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选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收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梧桐分绿上窗纱”一句凸现了作者于高处望见绿意很浓的梧桐时的庆幸和欣喜。

B.作者将落花与梧桐落叶对比,突出作者对落花的怜惜和由此产生的浓重的悲哀。

C.写梧桐落叶时,作者沟通了树与人、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内在联系,意蕴深刻。

D.文章结尾处,作者表达了对邻人的羡慕,羡慕他不必像自己一样感到落叶的悲哀。

E.本文运用了说明、描写、议论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梧桐树四季的变化。

2.第②段写梧桐树,“只有梧桐树的生业,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3.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情感变化和诸多深层的生活感悟,请分条概括。

4.结尾说“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你怎么理解?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A C 2.运用“拙劣”“坦白”两词将梧桐拟人化,贬词褒用,生动地写出了梧桐枝头疏粗、叶子平大和“叶子一生,全树变容”的特点,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旺盛的梧桐的喜爱赞赏之情。(方法2分,叶子特点2分,情感2分。) 3.感情变化: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的欣喜,看见“梧桐叶落”时的无奈、伤感,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的平静、淡然。生活感悟: ①“山远开始为容”,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才能看清事物的全貌。 ②高厚浓重的树叶,一朝化为乌有,人生的盛衰无常也是如此。(“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③只有用心去观察感受、理解欣赏,才能真正的拥有自然、生活和艺术。(“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每条一分) 4. ①作者借梧桐树的四季变化表现了对自然、艺术、人生的感悟。梧桐,拥有者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只有用心去观察感受、理解欣赏,才能真正的拥有自然、生活和艺术。 ② 实例略 【解析】 试题分析: 1.B项中,“突出作者对落花的怜惜和由此产生的浓重的悲哀”错误,将“落花”与“落叶”对比,是为了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C项中,“表达了对邻人的羡慕,羡慕他不必像自己一样感到落叶的悲哀”错误,并没有羡慕。E项中,表达方式“说明”错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此题的选项C则为关于文本内容分析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该题考核重要语句的理解。品味句子的语言有两步,其一找出句中的关键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副词,该题中为形容词——“拙劣”“ 坦白”。其二回到文中找,句子的前后,用文中的意思解决问题。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赏析语句的方法:1.分析句式特点和修辞的作用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 等。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 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 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又如排比,把结 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 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 腻深刻。2.分析语言特点: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 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 点词语加强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3.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4.结构方面的作用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 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常见的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等。 例: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品味语言所 表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题中应紧抓关键词与修辞手法“拟人”。 3.对文本的概括能力。紧抓题干中的“情感变化”与“生活感悟”, “情感变化”应借助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来分析。而“生活感悟”则是人们在生活中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如文中的“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形”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神”是指散文要表现的中心。正因为散文具有这一特点,所以学生在阅读散文,理解散文时觉得比较费劲,在做与散文相关的练习题时也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一般情况下,散文阅读的重要一步是通读文章,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然后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把握散文主旨常用的方法有:1.分析文章标题(有些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2.找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例如: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和情感的语句;在结构层次上有重要作用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结构复杂的语句等)进而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旨;3.找出关键词语(如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或体现作者观点的,或反映深层含义的,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字词),进而去概括、把握文章的主旨。该题中可采用“找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此方法。 4.抓住关键词“占有”,分析“占有”与“拥有”之间的关系。题目要求理解得到的启示,就是要结合具体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散文探究题:从命题类型看,有两种:一类是文本内探究。一类是文本内涵(可以看是主旨)探究。这类题按照命题指向基本属于文章主旨内涵范畴的探究。或者说,这类探究题要求必须准确把握主旨,否则就无法完成答题要求。从几道题的答案看,答案基本都是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这需要能够准确把握命题指向,准确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次,并能够高度洗练地进行语言概括。这类题答题时要分点答题,且答案要全面,不能遗漏。因为每道题皆是6分,甚至8分,一般不会让你仅就一点答题。一类是有文本内的写法技巧延伸到写作实践进行感悟总结。这类题实际是考查写作理论认识。这类题答题要求走三步:第一步,胸中要积累一些写作技法,并要有一定的认识能力;第二步要能准确判断文中使用了何种突出的写作特色;第三步谈感受,在平时的作文实践中要有感受、启发的厚实积累。该题考核的为“文本内探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陶渊明在《饮酒》诗中说自己从大自然里得到了许多启示,领会到人生之真谛,但又感到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句子是: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在描写景物、节令的细微变化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一句是:                     

李密在《陈情表》中为了表明自己要赡养祖母终老的心愿,用了一个乌鸦反哺的比喻,这一句话是:      ,愿乞终养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养生青花紫石砚歌(1)

李贺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2),暗洒苌弘冷血痕(3)。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4)

【注释】(1)杨生:砚台的主人。青花紫石砚:有青色纹理的紫石砚,出产于端州,即今广东高要县一带,俗称“端砚”是唐代的一种名贵砚台。

(2)佣(yōng)刓(wán):均匀地削磨。抱水:注满水。唇:指砚唇,盛水处。

(3)苌(cháng)弘:周朝人,传说他死后三年,血化为碧玉。

(4)孔砚:孔子用过的砚台。宽顽:笨头笨脑。一作“宽硕”。

1.本诗前两联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青花紫石砚?

