见,老子对于“守静笃”的品德是持赞赏态度的。那么,什么人才拥有静笃的优良品德呢?老子更倾向于女性。他说:“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老子认为,雌性趋于静下,而雄性则居于动上,既然静能止动,下能止上,则雌也能胜雄。在他看来,静笃是女性特有的品性,依靠它,女子是可以超越男子的。圣人如果要保持永久的品德,就应该坚守雌节,身处下位,如此才能让天下归服。对于女性静笃品德的赞扬,体现了老子对于女性的尊重。

老子在上述观点中提出了柔韧、慈、俭、守静等概念,并将其融入人间大道的解释,只有具备这些性质才符合天道之本意。柔韧、慈、俭、守静等特性在老子生活的时代并不属女性专有,但由于男女社会分工的差异以及宗法等级文化的塑造,女性气质已向此转化。

(节选自《老子平等观三维透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在老子看来,“道”是孕育万物的初始环节,包括人类在内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道”派生而来的。

B.女子的品性、精神状态与“水”这一意象密切相连,女子的情感、婚姻、生理,也是可以通过“水”的形态来表达的。

C.在“道”的属性的阐释上,老子个人更倾向于女性视角,老子认为,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没有什么能替代女性,女性比什么都重要。

D.流水的柔韧品性在老子的思想中被赋予了更为有效的意义,他用水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对水处于弱势而不争的品格极为赞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言论中可看出,老子对“守静笃”品德是持赞赏态度的,他更倾向于女性拥有静笃的品德。

B.老子认为,慈爱、节俭和不争是三种极为宝贵的品格,圣人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三种品格,才立于不败之地的。

C.根据老子的观点,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固守清净,不为外物所诱惑,持谦虚态度,不应该一味争先,骄傲自满,盲目自信。

D.自父权制度建立以来,女性就被置于“第二性”的地位,但老子认为,两性应该平等,男女二性完美结合,人类才可能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老子对于这种接近于“道”的品格十分赞赏。

B.老子用“水”来表述人间大道的运转规律,他认为水是有灵性的,也是有德性的,谦卑、包容。

C.“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老子认为,静笃是女性所特有的品性,女性依靠它是可以超越男子的。

D.老子对女性是尊重的,他认为,如果没有女性,慈、俭、守静这些品格就不可能传承下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报道,王某花2 元钱,买下一份标明“48 版”字样的报纸,却发现实际只有44 版,便将该报推上法庭,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条款,索赔人民币4 元。朋友问他:“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去打索赔4 块钱的官司,值得吗?”他回答说:“值!很值!”

有人认为:世界上怕就怕这“认真”二字。做人理当如此!该较真时就绝不含糊,也不容许被别人忽悠。

但也有人认为:有那样的时间和精力,干吗不去做更有意义的事?为了区区4 元钱的赔偿,就闹到法庭——如此较真,几乎等于无聊。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起码是应该讲究宽容度的。宽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际的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