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B.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C.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

D.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

E.“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文中类似的语句不止一处。

2.小说以“感恩节的荆棘花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珊德拉,也有人认为是店员。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ED(E给3分,D给2分,A给1分;答B.C不给分。) 2.①它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串联起小说中四个人的生活经历,也见证了珊德拉由困惑、怨恨到落泪、感恩的心理变化过程;②突出了小说对生命中的荆棘感恩这一主题,昭示了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③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①乐于助人(真诚善良)。热情主动地帮助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不仅仅是为了赚钱;②勇敢坚强。面对人生中的不幸,不抱怨,不逃避,乐观面对生活;③懂得感恩。不仅为生活中的美好感恩,更为生活中的不幸而感恩;④思想深刻。饱受苦难之后,拥有对生 命深刻的领悟,富有哲理。 4.参考示例1:我认为主人公是店员。①店员是联系小说其他三个人物的纽带;②她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思考以及对别人的帮助,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③情节方面,正是店员的帮助,才使珊德拉等人走出了人生的困境;④她别出心裁地用带刺的玫瑰花枝来抚慰遭遇不幸的人,还有她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是小说的亮点。 参考示例2:我认为主人公是珊德拉。①珊德拉这一人物贯穿小说始终;②小说是从珊德拉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③她的遭遇及心理变化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主题;④小说对珊德拉的正面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特别突出。 【解析】 1. 试题分析:A“招揽生意”并非店员的主要目的,她是想要帮助别人治好内心的伤口。B“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无中生有。C“一直向珊德拉推荐”错;“始终将信将疑”不准确,结尾处珊德拉已经不再怀疑。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小说以“感恩节的荆棘花束”为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有什么形式 (一语双关;诗歌形式……);是不是文章线索;概括文章内容;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即与主题的关系;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后再分析。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得从人物的言行概括,即注意描写“店员”的语言、动作、行为、心理的句子,从中概括答案。分析人物形象要防止戴高帽,任意拔高。再有分析不可单一化,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因此,不要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应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 最后要分条写出 ,做到准确、简洁、有条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人公是谁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回答时要先明确观点,再结合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与情节发展的关系,与揭示主题的关系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为了坚守美好的品德,即使多次死去也不后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以桑叶的凋落比喻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造化:天地,大自然。②沈:同“沉”。③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1.这首词选取哪些意象交织成一幅怎样的画面?词人借梅花的形象寄寓了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出两种并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

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如皋①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

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余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

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

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传②者则有所不得言。读其略不失其详,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有删改)

【注】①如皋:地名,今属江苏。②传:zhuàn。

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B.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C.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D.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官职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庆历”是帝王的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庆历丁亥”采用的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并用的纪年方法,《兰亭集序》中就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C.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一个“义”字可以统率全书。

D.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后常用“夷狄”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易占治政有方,治理临川的时候,他凭才干而不用强力,就让作奸犯科之人的首领及其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

B.如皋发生饥荒时,曾易占努力向州里求援,并越海买粮,救活了几万人。第二年,州里想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以致如皋百姓再次逃亡。

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国家内部安定,自己内部安定,来自于夷狄的边患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

D.曾易占侍奉亲老,心思细密,看见他人有难也不袖手旁观,他曾将一位去世的士大夫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并且养育那个人的遗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

(2)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春节民俗艺术

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在春节这个“全民欢乐总动员”的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比如人们会以谐音方式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的确是这样。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度。可谁又能阻止生活的流变,让年节艺术一成不变地恪守老套路呢?

其实,随生活潮流而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和改变,本来就是民间艺术的精神和发展状态。面对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我们与其在怀旧中抱怨现实,不如在“俗而礼,礼而俗”的互动中建设与时俱进、魅力依旧的当代年节艺术,以至让大家真的想过年、过好年。

因为交通受阻,时下有人提出“今年过年不回家”的倡导。这当然是想为政府排忧解难,也是为了避免同时出行所造成的种种麻烦。不过,面对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面对民族文化记忆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感召,这种倡导显然是无力的,也不契合国情。

其实,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今天,要想有力地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充分地发挥春节及其民俗艺术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切实地解决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广大民众的生计问题。安民于本土,就可使得乡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其积极的社会功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春节才会越过越火,春节的民俗艺术才会越来越繁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在春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B.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的创作活动,年节的味道比现在浓。

C.如今,年节的文化空间已经被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充斥,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

D.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及价值观、审美观的变化,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间艺术比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更健康,因为后者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而前者则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

B.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在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社会作用,如南方许多地区耍“板凳龙”的习俗,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C.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在春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D.有人提出的“今年过年不回家”的倡导显然是无力的,因为它很难对抗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和民族文化记忆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感召,也不契合国情。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间艺术的创作构思是极具想象力的,在造型上,它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B.虽然现在的年味淡了,但“春节回家过年”在民族文化记忆中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这也是民族文化历史所造就的普遍社会心理。

C.作者认为,文化保护问题和民生问题是紧密关联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和发展,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就一定会让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续。

D.面对春节联欢晚会、电话拜年、手机短信和电子贺卡一类的“新年俗”或“新年节艺术”,我们也应该学会与时俱进。

 

查看答案

作文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的狼狈样,笑笑说:“这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世上,你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从此,富兰克林把“记得低头”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最终功成名就。

一个人固然不能没有自己做人的准则,但一味“方正”,不会“圆通”,该“低头”的时候不能低头,就不能进退自如。请以“低头也是一种智慧”为话题,根据你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