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之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不要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通过广泛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琵琶声在沉咽、暂歇之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道之高险”,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省乎己”“猿猱”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

赠俊公道人

【南朝】范云

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

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

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

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

1.诗歌前四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赏析。

2.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后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注:①恺,即毛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C.“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D.“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

B.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

C.当淮安闹饥荒时,王廷和朱纲向皇帝写奏章,请求留下商税做军饷,却遭严厉批评,严讷为他们辩护,才使他们幸免于难。

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向朝廷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士人和私学的兴起

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教育。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士开始大量沦为士人,是在孔子前后。与此前的士相比,他们地位下降了,从贵族降为庶民,但也摆脱了对某些特定贵族的依附,成为自由人。这意味着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阶层。除由士而来之外,士人的产生还有两个途径:王官的下降和庶民的上升。前者如《论语·微子》中所记载的太师挚等乐官散落民间,成为士人。后者则与私学的兴起有关,庶民因此可以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从而进入士人的行列。士人没有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可是也不像其他庶民那样从事耕作等固定的职业。他们最重要的特长是知识和技能,多以此往来于各国,寻求赏识自己的君主。

士人的兴起与诸子学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诸子之学,其实就是士人的学问。和王官之学不同,它出现在民间,因此也可以叫做私学。所谓私学,可以从教育和学术两个方面来看。教育意义上的私学是指民间的教育,学术意义上的私学主要指诸子的学术。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官之学。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但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而另一方面,士人的兴起和活动,使得培养士人成为社会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上私学出现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知识。这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事。但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私学聚徒讲授之风的孔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他收授弟子,没有门第的要求,所以很多弟子如颜渊、子张等都出身寒门。孔门教授的内容,主要仍是《诗》、《书》、礼、乐,但他已经把新的精神注入到了旧的文献中。譬如他把“仁”作为礼的基础,就与过去对于礼的理解不同。在这类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

诸子学的自由和创造性是官学无法相比的。对于王官而言,知识仅仅是职业,他们的态度是“不知其义,谨守其教”,没有反省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但士人不同,流动不居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摆脱某种权力的束缚,从而对知识以及当时的政治进行反省,进而发展出新的思想。这些思想当然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元的,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得益于此。

(摘编自王博《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不像农民、工匠和商人那样有固定的职业,他们大多来往于各诸侯国,凭自己的学问游说国君,居无定所,仕无定主。

B.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因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而获得自由,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特殊知识阶层。

C.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社会秩序,让时局动荡不安;另一方面也让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D.“士”在周代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接受《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教育,但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其地位出现了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的变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诗》、《书》、礼、乐等,授教对象为贵族;私学教育虽也以教授这些内容为主,但学生包括了庶民。

B.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不同。前者是士人的学问,代表当时新的学术和知识,自由而富有创造性;后者是被官方垄断的学问,因袭传统,守旧僵化。

C.“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既可指与官方教育相对的民间教育,也可指来自民间的诸子之学。私学的兴起,是东周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D.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贡献极大。他开创了聚徒讲学的私学教育,促进了知识的普及,而且在授课中赋予传统文献以新意,使诸子学得以诞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学的兴起不仅让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B.百家争鸣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士人摆脱权力的束缚之后,以自由独立的身份,对传统知识和现实政治进行了反省,发展出了新的思想。

C.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士人的兴起促成了私学的出现;另一方面,私学也促进了士人阶层的壮大。

D.王官是指在周朝政府中掌管各种学问、技艺的文化官员,但随着王权的衰落,一些王官流落民间,进入私学,对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展现中华劳动捕猎、采掘、加工自然馈赠的食材制作各色中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广受热议与好评总导演陈晓卿说:“‘舌尖上的中国’,我想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舌尖上的味道,另一个通过这个味道感受中国文化。《舌尖上的中国》让大家看到的不是精致的“烹饪教科书”,二是真真切切的市井美食与草根的生活,让人回味起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是啊,味道可能不仅仅是来自味蕾的感受,还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记忆、感动、渴望、思考……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结合构图要素截图设计的精妙之处。要简明语言,语句通顺。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