2.诗中后三联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来赞扬杨生其砚之好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①,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之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③。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侯方域  《壮梅堂文集》,有删节)

注释:①玉茗堂四传奇:即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茗堂是汤显祖书斋名。②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指徒刑或流放。《琵琶词》:即高明《琵琶记》,蔡伯与赵五娘故事,系据宋元间民间传说而作成,附会为东汉蔡邕字伯,汉献帝时,董卓擅权,征蔡邕为侍中,再拜中郎将,封高阳侯。王允诛董卓,独蔡邕哭之,坐董卓党下狱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轻           演唱

B.而自歌以          偿还

C.不减中郎将        

D.今乃其金而赴之      意动用法,贪图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A.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B.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C.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D.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3.以下句子,全部表明香不凡识见的一组是 

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

②贞丽有侠气,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③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④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⑤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⑥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A.      B.③④

C.②③      D.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香虽出身低微,是个被人歧视的“小人物”,但她却能辨别是非,明察贤恶,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高尚的品格。

B.《李姬传》里,李香与阮大铖、田仰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认识到,“卑贱者”高洁坚贞,而“高贵者”卑鄙无耻。

C.姬传》短小精悍,结构严谨。从“定情”到“分别”,再到“别后”,三个阶段,紧密相连,层层推进,步步发展,融成有机整体。这就使得李香性格的刻画,越来越深化。

D.《李姬传》行文简洁,词采斐然,绘声绘色,娓娓动听。无论在思想上或者在艺术上,都有可取之处,可算是清初散文代表作之一。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

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以生态文明视觉发现乡村的价值

看待乡村,人们习惯用工业文明的视角,也就是以工业化、城市化标准衡量乡村,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规模效益。在这样的视角下,乡村的生产和消费似乎都变得不“经济”,也无法成为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场域。因此,在一些人看来,乡村只能依附于城市。

然而,当我们换个评价体系,以生态文明视角看待乡村时,就会发现它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

事实上,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信仰与习俗,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就能发现,乡村完全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而不是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伤害环境或“有水快流”的掠夺性农业。乡村生活,也可以相对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寻求与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节奏,缔造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乡村具有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可以成为刻板都市生活的精神后花园。

如果说,工业文明理念让人们更注重生产结果,更追求财富,生态文明理念则给予生产和生活过程同等重视,因而更能发掘生命的意义,洞察生活的幸福。

现在乡村建设的问题,不少是因为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文明机械地移植到乡村,诸如“用城市建设的思路改造乡村”“就地城市化”等想法,其实是把城市问题复制到了乡村,甚至用一个存在问题的模式替代了乡村最美好的东西。比如,把城市的垃圾处置方式移植到乡村后,乡村生产与生活之间的有机循环被消灭了。在乡村,农民生产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的粪便,更可以变成有机肥回到农田。可惜,这一有机循环文化在错误的理念支配下被消灭了,于是出现了秸秆焚烧、动物粪便污染以及垃圾收集、运输、填埋等问题。

乡村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去理解,乡村像是一座尘封的宝库,又像是一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它、体会它,就会发现其中不可替代的价值。1992年,1575名科学家曾发表了一份《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开头就说“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这正是与工业时代的过度索取有关。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总是以工业文明的视角看待乡村,也就是用规模效益这一评价指标来衡量乡村,其得出的结论是乡村无法成为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场域。

B.工业文明理念让人们更注重生产结果,更追求财富,因而难以发掘生命的意义,洞察生命的幸福。

C.生态文明视觉下的乡村,承载了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生活哲理,始终哺育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理想。

D.乡村生活的最大魅力在于乡村的自然、自足、自养、自乐,乡村的最大财富则在于顺应自然、无限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智慧产业。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生态文明下的乡村“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的阐述的一项是  

A.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信仰与习俗,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 

B.乡村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比如农民生产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的粪便,更可以变成有机肥回到农田。

C.乡村生活,可以相对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寻求与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节奏,缔造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状态。

D.乡村具有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可以成为刻板都市生活的精神后花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去理解乡村,会发现乡村像是一座尘封的宝库和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我们遵循乡村自身的发展规律,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看待它,就会发现其独到的价值。

B.如果不受到工业文明这一错误理念的支配,乡村中就可能不会出现秸秆焚烧、动物粪便污染等破坏有机循环的问题。

C.城乡建设在尊重城乡差异基础上形成互补,发现乡村的价值并充分挖掘、利用,从而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这符合生态文明的理念。

D.“乡村只能依附于城市”“用城市建设的思路改造乡村”“就地城市化”,这些想法和做法符合工业文明理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导师带着几十位学生野外考察,看到一名学生正要穿过一片沼泽地,他大声对学生喊:小心,不要走错路,踩到沼泽则会沉下去的!那名学生回头大喊:老师更应该小心啊!我走错路,沉下去的只是我一人,如果老师走错了,沉下去的还有追随你的一大群学生。导师沉默了,体悟到关心之外还有深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