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 陈海波 1926年,于敏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

陈海波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在那屈辱的年代里,于敏看到的是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国殇。喜欢读唐诗宋词、历史演义的于敏,崇拜诸葛亮运筹帷幄的智慧,向往其鞠躬尽瘁的精神,倾慕岳飞的精忠报国。

1941年,在耀华中学读高三的于敏遇到了两位恩师,深受启发。语文老师王守惠讲解古诗文时,必会把每一篇作品置于一个大的时空中,将写作背景、文学渊源和价值以及作者的家事讲得透彻明了。数学老师赵博讲课时喜欢讲授数学题的各种解法以及不同解法的来由。

1951年,于敏研究生毕业后,受到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器重,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不过,他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对原子核物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站在了国际前沿。后来,钱三强告诉于敏,决定让他作为副组长领导轻核理论组。于敏虽然当时的原子核理论研究正处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但他忘不了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带给他的惨痛记忆,毅然走上了氢弹等核武器研制的道路。

1960年到1965年初,轻核理论组在于敏等人的带领下,对氢弹原理和结构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产生了六十多篇论文,但均作为秘密文件保存。1965年9月底,于敏率领研究人员赶在国庆节前夕奔赴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利用该所假期间空出的J501计算机完成了加强型原子弹的优化设计。同年10月下旬,于敏为上海研究人员作了“氢弹原理设想”系列学术报告,提出了两级氢弹的原理和构形的设想,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在上海的近百个日夜,于敏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初级到能量传输到氢弹次级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当氢弹原理的方案传到北京后,邓稼先第二天即飞到上海,听完于敏的汇报后十分兴奋,请大家吃了一顿螃蟹。该原理一突破,大家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就造出氢弹。但是,氢弹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接下来的一年,于敏他们忙于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次年12月,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于敏看着蘑菇云翻滚而上,仍不觉得圆满,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才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完全一样!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爆炸成功后,氢弹须根据实战需要进行武器化并装备部队。于敏接着对氢弹的小型化、降低过早“点火”几率等作了优化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核武器装备部队。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并不接受。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他说。

1986年,于敏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认为美国很可能会加快核裁军谈判进程,全面禁止核试验。于是向邓稼先建议上书中央,希望加快热核试验进程。果不其然,1992年,美国提出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1996年,全面禁核试条约签署。那次上书为我国争取了10年的热核试验时间。因此,于敏又被视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

于敏毕生信奉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种宁静使于敏在子女的记忆中是失声的。儿子于辛对父亲的唯一记忆就是一个字:忙。女儿于元总算找到了一个声音,听着很好笑:有一天,小于元淘气跑进爸爸房间,听到他正对别人说ρ(希腊文字母,表示密度,音近),高兴地跑出来对妈妈说:今天有肉吃了!

于敏倾慕文天祥的威武不屈。文革期间,于敏成了被批判的对象,但他无悔:如果我说假话,我可以轻松过关,但我经受不了历史和真理的考验。我宁愿现在挨整,不说对不起历史的话,不说违背真理的话。

于敏,在这个世上大多沉默无闻,但他从未抛弃献宏谋的一片丹心。

(摘自《光明日报》2015年1月10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与往年科技奖励大会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致辞不同,于敏没有获奖答词。因为他始终认为,我国氢弹等核武器事业的成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最初他都不同意自己报名评奖,说要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人。(陈海波  叶乐峰《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速写》)

②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他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奖。                                                          (百度百科)

③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晚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于敏虽然没有留学背景,可是凭借勤奋、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在氢弹研制过程中功勋卓越,成为氢弹研制的关键人物,获得殊荣,实至名归。

B.于敏毕其一生献宏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岗位上,毫不犹豫地走上了氢弹等核武器研制的道路,多年的付出,却并不为了赢得荣耀和赞誉。

C.甘愿一生献宏谋的理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都是于敏被誉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的原因。

D.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离乱的青年人于敏立志报国、奋发图强,很好地体现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E.虽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但是于敏凭着扎实功底,很快掌握了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对原子核物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于敏在氢弹研制过程中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中学时代两位恩师的教学方法给于敏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于敏毕生信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其淡泊”“宁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A.B(答对1个给2分,答对2个给5分) 2.①基础应用上:对氢弹原理和结构作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②理论上: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初级到能量传输到次级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③核试验上:忙于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3.①使他意识到看问题要有开阔的视野,把微观的事情放到宏观的大环境中分析;②多角度看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角度;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淡泊”:不追名逐利,表现在“最初都不同意自己报名评奖,说要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人”,不接受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的称呼;“宁静”:在子女的记忆中是失声的,儿子于辛对父亲的唯一记忆就是一个字“忙”;文革期间敢于说真话,不畏权势,决不说对不起历史和违背真理的话。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于敏被誉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是因为“1986年,于敏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认为美国很可能会加快核裁军谈判进程,全面禁止核试验。于是向邓稼先建议上书中央,希望加快热核试验进程。……那次上书为我国争取了10年的热核试验时间”。D项,应该这样表述: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离乱的青年人于敏立志报国、奋发图强,很好地体现了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和“精忠报国”的远大志向。E项,“凭着扎实功底”在文中没有明确的交代。要取得如此成就,需要扎实的功底,这自不待言;除此之外,还需要更为重要的东西,比如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等)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做此类试题,把选项与原文放在一起仔细比对理解,凡是有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答题时应抓住“于敏在氢弹研制过程中突出贡献”这一要求进行筛选,然后再归纳。首先圈定范围文段,然后圈出文章第4段中“1960年到1965年初,‘轻核理论组’在于敏等人的带领下,对氢弹原理和结构做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产生了六十多篇论文,但均作为秘密文件保存。1965年9月底,于敏率领研究人员赶在国庆节前夕奔赴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利用该所假期间空出的J501计算机完成了加强型原子弹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但是,氢弹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接下来的一年,于敏他们忙于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次年12月,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然后分条概括:①基础应用上:对氢弹原理和结构做了初步探索,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问题;②理论上: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初级到能量传输到次级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③核试验上:忙于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能力的题目。答题时应抓住“教学方法给于敏哪些启发”这一要求进行筛选,然后再归纳。首先圈定范围文段2.3段:“必会把每一篇作品置于一个大的时空中,将写作背景、文学渊源和价值以及作者的家事讲得透彻明了”使他意识到看问题要有开阔的视野,把微观的事情放到宏观的大环境中分析;“讲授数学题的各种解法以及不同解法的来由”角度看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角度;“对原子核物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需要根据文本叙述,加以归纳概括。从“最初都不同意自己报名评奖,说要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人”,不接受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的称呼;在子女的记忆中是失声的,儿子对父亲的唯一记忆就是一个字“忙”;文革期间敢于说真话,不畏权势,绝不说对不起历史和违背真理的话等概括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填空。

(1)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          ,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3信誓旦旦        反是不思        !(诗经·卫风·氓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短歌行》

(5)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luò)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2.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迁扶风太守,母去官。顷之,高祖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保己廉慎,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反。疾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选自《南史》,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母去官                         忧:担心

B.高祖众军次于沔口               勒:统率,率领

C.昔廉颇、马援以年老           见:被

D.疾于师                         卒:去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吏民所悦                       慎勿妇死

B.保己廉慎                       心中烦

C.去城数十里                   作计尔立

D.梁州刺史王玄邈事表闻           我应他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他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表面答应与李乌奴共事,暗中却另有他谋,最终独骑逃回。

B.杨公则对百姓轻刑罚薄赋税,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

C.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

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

(2)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的状态。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乌”既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暗谋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第28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受苏轼的影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刘馥之口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对这一节加以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而无可依,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意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鹊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诗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征兆的意图是明显的。

1.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批驳历来人们对《短歌行》的错误理解。

B.明确《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和落实乌鹊一词的意义。

C.《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含义。

D.历代文学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引用《短歌行》的目的。

2.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

A.乌鹊即指乌鸦,这在一些权威性的工具书中可以找到依据。

B.乌鹊南飞等句,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的状态。

C.古代文学中乌鸦这个意象与王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在他们的作品中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

B.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阐明作为与王业有关的意象由来已久。

C.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

D.《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是文学家的想和推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